985学长掏心窝子剖析:offer比较容易被忽略的4个维度-智能驾驶篇
20届智驾算法打工仔,门头沟学院毕业老学长,最近帮学弟学妹看了几十个offer,发现很多人只会盯着base比大小,但选智驾公司这行真的不能只看现金!说几个行业黑话维度的对比思路:
----干货分割线----
【维度1:技术路线押宝】
现在智驾技术大致分两派:模块合成与端到端的博弈,还是要重点看公司有没有杀手锏技术储备,比如某鹏的XNGP智驾系统,某戎去年憋大招的IO平台,目前正自研的VLA模型,某想的快慢系统架构等... 这些玩意可能决定你3年后简历含金量。
(老学长锐评:选技术路线就像买股票,得看谁在提前布局下一代技术,现在量产能力强的未必是未来赢家)
【维度2:商业化生死时速】
说人话就是看公司能不能活到你拿年终奖!现在智驾行业进入大逃杀阶段,去年至少3家明星公司暴雷(懂的都懂)。判断标准就三点:
① 实际装车量(据公开数据披露某为系2024年已超40万辆,某戎2025年将前装突破20万台)
② 开城速度(某鹏称最快1-2天开一座城)
③ 真实用户使用率(某新势力官方说90%用户天天用,实际嘛...)
(过来人经验:现在整个智驾市场面临着更大的洗牌了!有人敲钟、有人爆雷,入职前一定要先上网冲冲浪,二三线的智驾公司可以说都在陆陆续续倒)
【维度3:派系斗争潜规则】
智驾江湖分三大山头,不仅要选山头,更要看山头是谁堆的
① 车企亲儿子(某米/某鹏自研团队,钱多但加班凶)
② 嫡系供应商(某为系/某塔,站队决定天花板)
③ 独立第三方(某戎/某行,赌对赛道直接起飞)
重点还要看团队基因!比如某迪王传福系工程师掌权,智驾路线保守但供应链无敌,还有某塔创始团队清一色MSRA背景,研发氛围浓适合想搞科研的小伙伴,其实这些都直接决定你是去填坑还是造火箭。
(小道消息:某司算法团队超多顶会作者,某司infra团队隐藏很多ACM大佬,选择团队之前多上各个平台问问,要学会抱紧大腿啊!)
【维度4:创始人预言家技能】
识破"行业冥灯"与"天选之子"
①技术flag兑现情况,看创始人是否在画饼?某迪提的“全民智驾”战略,目前其技术落地仍面临高精地图转向无图化等挑战;某马提2025年实现Robotaxi大规模商业化暂时还没看到曙光;某为系今年的"L3级落地"真的有望?
②行业人脉王指数,看创始人圈层与资源整合能力!某戎创始人24年现身某迪供应链大会,传闻拿下子品牌订单;某激光雷达公司CEO 24年参与IEC TC76年会,参与国际标准修订;某Tier1团队近年发表多篇CVPR顶会论文的研究方向与多家车企技术路线高度重合等。
(血泪教训:24年政策转向无图化,很多高精度地图团队直接被砍;还有某行死磕Robotaxi 24年上演估值“倒车”的情况)
----防杠声明----
以上纯属个人观察!选offer就像找对象,别人看条件,自己看感觉。最后说句大实话:在智驾行业,选对技术方向比选公司重要,跟对老板比工资重要,能扛到最后比什么都重要!
#元戎现在香不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