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设计求职方法论-1:思想准备
建议订阅本专栏,后续可能会收费,入股不亏!
你将面临一个怎样的竞争环境
- 开门见山,这行的就业环境极其恶劣,个人估计热设计每年所有公司热相关岗位招聘总HC不超过100,与之对应的是热设计门槛及其之低,但凡学过传热学、流体力学,做过仿真的同学都可以投,所以各个专业的人都来了。再者,热设计可能是能动专业发展前景最好的就业方向,所以能动本专业有点追求的人也都过来了,再加上近几年学校大规模招生,卷的程度可想而知。以西交为例,下面是最近能动专业的招生规模,自行感受:
- 2018-2023研究生录取总人数(全国所有专业,万人):
- 76、81、99、105、110、114
- 西交能动博士:2021-2024
- 203、264、292、299
- 西交能动硕士【考研】:2020-2024
- 262、475、502、478、463
- 西交能动硕士【保研】:2021-2024
- 284、326、394、373
- 最终的结果就是热设计卷翻天,比如有的企业硕博一起招聘一起排序录取;有的企业热设计岗位不招硕士(即使招也卡双九);再比如以前招热设计的企业今年不再招聘。
- 根据上述分析,如果头铁投热设计,那至少保证自己以下几方面至少占一项:
- 学历 实习 经历
- 成果:奖学金、竞赛、专利、论文
企业对该岗位求职者的要求
- 首先明确岗位职责,随便进一个公司招聘网站,查看岗位描述,不同公司大差不差,以华为为例子:
- 简单来说,负责产品从立项到落地,从板级到系统级不同阶段的热设计、热仿真、热测试相关工作,以保证设备运行在合理的温度区间
- 很多人的项目与上面所描述的并不完全相关,这没关系,企业也知道这一点,所以只要保证大方向一致,学过的基本的东西—学过传热学,做过仿真,就可以投递了,企业考察会从几方面进行
- 基础: 传热学、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数值仿真相关。考察基本的契合度经历:科研经历,实习经历,项目经历。考察学习能力,抗压能力,动手能力,沟通能力。
- 进阶:考察对热设计领域的整体把握
- 考察热设计过程的物料:散热器、风扇、泵、界面材料的基本性质,选型,基础数值等
- 对不同对象如何进行热设计,根据散热方式分:
- 自然散热:消费电子
- 风冷:服务器、笔记本
- 水冷:动力电池、高性能服务器
- 相变散热
- 上面提及的内容在应聘面试环节均会涉及,而笔试主要关注:
- 传热学、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数值仿真相关
- 物料:散热器、风扇、泵、界面材料的基本性质,选型,基础数值等
- 如何不同对象如何进行热设计
- 笔试题型:大部分企业均为选择题(多选+单选),小部分企业除了选择题还会有简答题,计算题。题目难度方差较大,其中华为难度较大。对于笔试的准备后续章节有专门的介绍如何
招聘流程
- 投递简历—笔试/测评—面试—排序—OFFER(不同企业流程有所出入)
- 其中排序过程会综合考量应聘者的学校、实习经历、奖项、论文、专利、面试评价、笔试成绩、甚至有时测评成绩也会有所影响。
时间规划
- 对秋招而言:
- 提前批:5-7月
- 正式批:8月-春节前
- 很多公司招聘都是先到先得,岗位招满了就停止招聘,所以在6月份就要开始投递简历,在投递简历的同时进行相关内容的复习,在8月份秋招正式开始之前保证所有东西过过一遍,8-10月不同阶段要时常复习回顾。
- 建议:准备的差不多了就开始投,最近几年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在没有拿到OFFER前我们没有选择的权利,前期不要挑公司,但凡有相应岗位的就可以投。一方面占个坑位,另一方面,即使你真的不想去这个公司,熟悉面试流程,熟悉笔面试环节的气氛,积累经验也是十分重要的。
- 最后写一点关于查找公司是否有相关岗位的方法:直接搜索关键词,只要岗位描述中出现了相关的内容,就可以投,不要看岗位名称。有的企业把结构设计、电磁仿真、流体仿真、热设计等等放在一起,导致岗位名称和热无关。总结就是:只要岗位描述中出现热相关字眼,就可以投。关键字包括但不限于:热、仿真、流体
热设计方法论+八股+全网面经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
第一部分总结了我在热设计求职中的核心方法论,是最具价值的经验提炼,也是其他内容的总纲。通过学习并践行,你将掌握求职所需的一切。 第二部分涵盖热设计求职的基础知识,分为传热学与流体力学,以及数值仿真基础。这些内容是求职和入职必备的核心技能。 第三部分汇总了热设计求职的面试经验,涵盖可能被问到的问题,包括基础与进阶知识、项目相关内容、职业规划以及个人性格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