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时把优质软件技术人员筛出来
要在一个小时的面试过程中完全把候选人看明白,那是不可能的,谁面试都会有走眼的时候,只是时间问题,要不然你看大家都喜欢用熟悉的人,能解决信任问题。
所以面试的核心逻辑是筛选,把明显不合适的淘汰掉,剩下几个各有所长,同时也各有问题的,从里面选一个去赌一把。
有哪些不合适呢?
1、技术基础问题。
即所谓的八股,关于计算机、软件理论的,关于语言、工具基础的。
很多八股在工作中可能大部分时间用不上,可一旦用上了,如果不清楚就会犯低级错误,或者完全找不到破题思路。
2、经验问题
像大流量、高并发、资金、营销这些十几年前互联网行业的核心技术,走到今天已经普及了,应届生校招都要刷一刷。
但拿实际场景来套一下就会发现是纯刷出来的,还是真正解决过问题。
当然,前提是面试官自己是有经验的,这也是为什么公司的技术一面都安排基层的技术骨干来干。
同时这也是为什么HC少而简历多的时候,招聘团队要通过学校、学历把简历干掉一部分的原因,因为基层技术骨干都是在项目里面干活的,成本太高。
3、聪明度问题
面试干了这么多年,在项目中随便拿出来一个问题聊一聊,我也能判断个八九不离十,哪怕这个技术问题我不怎么懂,因为我只需要静静地感受他的思路是否清晰就可以了。
思路是否清晰这个事,关键是看:能不能清楚地理解面试官想问的问题,快速抓住重点,自下而上、自顶而下,或者罗列式地,简练地给出答案。
在这个聪明度上被拒掉的原因一般有这么几类:
有的人是天生智商低,一个明显的现象是反应慢,很简单的问题他要明显停顿一下。
有的人是缺少逻辑,讲一个事情的过程中控制不住自己的表达冲动,会莫名其妙地延伸出去,讲起了一些他认为比较重要而在当前问题场景下又不重要的事,然后收不回来,甚至讲了一堆把最初问题给忘了。
有的人是点式思维,没有汇总抽象的能力,回应问题时,没有没有严谨的思路和框架,想起一个说一起。
出现上面这些问题可能的原因有很多:天生不够聪明,或者没有经过大型组织、复杂问题的磨练过。
总之,人在智商这个事情上面,不是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的。
有时想想为什么国企招聘时那么看重学校学历,并且是第一学历的学校?以我这些年几百、上千份简历的面试实践来看,这确实是筛选智商最高效的手段。
当然学校学历差的人中间也有很多聪明人,但招聘是要用最低的成本招到最合适的人,而不是不计成本地寻找完美的人。
最近几年大厂降本提效,华为OD、腾讯云智、数字马力这类公司每年大量招人,他们的定位就是在每年几百万的普通本科生中寻找到那些基础OK、聪明度OK、愿意卷的人给offer。
二线城市一万左右的工资,依然是高于其它各行业平均工资的,在成都、武汉、西安、郑州、长沙这些城市中是正经的高工资。
从定位上来讲,今天大厂用人成本太高了,在软件技术普及化、很多过去的核心技术已经烂大街、工程/数据/质量甚至应用算法工程师的供给都已经十分充沛的今天,很多工作是不需要不计成本掐尖招人的。
最后,如果一个候选人的基础、经验都满足要求了,但聪明度不够,到底能不能要?
还是那句话,招聘是用最低的成本招到最合适的人,不是不计成本去寻找完美的人。
如果企业自身质量就一般,或者简历比较少,或者急着让人来干活,那就不要犹豫了。
如果企业自己很牛,或者简历很多,或者对这个岗位有比较高的期待,或者这个人进来之后不但自己干活还要跟很多人协同配合甚至撕B,或者这个人要去独立面对客户呢?
那就慎重。
#第一次面试##24届软开秋招面试经验大赏##面试##牛客创作赏金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