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2硕机械秋招总结

我走了很远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本科学历),才将这份总结送到你的面前。
从7.2开始到11.12结束,漫长的秋招结束了。
以下是数据总结
投递总数:457(没错我是海投王)(网申+邮件+宣讲会)
测评邀请:111
面试邀请:50
人才库:157(收到50封感谢信,其余为网申平台查询,其余没消息)
OC:12
以下为面试企业名单以及点评
1.汇川(终面到现在一个月还在泡池子,真有你的!)
2.宁德时代(面试极快,看到工作强度,直接终止流程了)
3.开利(梦中外企,面试体验很好,可惜竞争太激烈,没有二面机会)
4.蜂巢能源(5个人给我面试,流程很快,可以没结果)
5.开沃(线下面试很快,给的还行,在徐州,看了前景还是拒了)
6.奇瑞控股(全程电话面,给的太低,拒了)
7.雷沃(地点还有工作内容不接受,拒了)
8.奥克斯(风评不好没去)
9.泰开高压(城市太小)
10.IPE国际精密(地点不好没去)
11.思源电气(估计是我本科不行,同门面了都给了offer)
12.得力(方向不符合)
13.杰克股份(面完立马挂!)
14.乾程科技(方向不符合)
15.云意电气( 面试体验糟糕)
16.良信电器(线下群面,感觉很看重成绩和学历)
17.徐工集团(单休不能接受)
18.莱克集团(给的太低)
19.格力集团(一面没过)
20.经纬恒润(总共四面,因为前一个岗位面完之后调岗,结果面完半小时立马挂)
21.舜宇光学(方向不符合)
22.阳光电源(方向不符合)
23.爱士惟(方向不符合)
24.联合汽车电子(博世背景)
25.无锡威孚力达(HC太少)
26.立讯精密(岗位不好)
27.中芯国际(倒班)
28.富特科技(当时觉得稳了,一面之后第二天二面,看来HC太少)
29.欧圣电气(规模太小)
30.添可(一面后没消息)
31.东成(二面后没消息)
32.江淮汽车(一面后直接挂)
33.山推(给的太低)
34.五征(一面之后没消息)
35.亚威机床(给的太低)
36.上海恩井科技(三面说一个月才有结果)
37.博众精工(工作强度太大)
38.恺博座椅(每年涨薪,沉默成本太大)
39.光束汽车(进去之后定岗,风险太大)
40.亚电科技(最逆天的一个,二面自我介绍完就结束了,纯数浪费时间)
41.爱柯迪(给的太低,拒绝面试)
42.英特莱福(地方太偏,拒绝面试)
43.施耐德开放日活动(日程冲突,有点遗憾)
44.美的(南京线下面,因为群面和交通费原因拒绝)
45.中天科技(给的太低,拒了)
#机械制造面试记录# #牛客创作赏金赛# #总结# #25届秋招总结#
全部评论
接好运
1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2024-11-14 10:47 北京
请问中天科技给你开多少呀uu
点赞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2024-11-18 01:14 北京
海投王实锤了
点赞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2024-11-12 18:15 江苏
佬真强啊
点赞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2024-11-12 16:54 江苏
佬最后去哪了?
点赞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2024-11-12 16:31 四川
同本科学历还在寻找中
点赞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2024-11-12 16:28 江苏

相关推荐

03-19 14:49
已编辑
携程_产品经理(小语种)
三年前,我怀揣着期待和不安加入了携程,正式成为一名**产品经理**。回头看,这三年既有高光时刻,也有崩溃到怀疑人生的日子,但每一次挑战都让我变得更强,也让我越来越喜欢这个职业。今天就想聊聊我的心得体会,给想入行或者已经在产品路上的朋友们一些参考。  第一年:懵懂但充满激情刚入职的那会儿,我真的什么都不懂,整天在“听不懂”与“装懂”之间反复横跳。第一次参加需求评审会,研发、测试、设计、运营各个角色轮番发言,大家聊得热火朝天,我却一脸懵逼,会议纪要记得支离破碎,甚至连自己设计的需求点都被怼得体无完肤。  更要命的是,研发同学问了我一句:“这个功能的技术实现方式你有考虑吗?”  我当时愣住了,心想:“这不是你们该操心的事吗?”  后来才明白,一个好的产品经理,不能只管“做什么”,还要考虑“怎么做”。如果不了解基本的技术实现方案,不懂哪些需求是高成本、哪些是低成本,就很容易让研发团队陷入无效加班,或者因为实现难度大被直接拒绝。于是,我开始主动找研发沟通,甚至在项目推进时,跟着他们一起debug、跑测试、调API,慢慢地,大家不再觉得我是个“只会画原型的产品”。  那段时间,虽然经常加班到深夜,但看到第一个自己主导的功能上线,用户反馈还不错时,所有的辛苦都值了。  第二年:从执行者到独立负责第二年开始,我逐渐从跟着领导做项目,变成自己能独立负责某些产品模块。刚开始压力很大,因为这意味着你不仅要负责需求,还要负责**数据分析、竞品调研、用户调研、甚至跨团队沟通**。  有一次,我负责优化一个机票预订流程的功能,目标是提高转化率。为了找到问题点,我看了大量用户反馈、录屏回放,还找了几个真实用户做访谈,最后发现是因为**用户在填写乘机人信息时,经常输错身份证号,导致支付失败**。于是,我们调整了输入框的交互方式,并增加了身份证OCR识别的功能,最终这个环节的转化率提升了5%。  那次让我真正体会到:产品经理不是拍脑袋想需求,而是用数据和用户反馈去驱动决策。  不过,这一年也遇到了不少挫折。有个项目因为涉及多个业务线,推进起来困难重重,开发团队觉得需求不合理,运营觉得影响现有业务,大家争论不休。作为产品经理,我必须在各方之间协调、说服,甚至需要做一些妥协。这个过程中,我明白了**产品不是靠一个人能做成的,而是要靠整个团队一起推动**,沟通和换位思考比单纯的产品能力更重要。  第三年:挑战、责任与成长到了第三年,我已经能独立带一个较大的项目,也开始参与一些战略规划。这时候,产品经理的视角开始发生变化,不再只关注具体的功能,而是思考整个业务的方向,如何让产品真正产生价值。  这一年,我接手了一个全新的项目,需要从0到1搭建一套新的增长体系。没有历史数据,没有参考案例,一切都得从头摸索。团队从最初的方向不明,到逐步落地,再到最终效果超过预期,每一步都充满挑战。但当我们看到这个系统上线后带来的实际收益时,那种成就感无可比拟。  不过,随着责任变大,焦虑感也随之而来。产品经理有时候就像“背锅侠”,项目延期了,老板会问你为什么没推进好;用户投诉了,你得想办法去改进;数据表现不佳,你要承担责任……这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产品经理不仅是一个创造者,更是一个负责到底的人。  最后的感悟三年的时间不算长,但足够让我从一个职场小白成长为一个能独立负责项目的产品经理。回头看,这份工作给了我很多东西:  ✅ **更强的逻辑思维**:每天都在分析问题、拆解需求、制定方案,不知不觉锻炼了自己的思考能力。  ✅ **更好的沟通能力**:从最开始害怕开会,到现在能自信地和各个团队讨论需求,沟通能力的提升是肉眼可见的。  ✅ **更强的抗压能力**:产品经理的日常就是“多线程处理各种突发情况”,但你会发现,面对问题的能力提升了,焦虑感就会减少。  当然,这份工作也很累,甚至有时候会让人怀疑自己。但只要你足够热爱产品、热爱解决问题、热爱创造价值,那就值得坚持。  未来的路还很长,希望自己能继续在产品的世界里探索,也祝所有在职场奋斗的朋友,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  如果你也在做产品,或者对携程感兴趣,欢迎交流!🚀🚀🚀
携程工作强度 95人发布 投递携程等公司10个岗位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评论
12
9
分享

创作者周榜

更多
牛客网
牛客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