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总说“去大城市见世面”
年少的我,一直都很期待别人告诉我的“去大城市见世面”,高考没能考出河南省,甚至上的大学离市区很远,公交地铁两个小时起步。
当时我眼中的“去大城市见世面”,就是去大城市工作,看高楼大厦、看车水马龙、游览各种景点、赚很多很多钱、去酒吧去好吃的餐厅、做着高大上的工作、见牛B的人。
大一时,我偶然知道了字节的稀土开发者大会,看到了很多大厂背景的人,又因为对大城市的向往,家庭经济很一般甚至有点拮据的我,跟朋友借了几十块钱,买了从郑州到北京的硬座,一晚上6小时到了北京。我确实见到了北京火车站干净的厕所、朝阳区有序的交通、骑着车路过了天安门,那场开发者大会,我也确实见到了学习视频里的人,但是由于自身知识储备的不足,其实我并没有听懂多少,只是觉得一切都那么吸引。
大二时,我参加了上海的谷歌开发者大会,甚至连夜旷了一节课,我来到了魔都,见到了外滩,见到了高楼大厦,但是我住着几十块钱的青年旅舍,经济拮据的我吃饭都要**嗖嗖选最便宜的面,似乎和在学校,和小城市的打工人没有任何区别。那场开发者大会,大二的我依旧没有听懂多少,但是在世博中心,我看到了很多让我无比新奇的展览,那些AR、VR技术让我觉得好神奇,尤其是那个头戴式设备,可以帮助无臂的残疾人,让他们只需要摇摇头就能够像拥有双手一样控制手机,我看到了科技的魅力,技术可以帮助人类,帮助弱者,改变世界。
大三时,我去过上海和杭州实习,我确实去到了酒吧,但是我只舍得买9块9一杯的扎啤,**嗖嗖点几个便宜的炸串;我去到了著名的西湖景点,看到了通勤时的车水马龙,甚至坐过我们主管的迈巴赫去吃海底捞。但是绝大多数时间,我觉得我好像和小城市的打工人没任何区别,大城市的繁华不属于穷苦的打工人,也去过复旦大学和同济大学,除了几句感叹“哇,好大,真好看,好想考到这个学校”,对我好像没任何帮助。
所以很confused,大城市的繁华与我无关,与早起晚归、晚上在狭窄的出租屋的我无关,那为什么总说去大城市见世面?
直到我秋招进入一家独角兽公司,我看到身边的实习生和正式工绝大多数都是一本学校,甚至还有浙大,而我只是三本,我用了三年多的努力和他们站在了同一地点;我也有幸和一位复旦的博士一起吃饭聊天,那场饭局,很多浙大学生,最差也是个一本,我依旧是当中唯一的三本,会自我调侃学历,但是感谢三年的规划和努力,见识到了三年前未曾想到的风景。
也许,见世面并不一定是体验大城市的繁华,我追逐的那些高楼大厦是别人本来就有的。但是在不属于普通人的高楼大厦之外,依然能看见很多,看见比小城市更加积极主动又优秀的同事,看见之前只能在手机里见到的up主,看见老乡靠自己的努力在公司站稳脚跟,成为顶起小组半边天的技术专家,看见无数看似平凡的打工人慢慢攒下越来越多的钱,买下自己之前一直想要的房子,可能在一线城市买不起房子,但是靠自己在一线城市的奋斗,回家乡买下更好的房子,过着比父辈更高质量的生活。
见世面,是见世界的每一面。
是我出生在一个刚好温饱的家庭,小时候的眼中只有农田里劳作的父母,但是依旧靠自己的努力攒钱去到了谷歌开发者大会,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工作意义,开发者大会每年都有,世博中心的会议更是数不胜数,但是靠自己打破信息差去到了上海参会,只有那一次。
是三段实习但当时11月份依旧找不到工作的我,自我怀疑到深夜失声痛哭甚至去医院开抑郁症的助眠药物,但最后在1月依旧收到了offer并且收到了职场中很多人的肯定。
是因为学校名字被拒过无数次的我,最后也站到了和比我学历更强的同一个岗位。是看到了同事不如我的地方,也看到了我在职场中做事的局限性,不如高学历同事的做事习惯。
是看到了AI发展带来的降本增效,也看到了人工智能带给残障人士的帮助。
是看到了人生会经历的种种磨难和身不由己,也看到了日复一日的努力和为前途的不断尝试,最终站在梦寐以求甚至未曾设想的路上。
见世面,不一定非得去大城市,见世面,更多是感受这个世界,不管是痛苦也好,还是短暂成功的快乐也好。
去大城市见世面 ,重点不是高楼大厦,不是风景,是人,是自己。是在更广阔的城市中看到无数努力的人,看到我们的质朴,也一步步去见更大的世界,感受繁华,是自己一步步通过奋斗逐渐和那些条件很好的人站在同一个起点,感受同一处风景。
人,既要被繁华震撼过,又要被质朴感动过,这两种体会之间,丈量着一个生命能够拥有的宽度。
#牛客创作赏金赛##大城市找工作会更容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