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片轮转(Round - Robin,RR)
时间片轮转(Round - Robin,RR)调度算法是一种常用于分时系统的进程调度算法,以下是它的详细介绍:
算法原理
- 将所有就绪进程按到达时间先后顺序排成一个队列,每个进程轮流执行一个时间片。时间片是一个固定的时间单位,例如100毫秒或1秒等。
- 当一个进程的时间片用完后,无论该进程是否执行完毕,系统都会暂停该进程的执行,将其放到就绪队列的末尾,然后把CPU分配给就绪队列中的下一个进程。
- 如此循环往复,保证每个进程都能在一定时间内获得CPU资源,实现多个进程的并发执行,让用户感觉多个进程在同时运行。
算法示例
假设有三个进程P1、P2、P3,它们同时到达就绪队列,时间片设定为2个时间单位。进程的执行情况如下:
- 首先P1执行2个时间单位,若P1未执行完,则将P1放到就绪队列末尾。
- 接着P2执行2个时间单位,同样,若P2未执行完,也将其放到就绪队列末尾。
- 然后P3执行2个时间单位,之后回到P1继续执行,直到所有进程都执行完毕。
算法优缺点
- 优点
- 公平性:每个进程都有机会在一定时间间隔内获得CPU资源,按照时间片轮流执行,对所有进程一视同仁,保证了公平性。
- 响应性好:特别适用于交互式系统,能快速响应用户的请求。因为每个进程都能在较短时间内得到处理,用户可以及时看到系统对自己操作的反馈。
- 缺点
- 上下文切换开销:由于频繁地进行进程切换,每次切换都需要保存当前进程的上下文并恢复下一个进程的上下文,这会带来一定的系统开销。如果时间片设置得过小,上下文切换的开销可能会占据相当一部分CPU时间,从而降低系统效率。
- 难以确定合适的时间片:时间片的大小对系统性能有较大影响。如果时间片过大,RR算法可能会退化为FCFS算法,无法及时响应其他进程;如果时间片过小,又会导致过多的上下文切换,增加系统开销。
适用场景
- 主要适用于分时系统和交互式系统。在这些系统中,用户希望能够及时得到系统的响应,RR算法能够满足多个用户同时使用系统的需求,让每个用户都能感受到系统的即时响应,提高用户体验。例如,在多个用户同时登录的服务器系统中,为每个用户进程分配时间片,使得每个用户的操作都能得到及时处理。
操作系统I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
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简称 OS)是管理计算机硬件与软件资源的核心程序,是用户与硬件之间的桥梁,也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