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考高级——系统分析师后感随笔
主要内容
- 背景
- (付费)培训吗
- 应考
- 感悟
有些城市可以作为人才引入的加分项之一的“软考”,近些年来越来越被大众关注。昨天考试出成绩了,这次已经是二战,上次是在2021年,案例和论文都挂了。后来经过反思,主要是太轻视案例和论文(太多注意力放在综合)。而且,距离上一次高项考试已经过去6年,对案例和论文已经没有当初的“手感”,本着“简答题”就是“简单地答一答”的精神😂。有了那次的经验,2021年的下半年,还是同样的配方还是同样的味道,重新梳理知识点后参加架构师的考试,一次性过了架构师考试(53,52,46)。本想一鼓作气半年后把《系分》干掉,却遭遇了上海封城,考试被取消。兜兜转转,这才有了今年的这次。《系分》和《架构》虽然是两门两门不同科目的考试,但是有相当部分的内容是重叠的(45%左右),于是这次考试之前也没有特别投入,大约是在考前两周开始回顾。心态上是带有一点“复仇”的感觉,以慰藉不甘的心情。写这篇文章一来是给自己做个记录,二来给其他想参加软考的同学一点点参考。
要不要去报名参加培训?
我觉得,如果有非常功利和客观要求,也有一定的经济实力(3到7千),就去。一方面可以节约不少的时间,少走弯路,也能有一个氛围良好的圈子。然后跟着培训机构的作业和迎考流程走,合格率可以到20%(据说社考合格率5%)。
不参加任何培训怎么学?
尽可能搜集优质的学习材料最重要。官方出的教材有800多页50万字,常人非常难直接一页一页啃,往往是以放弃而告终。好的材料可以节约相当可观的时间和精力。有几个方面判断材料的质量:
- 不能太过时:一般这类资料是培训机构有意无意流传到网上的,最好找到去年甚至今年的版本;因为里面包含了当时最新的真题相关内容;
- 有系统性:系统分析师的知识面范围覆盖很广,但是主线是围绕官方教材的,所以可以比对一下,有没有缺少内容;
- 内容是散碎的还是有关联性的:分析师中的很多知识具有系统性和工程性,一定要代入到场景中看。用图来串联起各种知识点就属于比较高质量的,有助于理解;
其次,一定要看官方教材。注意,不是直接拿着官方教材开啃,而是对照,把教材当词典用。当心里对整个知识体系有了概念后,强烈建议至少要读通读两遍,速读精读各一次。这时候有的放矢,知道哪些可以不用管,哪些可以再细致研究一下。结合历年的真题,你又会发现,有相当部分的内容就是书中的内容。而且对这个考试有整体的认识。
应考策略
如果将通过考试为目标的工作拆分为两个部分,可以是非功利性质的知识点学习和应付考试的考点学习。上面的章节介绍的是知识点学习,那么下面是针对考点的学习。
综合知识
这部分比较杂,但是相对难度是三科考试最简单的。通过结合学习资料刷题,能非常有效的获取知识。对于一些经常更新的学习资料(背后有大机构),效果更好。这部分考试属于客观考试,知识面广的话,非常占优(学习可以轻松点)。只要切实地付出努力,通过此科目并不难。
案例分析
系分的案例考试有5题,第一题必答,第2-5题选择其中的两题答。每题有2-3(大多数是3)个问。除了最常见的简答外,就是填空,空白处可能是个多项选择,例如a-h项目,填写到对应的空白中。也有需要填写形容词和名词,补全问题的表或图的空白处。
第一题是必答题,考察范围大概率是教材内的。后面的2-5题,基本上会有一题是教材内的。但是,整场考试,最多只有2题是教材内,比较多的情况是1.5题。所以,这部分出考纲之外的概率非常大。如果有同时学习及备考《系统架构师》那这两种考试同时覆盖可以达到60%甚至更多。
一般第三题是嵌入式相关的问题。本人虽是嵌入式开发爱好者,但跨专业真不一样,根据刷真题经验,这题很难拿超过5分(满分25)。所以,如果不是专业人士,切从《嵌入式系统设计师》打怪升级上来的,不建议挑战😄。
最后两题大概率是以数据库、Web服务类或新兴技术行业为背景的题目,如果正好是从事行业相关的问题,就比较轻松。
选题策略
我觉得怎么选择题目是很有技巧的。每道案例题的问,都会写上相应的分值,例如问:“RUP中有9个核心工作流……简要说明RUP9个核心工作流的主要作用”,配9分。很明显,每个点就是1分,此时可以会议一下能回忆起几个点,并在草稿纸上计算一下大概的得分把握。例如:第2题能答20分,但是把握80%,那折算16分。用这个方式从2-5中选择分值最高的回答。
对于一些完全不知道怎么回答的问,千万不要空着。怎么憋,都得憋一些东西出来。万一蒙对了呢😄。本人做过评卷“专家”,对于这种主观题目的评分方式是从一堆文字里找到能对应考点的关键词,基本不看考生的语句。所以,只要关键词对了,就给分。
关于“把握”这是个量化方式,可以参考:有明确记忆的(100%-75%) > 虽然不知道书中怎么讲,但是大概知道怎么回事 (75%-25%) > 几乎没听说过(25%-0%)
论文
论文要求正文2200~2500字,摘要300字以内。给一个命题,附带3个要求在论文中体现:
- 项目背景介绍,你所担任的角色;
- 命题的内涵、过程、意义等;
- 这个命题与实际项目结合的一些细节;
所以,论文一定要事先准备,我没见过论文裸考通过的案例。要求中的第一项事先必须准备妥当的。此外,论文考试的挑战我觉得有4个:
- 手写字的速度和工整性;
- 对课题的理论了解程度;
- 实际的项目经验;
- 基础写作能力;
选题策略
论文是4选1(2022年上海封城,估计出题专家也被封了,所以当年考试2选1)。论文的选题基本上会遇到几种情况:
项目中接触了 | 1 | 3 |
项目中没接触 | 2 | 4 |
- 情况1:必选;
- 情况2:少许编撰,即可通过;必选,优先级低于情况1;
- 情况3:这个时候就比较选题提供的4道题,就了解程度排序,选择一个最了解的领域;
- 情况4:如果4道题,都是这个情况,emmm,我表示同情;
一些感悟
200块钱可以参加一次考试,如果有功利的需求(人才落户)或职业提振的考虑,《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简称高项)的性价比更高一些(特别是考试难度、资料的获取难度都相对低)。如果有人也像我一样,就是图个挑战和自我实现😂,可以试试看《系统分析师》《架构师》。想要高分是很难的,非常非常难(因为考察的范围太宽泛,例如最新的数字化转型)。
系分被认为是软考最难的科目。我这次能通过也有一定的运气成分,十几年来第一次,第三题由嵌入式改为Docker。这次考试习惯性忽略看第三题的,当时拿到了案例试卷后内心是拔凉拔凉的。直到喵了一眼第三题,才看到了希望。答题后,我自己评估第三题是22分以上。即便是这样,也才48分,可见其他知识的欠缺。
因为工作和家庭的状态,对这类考试不可能投入太多(收益太低了,只能当作嗜好)。经历痛苦的学习、紧张的备考、激动的考试、焦虑的等待(成绩),最后获得一个兴奋或失望的结果。最爽的时候是拿到证书,发个朋友圈:“我家里的桌子不结实,老是晃,准备垫桌角的“。
最后,希望大家都能:考的都会,蒙的都对,顺利过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