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汽车人的IC转型自述(23届已上岸)(下)
上回说到题主在研二阶段已经考虑转型,那么下一步就是明确自己的转型领域和主要研究方向。题主在这个阶段里分别从牛客等许多求职信息网站里规划出了几个热门的IC岗位及岗位要求,根据自己的就业城市喜好,再给对应企业、岗位贴上意向、匹配度的标签。到这里,已经耗费了大约3天的时间,再加上对半导体、芯片、EDA等等整个行业方面的调研,企业发展等,总共用了大概一周半的时间。
至此,大致发现了几个IC类企业的共性特征:许多小型企业都是18年后成立的,发展迅速犹如雨后春笋。但是涉及业务单一,国家红利一过,很容易经不起风吹日晒,亦或者本来就抱着“捞钱跑”的心态来抢红利。许多大型企业纷纷舍弃原来“难啃的骨头”的业务,加入IC设计类大军,随波逐流,市场地位极其动荡,股价飘忽不定。许多互联网大厂趁机纷纷打造自己的IC附属厂,薪资待遇普遍偏高,但是缺乏资金流入形成长期支持等。
至此为止,题主对这个陌生的隔行领域有了初步的了解,可以做到把当年热门校招的IC企业了然于心,企业对岗位的具体需求,岗位的用人需求,岗位发展等有了一个大概的认识。下一步就是调研各个需求岗位具体应该学习的知识并强化自身。题主在这个阶段分别挑选了FPGA、数字IC、IC验证、测试、开发等岗位,对这些岗位分别调研同一企业的社招/校招方面的用人标准及需要掌握的知识面。
这里,题主通过咨询课外班(不建议报名)、某音等自媒体的大咖教学、某站方面视频教程及同校科班优秀同学的询问等,最终得出IC类大部分岗位不适合转型的结论。理由如下:第一,FPGA、数字IC等岗位需要前期大量的电力电子等知识储备。这点看似可以多花时间进行自学,实则耗时耗力,抓不住实际应用重点。第二,没有项目基础,面试很难通过。这时候有些课外班会站出来,说通过我们报班学习,数月将你打造成一个练习时长1年半的IC行业实习生,有板子,有项目,有历练。我个人方面觉得土豪朋友可以去报名试下,自己还是算了。第三,IC类企业不比互联网类,科班出身非常看重。如果自己的专业与IC类相差甚远,这里不建议转型。
虽然大部分不适合转型,但是通过岗位需求调研,题主发现了两个盲点:第一,大部分互联网类招聘的技术岗位,IC类企业也招,如:嵌入式、开发、CV等等,虽然有些岗位叫法不同,但是工作内容大差不差。第二,很多新星IC类企业对用人标准门槛并不高,如招募GPU岗,有的企业会仅写:需要会c++,掌握opencv、opengl等等。如招募嵌入式岗,有的企业会写:要求掌握四大编程语言其一,有AI算法优化经验等。这是因为相比于社招,校招更愿意培养小白。然而,还有一些必备的IC类知识点是一定要掌握的,比如电路原理等。
因此,题主针对自己意向的企业、岗位、要求进行了各项的训练,最终拿到了23年被传为诸神争霸一年的offer,在IC类企业里拿到了互联网类岗位,且薪资待遇高于大部分互联网大厂,这个方法我个人觉得对于24届毕业生同样适用,总结:掌握一些互联网类技术岗的基础,自学一些IC类岗位的基础知识,调研好哪些IC类企业能去,哪些不能去,最后秋招奔着目标努力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