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考研对就业还有用吗?
最近大伙考研出成绩了,各大社媒上看到不少帖子,但可能是被信息茧房了,个性化推荐算法没有给我主推。加上列表里大部分还是同龄研究生居多,没有多少来自周围的信息。但从主流的帖子趋势来看,以对分数线降低感慨的帖子居多,结合去年考研热度的首次下降,很难说在目前的时间节点考研是一个就业良方。毕竟,大部分专业出来,不管研究生还是本科生,最好的就业还是成为公考生,反正一研顶挣,都不如妈妈生。
说到这里,就得来点宏观叙事,毕竟自废除铁饭碗对体制祛魅的国有企业改革时代以来,口罩这几年的横空磨难使得体制内工作的稳定、安全再次成为一众打工人的心头好。宇宙的终极答案是考公,成为了不少人的箴言。即便是大厂里面的小ld,也不少人有着到岁数了去考个公养老的想法,上不上得了另说,本质大家还是对工作和生活的平衡时间的向往。即使是不少人诟病的“稳定的穷”,综合比较还是比不少黑心私企好太多。加上近几年的就业寒冬,对太多冷门工科、文科专业的冲击,使得这些毕业生要获得体面的工作和生活几乎只有考公一条路,考公对考研是存在一定的挤出效应的。
那么,2025,考研还有用吗?
分情况。对于本身学校和专业都较好且能直接接触结合就业市场的话,读研耽误时间。直接点来说,92学校的就业优势专业比如计算机,本科生刷好题做开发是没有问题的,毕竟开发很多时候是比体力,读研浪费3年赚钱时间。而不少特定专业比如法律医学等想在本专业就业就需要一定资历的,在没有资源的情况下还是以读研稳妥。制造业去向的工科,读研需要看所在行业的巨头公司的招聘偏好,如果相关技术工程师普遍只招硕博,那也得读研。但是如果想着去电网电厂这种偏躺的,可以省点时间直接去就业。但大部分文科专业同学,本身专业能力不会交给你强就业向的内容,文新、市场营销、管理学这些,即便你读完研就业能力可能也就比本科多了做PPT的经验。会计则是多了考CPA的时间罢了,经管系整体不走学术基本就是混经验刷实习,这些如果本身在本科有规划,完全没必要放在研究生,真有企业卡学历不如去港新读一年授课制。个人看法,不一定对。
没法后悔了,读研以后该怎么办呢?
个人拙见。优势专业在读研期间跟着主流趋势走仍然具有较好的就业机会,损失的只是赚钱的时间,如果平台上升了也能加一点选岗机会。普通弱势专业,本身专业以内就业资源较差,已普遍萌生转行想法,又身无长物,无非就是互联网和考公了。即便互联网这几年业务收缩,整体情况还是比其他行业更有胜率获得高薪,不少运营、产品、市场、游戏策划岗位跟专业没关系,就业能力都是干中学,理论上拼努力是可以改命的。考公则是另一条路,这里把一系列泛体制如银行、事业编、选调、国考、省考等统称为考公,这条路最鲜明的特色是在老家本地或者省会利用已有的固定资产或者本地资源去减少生活成本,提高生活质量,但是职业生涯基本可以贴现算出来,没有别的太大发展,异地考公基本不会有人选择,深圳这种也只是少数。
综合来讲,all in 考公不再是以前无脑首选或者随大流的选择,能早就业还是早点社会化好,往后的年龄焦虑会愈来愈大,不确定的形势也很难真正值得期待。
#考研人,我有话说##牛客激励计划#
说到这里,就得来点宏观叙事,毕竟自废除铁饭碗对体制祛魅的国有企业改革时代以来,口罩这几年的横空磨难使得体制内工作的稳定、安全再次成为一众打工人的心头好。宇宙的终极答案是考公,成为了不少人的箴言。即便是大厂里面的小ld,也不少人有着到岁数了去考个公养老的想法,上不上得了另说,本质大家还是对工作和生活的平衡时间的向往。即使是不少人诟病的“稳定的穷”,综合比较还是比不少黑心私企好太多。加上近几年的就业寒冬,对太多冷门工科、文科专业的冲击,使得这些毕业生要获得体面的工作和生活几乎只有考公一条路,考公对考研是存在一定的挤出效应的。
那么,2025,考研还有用吗?
分情况。对于本身学校和专业都较好且能直接接触结合就业市场的话,读研耽误时间。直接点来说,92学校的就业优势专业比如计算机,本科生刷好题做开发是没有问题的,毕竟开发很多时候是比体力,读研浪费3年赚钱时间。而不少特定专业比如法律医学等想在本专业就业就需要一定资历的,在没有资源的情况下还是以读研稳妥。制造业去向的工科,读研需要看所在行业的巨头公司的招聘偏好,如果相关技术工程师普遍只招硕博,那也得读研。但是如果想着去电网电厂这种偏躺的,可以省点时间直接去就业。但大部分文科专业同学,本身专业能力不会交给你强就业向的内容,文新、市场营销、管理学这些,即便你读完研就业能力可能也就比本科多了做PPT的经验。会计则是多了考CPA的时间罢了,经管系整体不走学术基本就是混经验刷实习,这些如果本身在本科有规划,完全没必要放在研究生,真有企业卡学历不如去港新读一年授课制。个人看法,不一定对。
没法后悔了,读研以后该怎么办呢?
个人拙见。优势专业在读研期间跟着主流趋势走仍然具有较好的就业机会,损失的只是赚钱的时间,如果平台上升了也能加一点选岗机会。普通弱势专业,本身专业以内就业资源较差,已普遍萌生转行想法,又身无长物,无非就是互联网和考公了。即便互联网这几年业务收缩,整体情况还是比其他行业更有胜率获得高薪,不少运营、产品、市场、游戏策划岗位跟专业没关系,就业能力都是干中学,理论上拼努力是可以改命的。考公则是另一条路,这里把一系列泛体制如银行、事业编、选调、国考、省考等统称为考公,这条路最鲜明的特色是在老家本地或者省会利用已有的固定资产或者本地资源去减少生活成本,提高生活质量,但是职业生涯基本可以贴现算出来,没有别的太大发展,异地考公基本不会有人选择,深圳这种也只是少数。
综合来讲,all in 考公不再是以前无脑首选或者随大流的选择,能早就业还是早点社会化好,往后的年龄焦虑会愈来愈大,不确定的形势也很难真正值得期待。
#考研人,我有话说##牛客激励计划#
全部评论
相关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