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本海硕游戏程序员失业,面了两个月几乎一无所获,面对行业要求提升该死磕还是转行?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一位粉丝的提问,双一流本海硕游戏程序员失业,面了两个月几乎一无所获,面对行业要求提升该死磕还是转行?
接下来把粉丝的具体提问和我的回复分享给大家,希望也能给一些类似情况的小伙伴一些启发和帮助。
同学提问:
背景:坐标一线。某双一流科本+某海外科硕,去年底被离职,年龄30+。
情况:大学前对编程没有概念,因为当时喜欢玩moba才选的科班专业。及格线混完毕业后,踩上了虚幻和VR的风口。用蓝图做了几年VR后(写普通逻辑),又先后去游戏大厂和外企用C++当小弟。工作内容都是基础业务逻辑的二次开发,没有原创和核心业务。
算法能力也弱,对游戏编程说不上热爱。随着工龄增加,单位对自己的要求增高,发现自己的引擎原理知识远远不够。
目前海面了两个月几乎一无所获,自身有经济压力。
提问:是继续硬着头皮搞虚幻,还是及时转行?自身对数分有兴趣,自学pthon中。
Yt回答:
坐标一线,作为一个双非的本科,双一流的计算机科班,然后去了海外读的硕士,去年年底被离职,从这个经历上面,这个你的学历背景上面,他应该是能够让你走一个高配的路线的,但是目前我说你没有走到高配,加上这个年龄30+,至少来说工作可能是这种四五年,五六年的样子,然后在这个过程,我认为这五六年的成长,你没有让自己走向一个高配,而是在工作中间,我认为可能来说也就是这份工资而已,没有使自己能够这里获得一些成就感,所以使你在一家企业或者在一个工作岗位,很难让你能够去挑大梁,这就成为了一个致命的性格上的缺陷,这一点呢,所以就造就了出来之后,可能对于整个开发来说都没有一些很多的东西存在。
在大学前对编程没感觉,是因为玩游戏,moba是什么,是种对战类游戏,比如那种典型的王者荣耀,或者说这种lol这种他就是对战类的,所以他选择做游戏,然后勉强混到及格,然后踩了虚幻和VR的风口。在这里呢,其实用蓝图做了VR,VR在中间是有很长一段时间是很火热的,所以去到这家公司呢,应该是个创业公司,公司不会太大,所以在这里做了一些呢,然后后面去了游戏的大厂,我认为在这里整个职业上面,其实从这家游戏大厂开始,已经让你回到了一个走高配路线的时候了,因为什么叫做高配啊,对于一个工程师来说,什么叫高配,对于做软件的朋友,就是名校名企,知名项目,就是你出自名校,在一个名企里面做的是一个知名的项目,你就构建出来一个高配,因为这个背书,他就让你走向高配,但是你要发现在这个过程间,你在这个大厂的背书里面,以及在外企,你没有使自己在团队里面显眼,没有使自己冒尖儿,没有使自己很显眼,所以就导致一个情况,可能核心的主力的东西给你搂不到,然后就一直当个小弟。
然后工作内容呢,都是基于二次开发,这个请注意啊,请注意下这一点,他说的基于业务都是基础业务逻辑的二次开发,我跟你讲一下,但凡一家公司,它有成型的产品,它能够靠产品盈利,它有一款成型产品,你去到里面都是这样一个工作,都是基于已经成型的东西在上面进行迭代,把已有的问题把它解掉,然后再增加一些新的功能进来,是这样的,不单只去游戏方面这样的,你包括很多朋友去微信啊也是这样的,在微信内部做开发,也是大量的测试岗位,可能没有很多的开发需求,很多的都是用业务测试,业务测试,前面需要很多的文档资料,这就是跟大家讲的,这是大厂的标准,本来就是这样的,没有什么核心或者原创,这个我认为这一点原创不是说所有东西都是从零开始做才是原创,这个过程你要知道大名鼎鼎的腾讯很多的业务,很多的功能,它是翻新别人的,这一点我认为如果你目前工作这么多年,你如果是这么去看待问题的,我认为还是有点极端,还是有点这种二维式的思维,就是这种原创的,就是一定是自己做的这种,我认为这种目前来说还是有点偏,不是那么成熟。
算法能力也弱,对游戏编程谈不上热爱。对游戏方面也谈不上热爱,我认为这一句话才透露出来你性格上面的,就是这一种对什么事情可能不是那么上心,对什么事情可能不是那么提不上一种热忱,一种热情,一种激情,Python是自己愿意对这个方向去研究,可能很难,因为你为什么会选择开发,选择科班,是因为你玩moba,玩游戏,但是当你做了这么多年,发现之后对游戏又不是那么热爱,那就走到一种情况,你会发现这么多年你不知道自己在做啥。
随着工龄的增加,然后单位对自己要求增高,发现自己的引擎原理不够。我觉得在这一点上面,你自己其实问题你也发现了,这点你包括基于基础业务逻辑二次开发,你并没有在工作中间去往底层深入下去,就是每天有工作我把它patch解了,有工作我就patch解了,真的我认为如果你真的对他有兴趣啊,你每天晚上睡觉之前,你肯定会想,你比如这个大脑往底层走,它是怎么走的,原理是怎么实现的,你会不断的去研究,其实人和人之间的差别,它本身就很小,特别是在工作中间,差别本身就很小。真的能够去拉开两个差距,一个是你的激情,还有一个就是你愿意去研究很多新的东西,这样你才能够拉开你跟别人差距。你比如说你跟你的同学啊,你有些同学可能他愿意研究,你发现你不那么愿意研究,你有些同学他就比你走得好。
然后目前海面两个月一无所获,自身也有经济压力,只能硬着头皮搞虚幻。我认为目前啊,你不要排斥虚幻,虚幻都没排斥你,你不要排斥虚幻,目前来说,我认为选择本专业,选择本行,选择你最特别擅长的,凭着一个双一流海硕,加上一个大厂的背景,放低姿态应该还是有机会找到一个不错的。还是及时转行?我认为转行那还没有必要。自身对数分感兴趣,然后自学Python中,我是认为你的这个感兴趣啊,就跟你之前爱玩moba一样,到后面你也会有发现,我对这个数据分析也不是那么感兴趣,也不是那么热爱,我认为这一点真的来说你先搞清楚啊,现在先使自己通过虚幻找到工作,然后使自己去爱上一个东西,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们很难很难,特别是你还说你自己有经济压力,特别是当对于我们这一群有经济压力的人而言,真的很难做到一点:爱一行干一行,而是更多来说,我们是干一行爱一行,借助这哥们的问题,我再聊一聊,对于我们这群自身有经济压力的人,很多时候我们很难能够自己去干爱的那一行,他是不可能的,我们很多的时候就是干一行爱一行,我们干上这一行,我们就使自己爱上这个行业,而不是自己爱上这个行业再干这个行业。你会发现,这对于普通这种有经济压力的人来说,它是不现实的啊,真的你会回头再望的时候,蓦然回首,你真的不一定喜欢这,你不一定爱上这个东西。真的来说,只有干一行,你使自己爱上这个行业,你才会慢慢使得越干越好。
总结:
一、职业现状与核心问题
- 背景与困境:学历优势:双一流科本+海外科硕,但未转化为职业竞争力(大厂/外企经历未涉足核心技术)。职业路径:踩中虚幻引擎/VR风口,但长期从事蓝图逻辑和C++二次开发,缺乏底层技术积累(如引擎原理、原创模块开发)。现实压力:30+被裁员,海投两月无果,经济压力大,对游戏开发缺乏热情,考虑转行数分但无基础。
- 核心矛盾:技术深度不足:长期停留在业务逻辑层,未深挖引擎底层(如渲染管线、物理引擎优化)。兴趣与职业割裂:因游戏入行但逐渐失去热情,导致职业倦怠和成长停滞。
二、转行风险与深耕建议
- 转行数据分析的隐患:兴趣≠职业:当前对Python/数分的兴趣可能如早年“因游戏选科班”一样,投入后易失去动力。经济压力限制:30+零基础转行需承担薪资落差(数分初级岗薪资普遍低于游戏开发)。
- 深耕虚幻领域的必要性:经验复用性:虚幻引擎在元宇宙、工业仿真、影视特效等领域需求增长。技术补全路径:短期:针对性补足引擎原理(如UE5的Nanite/Lumen技术源码研究)。长期:从工具链开发转向核心模块(如自定义渲染器、物理引擎优化)。
三、职业突围策略
- 求职策略调整:降低预期:优先中小厂技术主力岗(如UE技术负责人),放弃大厂“螺丝钉”岗位。领域聚焦:转向UE5在非游戏领域应用(如汽车HMI、建筑可视化),避开红海竞争。
- 能力重塑方向:引擎原理精读《Game Engine Architecture》+ UE源码分析UE引擎开发工程师(15-30K·15薪)图形学基础学习DX12/Vulkan+实现软光栅器图形工程师(20-40K)工业仿真场景掌握CAD/CAE数据对接、物理仿真(PhysX)工业仿真工程师(18-35K)
- 心态与行动调整:干一行爱一行:通过技术成就感培养兴趣(如参与开源引擎贡献、技术博客输出)。经济压力优先:短期接受薪资/职级妥协,但明确3年技术纵深目标(如成为UE某模块专家)。
计算机相关专业就业求职学习路线/offer选择/职业规划建议
工种浩:程序员yt (学习就业困惑?我们来为你答疑解惑!)免费投稿 投稿必回
#职业规划##计算机#解决计算机相关专业就业/面试/技术提升等问题解答(投稿必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