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入职的我太大胆了

建议大家刚进公司最好还是别太大胆!!!

事情是这样的,我是24届,入职培训的时候有介绍公司的合理化建议流程——每个人都可以提建议,如果合理会及时整改满足大家的需求。入职后大概3个月的时候,我结合做项目的思考,提交了合理化建议。当时还涉及其他部门,需要优化的细节还比较多,我提交完了就当我的任务结束,其他的就交给公司了。结果没过几天相关部门的负责人来找我详细了解问题,制定优化方案和落地细节,他还夸我提的这个建议很好。我贼感动,一个国企做到这样,真的是没谁了。

不过现在想想真的后怕,毕竟人在职场还是要懂些规矩。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规章制度,有一些红线是坚决不能触碰的,但是作为刚入职的小白不太懂这些啊。好在合理化建议属于我公司的正常流程,普通员工在日常工作中会更清楚业务的实际落地,也能提出更多管理层看不到的建议,如果员工提出的建议合理,对业务、对公司都是有好处的。

我公司算比较nice的了,支持员工提出合理化建议,不然后果不堪设想啊。建议大家别学我,进入公司先观察观察情况,再做一些动作。

不过U1S1,我公司确实是工作氛围很好。公司内部论坛里大家也会一起交流各种话题,比如寻物启事、房屋转租、相亲交友、技术问答、意见反馈之类的。同事之间互帮互助,工作之余也经常组织一些活动,大家一起交流学习,就跟学校里的师兄师姐师弟师妹一样,没有都市职场电视剧中上演的各种drama情节与勾心斗角。

既然给大家分享了刚进公司要谨言慎行,顺便再给大家汇报一下我入职国企之后的主要工作,也算是打破一下信息差。我公司的软件工程师岗位和我一开始想象的不太一样——国企现在也很追求代码质量和效率,平时有一点写的不规范的都会被驳回,也算是培养了好习惯吧。我的日常工作主要是根据项目需求进行系统框架和核心模块的详细设计,负责产品的控制程序、交互界面的程序编写和调试,功能设计、编码等。目前我已经熟悉了软件开发的一般流程和业务代码,遇到bug也大概率能自己解决了,感觉还不错。所以,国企何尝不是一种好选择呢。

#北方华创开奖#
全部评论
哪个国企呀
1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2024-12-05 10:41 北京
沧浪之水男主第一次挨锤就是民主生活会真提了意见。
点赞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01-02 21:02 山东
国企也是好起来了
点赞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2024-12-06 10:52 上海
国企确实要这样的,没规矩不成方圆
点赞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2024-12-06 10:38 云南
哈哈哈big胆
点赞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2024-12-06 10:35 广东
求问还有hc吗现在
点赞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2024-12-06 10:35 陕西
有些红线确实不能碰
点赞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2024-12-06 10:20 广东
这个解决问题的态度有格局
点赞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2024-12-05 11:07 江苏
哈哈哈谨言慎行
点赞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2024-12-05 10:51 北京
现在很多国企做事和流程也跟互联网公司一样了
点赞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2024-12-05 10:22 广东

相关推荐

最近几年,大型央国企在科技投入上越来越高,投入结构也在变化,就出现了一些蛮有意思的现象。以前规模小,做法很简单:采购产品和定开项目,发一个标,不管是几十万、几百万、上千万,供应商接过去干活、交付掉就好了。有的央企子公司成立个信息化办公室,雇几个懂行、能规划的人,再批一堆预算就把事给办了。现在规模大了,玩法变了:首先是成立数科子公司,然后把预算导入到数科子公司。数科子公司不像以前信息化办公室那么简单粗暴只是"规划 + 采购",开始要求自主可控。要自主可控,就得搞自己的研发团队,这几年有大量的校招生和私企大厂员工被央国企的数科子公司收走。这些人进的多了,数科子公司有了自己的研发力量,就开始跟供应商抢活干。原来是直接买标准产品,再把定开、系统集成类的工作以项目制的方式按“人天”作价卖给外面供应商。现在是由自己的研发团队向供应商采购人头,自己的人干项目。这种变化是好是坏我们不好简单粗暴地给结论,但供应商肯定活得更艰难了。相比干项目、卖产品,卖人头可以赚钱的空间就小多了,客户压价更容易。客户采购了供应商的产品后如果想换是有成本的,采购了项目之后也需要维护,后面升级迭代没啥问题也不会换供应商。但人头就简单多了,假如需要100个人Java、20个数据,同时向多个供应商发标,谁简历供得快、先通过面试,客户就就用谁的。人招到之后,用着不满意了、项目有调整了随时踢出去,就算外包员工想离职,让供应商限期再供人就行了。供应商的日子不好过,央国企员工的日子也不好过。以前就搞规划、做汇报、管供应商,基层员工不用干写代码这种脏活、累活、苦活,岗位也稀缺。现在要自己干研发、数科子公司也要背指标,跟私企员工的工作内容没啥区别。再加上央国企也引进一堆大厂的中、基层甚至高层,思路跟私企也慢慢趋同。为什么像华为、阿里这种大厂的员工进到国企之后让团队开始卷起来。看起来是这些员工的问题,其实是公司需要这些员工,只是以前没思路、没钱,搞不到而已。浙江在2016年提出来让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现在这种服务模式被复制到全国。群众办事是爽了,背后是无数供应商、政府部门在卷,因为无数的系统、数据、部门墙都要打通,岗位职责也要重构,而岗位职责重构就是权力格局的重构。这就是发展的代价,很卷,但中国过去三十年的飞速变化,就是这么卷出来的:从改革开放之后走街串巷的浙江小商贩、入世之后勤勤肯肯的外贸人、基建大发展时期的工地民工,再到今天浩浩荡荡的码农队伍。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评论
56
48
分享

创作者周榜

更多
牛客网
牛客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