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银行的那些年:一位老员工的心声

在光大银行干了几年了,真是有话要说。先说说企业文化吧,这玩意儿就像传染病,一旦走偏了,劣币驱逐良币,搞得大家都跟着遭殃。员工、家属,甚至几代人的价值观都受影响,真是深远得很。再说说银行的经营,同质化严重,考评体系单一。只要表面功夫做得好,形式主义唱得响,领导“服务”到位,下面的人“管控”得当,核心小圈子搞得妥妥的,很多深层问题就被掩盖了。犯错成本低,收益高,给权力“暗箱”操作留了大空间,灰色收益自然也高。公益和私利的较量也是一大看点。讲公益,就得节约资源、降低成本、创造效益;讲私利,就会不计成本地浪费资源,只为个人利益最大化。人力资源是金融企业的核心成本和重要资源,但那些被国家培养的复合型管理人才却被弃之不用,反而是攀附权贵的无能庸才长期占据要岗。这种资源和成本上的隐性消耗,真是让人心痛。

光大银行这些年综合排名持续下滑,风险频出,不是天灾,而是人祸。北京分行作为系统内旗舰店,责无旁贷。事实证明,犯错成本几乎为零,既得利益者们的渎职和犯错成本几乎为零。光大多年发展滞后,风险、财务和人事管理问题突出,企业文化及道德缺失,却丝毫不影响各类投机分子浑水摸鱼、攫取私利,不影响各级大小权力人的升官发财和职务红利,及其对正直异见人士的疯狂围堵和打压。人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讲道德和专业,却讲圈层和攀附,这种用人导向和企业价值观及“关系”哲学证明,“服务”好权势比德才兼备、服务好企业实现的个人收益要大的多,但揭露问题得罪权势的结果却是灾难性的。如此恶性循环往复,劣币横行,才是光大多年徒有虚名、立而不振的根本原因。

风险从业者的职业道德、职业操守和职业要求应该是“清正性、独立性、专业性”。脱离这三性,风险工作必将蕴含巨大隐患,致使企业风险成本巨增。由于风险业务的特有属性是滞后性、隐蔽性、可转化性,导致风险问题更容易被人为掩盖和技术隐藏及延后暴露。掩藏风险的结果是延误最佳风险处置时机,实质性风险程度不降反增,延后暴露或者长期不暴露风险;并在问题贷款风险分类上做文章,通过拨备人为调节利润,意在粉饰报表和虚增业绩,以服务于某些个人及小团体短期利益的目的。但从长期角度,风险的劣变及严重恶化,给企业造成的盈利侵蚀和综合损失是巨大的。全面风险管理(含审贷)政策制定、执行和落地、程序和流程,及监督和再评价等,每一环节,都蕴含着公益和私利的选择和较量。公德和公心是控制和降低风险管理从业者岗位风险的根本要求。而公德心的重要影响因素就是企业文化和价值观。

领导上有背景靠山,下有攀附势力,人多势众,设防严密,保护资源丰富(权力附加利益可以换保护)。职位决定权力,特别是班子成员若都是“自己人”,领导个人意志和组织名义势必合二为一,而组织(核心小团体)的力量更是不可抗衡。这也是企业大多数员工畏权恐势,明哲保身,不敢真言,众口一词,麻木不仁的主要原因。企业真正问题的暴露和彻底的反省修正是很难的。个人去“挑战权威”、“挑战组织”,位置悬殊、资源有限、空间有限、证据有限、势单力薄,外援缺失,结果必然是巨大牺牲和惨重代价,故坚持主张、揭露问题、不畏强权、大公无私,是非常需要被支持和被保护的。一个健康的企业不应该只有一种声音。

#光大银行#
全部评论
很多庞大的组织都是这样的 唉
点赞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2024-07-11 17:24 陕西

相关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03-20 18:39
已编辑
电子科技大学 C++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评论
2
1
分享

创作者周榜

更多
牛客网
牛客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