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K8S架构详解

K8S整体架构

上图包含了K8S中的所有组件,我们把K8S集群分为两个部分,即Master节点(主结点)和Node节点(工作结点),其中主节点运行着控制平面组件Control Plane Components,工作结点运行着必要的KubeletKube-proxy组件。

K8S采用了分布式、去中心化的架构,由分布式控制平面和多节点的工作节点组成,K8S的核心设计目标之一是高可用性和高伸缩性,因此它并没有采用"一主多从"这种分布式架构模式。

其中,控制平面的组件也可以被部署成多个实例以提供冗余和负载均衡。另外,工作结点之间也是对等的,可以随时向集群中添加或者删除节点。

如何实现K8S的高可用

工作结点:因为scheduler在调度pod的时候有自动调动策略,通常如果某个node结点失效,会自动将pod部署在其他node上,所以node结点我们无需额外处理,只要集群拥有足够多的node结点,运行情况就会很稳定

api-server、scheduler:负责接受请求 是一个无状态的服务,所以我们可以起多个api-server实例,然后通过负载均衡器让请求均匀的打到所有的api-server上去,既能提高可用性,也能降低单个api-server的压力,提升请求处理速度

ectd:

控制平面

API-server

API-Server充当了整个K8S集群的入口点,负责接受整个集群的所有内部请求.这里的请求并不是外界访问我们部署的应用的请求,而是k8s内部通过请求以达到预期的最终状态,通常涉及更改集群的状态或者管理集群的资源。

比如下图中,某个deployment当前的pod数量为5,我们使用kubectl scale deployment my-delpyment --replicas = 10去手动将这个deploymentpod数量扩容到10,这时其实是修改了deployment.spec.deseriedReplicas字段,它的值会变为10,那么这个预期状态会先被对应的deployment controller给发现,然后发送请求给api-server进行处理。

在K8S中,每个对象都由四部分组成,即Api-version、Kind、Metadata、Spec、Status,其中Spec直译过来是规约的意思,我们可以理解Spec是对象想要达到的状态,Status则是目前的状态,K8S会努力让Status不断变化,直至和Spec约定的状态达到一致。

etcd

etcd是一个分布式的Key-Value系统,它并不直接参与编排,而是负责维护集群的配置信息和状态,包括配置、各种对象的状态、服务定义等等

例如:

资源的配置信息:包括各种对象的定义,如Deployment、StatefulSet、ConfigMap、Secret等等,这些配置信息用于定义集群中的资源对象,它们的Spec、Label等等。

实时状态数据etcd也存储了关于集群中各种资源对象的实时状态数据,这包括有关当前运行的pod的信息、资源对象状态、服务的端口映射等等,当这些对象的状态发生更改的时候,etcd会记录这些变化,以便K8S内部能获取到最新的状态信息。

同时,在K8S中每个资源对象都有一个ResoureVersion字段,代表了该对象的版本号,因为K8S使用乐观并发控制来处理并发访问,这个版本号会在对象发生改变的时候递增。所以当我们手动修改某个对象的时候,比如kubectl edit deployment my-deployment -n mynamepsace的时候,有可能保存文件之后提示"因为resourceVersion更新对象失败"的提示。

这是因为在修改文件的时候,我们的对象已经被其他因素修改了,并且数据同步到etcd中,使得该对象的版本号+1,我们再次保存修改的时候,版本号落后于ectd中对象的版本号,于是会修改失败。

控制平面的内部状态:包括controller-managerleader选举信息、API-Server的配置信息等。

kube-scheduler

kube-scheduler负责将新创建的pod调度到合适的node,它会考虑多种因素,以确保最后部署的Node是最佳选择,比如以下因素。

  • Node资源可用性,当前Node的资源情况,剩下多少CPUMemoryGPU资源等等
  • PodNode都可以设置亲和性和反亲和性规则,通过pod或者NodeAffinity字段实现,以便实现在调度的时候实现来偏好或者规避Nodepod
  • 结点和容忍性,可以给结点设置污点Taints,表明它们不希望接受特定类型的pod,同时也可以设置容忍Tolerations规则,以接受具有特定污点的pod,它们分别通过Node.Spec.taintsPod.spec.tolerations字段来声明
  • 其他因素:比如,节点的负载均衡,kube-scheduler会尽量保证各个节点的负载均衡,以确保不会过度分配负载到某些节点。以及数据的本地性,如果多个节点上有具有所需数据的podkube-scheduler会优先选择哪些本地数据更好的结点,以减少网络传输的需求等策略。

当然,我们也可以编写自定义的调度器拓展,来实现我们想要的定制化pod调度策略,例如pod不会调度到cpu负载超过50%的Node上。

kube-controller-manager

kube-controller-manager中蕴含了各种各样的控制器,如Deployment控制器、StatefulSet控制器、Replication控制器、JOB/CornJOB控制器、HPA控制器等等。下图有一个简单的概括,当然,除了这些控制器之外还有其他的控制器。

这些不同的控制器会负责管理、调整其管理的对象,比如Deployment就负责管理所有的Deployment对象,每一个控制器是一个独立的进程,但是K8S为了降低管理这一系列控制器的复杂度,将它们编译成了同一个二进制文件,并且运行在同一进程里。

这么做也是有原因的,当系统存在多个controller-manager的时候,K8S就需要选举出一个控制器的主节点作为集群的Leader,其他的节点被认为是从节点,当这些控制器被编译在一个二进制文件中的时候,只需要将这一个Controller Manager实例选举为Leader即可,而不需要每一种控制器都有自己的Leader

这样的话,成为Leader的那个实例将负责执行所有控制器的工作,能够显著降低控制器选主部分的复杂性,保证整个Controller Manager和各个Controller集群的高可用性和一致性。

cloud-controller-manager

cloud-controller-managerkube-controller-manager类似,也是一个控制器管理器,这个组件主要是和云厂商相关的,如果你是自己搭建的集群,那么就不会有这个组件。

它嵌入了特定于云平台的控制逻辑cloud-controller-manager允许你将你的集群连接到云提供商的API之上,这是一个可插拔式的组件,使得不同的云厂商都能够将其平台与K8S集成

我们可以把云看成一个系统,K8S看成一个系统,cloud-controller-manager组件则是两个系统之间的桥梁,比如云中的虚拟服务器,通过cloud-controller-manager被视为K8S中的一个Node结点;云中的路由通过cloud-controller-manager可能被K8S用来为Pod分配IP地址等等。

下面这张图能很清晰的看出cloud-controller-manager组件的作用,一个刚刚在云平台创建的NODE,被cloud-controller-manager识别,然后添加进集群内部。

云控制器管理器的控制器包括:

Node控制器

节点控制器负载在云基础设施中创建了新服务器时,为之更新节点对象,节点控制器从云提供商获取当前租户中主机的信息,节点控制器执行以下功能:

1.使用从云平台API获取的对应服务器的唯一标识符,更新Node对象。

2.利用特定云平台的信息为Node对象添加注解和标签,例如节点所在的区域,和所具有的资源等等。

3.获取节点的网络地址和主机名。

4.检查节点的健康状态,如果节点无响应,控制器通过云平台API查看该节点是否已从云中、删除或终止。如果节点已经从云中删除,则控制器也会将节点从K8S内部集群中删除。

Router控制器

路由控制器负责适当的配置云平台中的路由,以便不同节点上的容器可以相互通信。具体实现取决于各个云供应商,路由控制器也可能为Pod分配IP地址。

Service控制器

服务控制器与云平台的组件集成,如负载均衡器、IP地址、网络包过滤、目标健康检查等等。服务控制器会和云平台提供商的API进行交互,以进行上述组件的配置。

Work Node

k8s将容器放在pod中,再通过schedulerpod调度到对应的Node上运行,Node可以是一台物理机器,也可以是一台虚拟机器(云服务器),这取决于你所在的集群配置。每个节点包含着运行Pod所需的所有环节,而所有结点通过控制平面进行管理。

节点上通常需要kubeletcontainer runtimekube-proxy三个组件。

kubelet

kubelet是每个节点的代理,它会把Node注册到K8S集群中,会在集群中的每一个node上运行,它保证容器按照期望情况运行在Pod中。它接受一组PodSpecs,这一组PodSpecs用来描述pod的期望运行状态,kubelet不会管理不是由K8S创建的容器。

也就是说kubelet的作用主要有两个,即确保容器在节点上正确运行与Master节点进行通信,下面我们从几个方向详解kubelet的具体作用。

  • 容器生命周期管理:负责创建、启动、停止和销毁容器,根据Pod的定义,来保证Pod中的容器与期望的状态一致,如果某个容器失败或者终止,kubelet会尝试重启,以确保正确运行。
  • 资源监控:kubelet会定期检查节点上的资源利用情况,然后报告给Master
  • 健康检查:Kubelet会定期执行容器的健康检查,以确保它们正常运行。如果不健康,则可以重启容器或者通知Master节点以采取措施
  • 与API-Server通信:通过与API-Server的通信来同步本Node上的对象状态更新,以及获取其他对象的更新。

例如我们通过下面这个.yaml文件创建一个很简单的Pod

apiVersion: v1
kind: Pod
metadata: 
	name: my-pod 
spec:
	containers:
	- name: container-1
  	image: nginx

在成功创建这个Pod之后,Kubelet会定期监控container-1容器的健康状态,以确保它能够正常运行;并且会定期向Master报告节点的资源使用情况,如果容器崩溃或者终止,kubelet会尝试重启它,以确保Pod中的容器处于预期状态。

此外,如果想要做到更细粒度的资源监控,比如DeploymentPod、容器级别,那么单单靠Kubelet是不行的,可以通过访问API-Server,或者使用其他工具进行数据上报,比如PrometheusGrafana等等。

kube-proxy

kube-proxy是集群每个Node上运行的网络代理,以确保Pod之间的通信,以及Pod和集群外部的通信是正常的。

它会维护节点上的一些网络规则,这些规则会允许从集群内部或者外部的网络与Pod进行通信,以便将流量路由到正确的Pod。

如果操作系统提供了可用的数据包过滤层,则kube-proxy会通过它来实现网络规则。否则,kube-proxy只做流量转发的功能。

  • 服务代理:充当了服务和后端Pod之间的中介,接受流量并传递给对一个的Pod,客户端只需要知道服务的名称或者ClusterIP,而不需要知道后端Pod的详细信息。
  • 负载均衡:根据不同的负载均衡策略将请求分发给对应的后端Pod
  • 集群外部访问:可以将外部流量路由到集群内部的服务。

Container Runtime

container-Runtime组件使得K8S拥有容器运行的环境和条件,从而能够有效运行容器。它负责管理K8S环境中容器的执行和生命周期。

K8S支持许多容器运行环境,如containerdCRI-O以及Kuberenetes CRI等等。

K8S早期版本仅仅适用于Docker Engine这一种特定的容器运行时,后来增加了对其他类型的容器运行时的接口,因此设置了CRI标准接口来和各种各样的容器运行时进行交互,它包括了容器运行时的接口和镜像的接口,我们可以看看这些接口的定义。

service RuntimeService {  //Runtime的grpc接口 
    rpc Version(VersionRequest) returns (VersionResponse) {}
    rpc RunPodSandbox(RunPodSandboxRequest) returns (RunPodSandboxResponse) {}
    rpc StopPodSandbox(StopPodSandboxRequest) returns (StopPodSandboxResponse) {}
    rpc RemovePodSandbox(RemovePodSandboxRequest) returns (RemovePodSandboxResponse) {}
    rpc PodSandboxStatus(PodSandboxStatusRequest) returns (PodSandboxStatusResponse) {}
    rpc ListPodSandbox(ListPodSandboxRequest) returns (ListPodSandboxResponse) {}
    rpc CreateContainer(CreateContainerRequest) returns (CreateContainerResponse) {}
    rpc StartContainer(StartContainerRequest) returns (StartContainerResponse) {}
    rpc StopContainer(StopContainerRequest) returns (StopContainerResponse) {}
    rpc RemoveContainer(RemoveContainerRequest) returns (RemoveContainerResponse) {}
    rpc ListContainers(ListContainersRequest) returns (ListContainersResponse) {}
    rpc ContainerStatus(ContainerStatusRequest) returns (ContainerStatusResponse) {}
    rpc UpdateContainerResources(UpdateContainerResourcesRequest) returns (UpdateContainerResourcesResponse) {}
    rpc ReopenContainerLog(ReopenContainerLogRequest) returns (ReopenContainerLogResponse) {}
    ...
}
service ImageService { //镜像的grpc接口 
    rpc ListImages(ListImagesRequest) returns (ListImagesResponse) {}
    rpc ImageStatus(ImageStatusRequest) returns (ImageStatusResponse) {}
    rpc PullImage(PullImageRequest) returns (PullImageResponse) {}
    rpc RemoveImage(RemoveImageRequest) returns (RemoveImageResponse) {}
    rpc ImageFsInfo(ImageFsInfoRequest) returns (ImageFsInfoResponse) {}
}

上面的这些接口都是容器运行时需要暴露给Kubelet的接口,Docker Engine没有实现CRI接口,所以当K8S创建了CRI标准之后,手动创建了部分特殊代码来帮助Docker Engine过度,也就是dockershim

K8S在v1.20版本宣布移除dockershimv1.24版本K8S正式移除了dockerShim,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从可拓展性的角度看,K8S通过引入新的容器运行时接口将容器管理与具体的运行时解耦,不再依赖某个具体的运行时实现。另外,Docker也不打算支持K8S中的CRI接口,需要K8S社区在仓库中维护Dockershim此外,在较新的 CRI 运行时中实现了与 dockershim 不兼容的功能,例如 cgroups v2 和用户命名空间。 从 Kubernetes 中移除 dockershim 允许在这些领域进行进一步的开发。

结语

《每天十分钟,轻松入门K8S》的第二篇02.女朋友都能看懂的K8S架构详解到这里就结束了,感谢您看到这里。

在下一篇中我会带着大家搭建K8S环境,真正开始K8S的具体操作,感兴趣的小伙伴欢迎点赞、评论、收藏,您的支持就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面试##实习##校招#
全部评论

相关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评论
2
7
分享
牛客网
牛客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