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农去私企卷的几种结局(1)——跳槽国企
有家庭条件不好的同学跟我聊offer的时候,一个国企一个大厂摆在面前,我通常会建议去大厂卷几年,把钱挣了、把简历刷了再说。那这条路走到最后到底会有哪些结局呢?或者说,30岁之后的路有哪些?
《码农去私企卷的几种结局》这个系列文章就聊一下这个话题。
最近两年周围有很多大厂工作多年的老码农在往国企跑,把一些优质国企的进入门槛都给卷高了。
见得多了,就能总结出一些规律来,这些说一下我自己看到的信息,给大家一些输入。
跳槽的国企很杂,比如:
国企的科技子公司,银行的软开、信息科技部、科技子公司,券商的信息科技部,其它像保险、基金这样的金融单位需求量比较少,碰到的很少。
电信运营商也是大头,各地研究院、专业子公司零零总总加起来数量很多,还有苏小研、天翼云这类从后台支撑部门变身成专业干软件技术产品的子公司。
汽车行业过去这几年动作不断,国产汽车崛起,新能源技术革新,汽车行业里面像长安、上汽、一汽、东风这些国企占了很大的市场权重,也提供了很多软件技术领域的工作机会。
还有一些能源领域的子公司。
军工航天虽然苦,但因为体系规模特别大,也有不错的院、所。
也有一些去高校当信息技术老师的,不过学校学历门槛比较高,而且一分价钱一分货,寒暑虽然爽,待遇也被砍得很难受。
这些人的背景以私企大厂的大头兵为主,工作年限集中在3~10年,工作十几年的也有,但除了高级别的,大头兵基本跳不动了。
公司背景以字节、快手、阿里系、腾讯、华为等为主,借着数字化这个国家战略,国企在数字化上加大投入,不管是自建还是外采,对大厂的人都有渴求。
跳槽的原因基本如下:
大厂所在的领域业务迭代快,工作强度大,入手门槛不高,因此公司普遍喜欢用超出市场水准的待遇去掐尖招那些学校学历优秀、能加班爱奋斗的年轻人。
私企大厂的工作表面看起来,除了卷之外其它都不错,钱给到位、讲究产出、相对公正、喜欢有想法能干出事的年轻人,但实际上不但有一条肉眼可见的年龄线在后面催着人往前跑,尤其是30岁之后的大龄码农,非升即走,还有一条绩效线在前面卡着,每个季度一次鲤鱼跳龙门,少数跳两次不过的基本都会被快速淘汰。
整个行业过去高速发展了20年,各大企业基本站稳了地盘,但后面再继续发展的上限也基本已经琐死,业务突破越来越难,普遍进入内耗阶段,PPT、工作规划往死里卷但就是不出成绩。
大部分人的家境都很普通,年轻时学校学历好、个人能力强、碰上了风口等各种原因赚到了第一桶金,靠自己一、二线城市安家定居,普遍手里1、2套房,衣食无忧,中短期内也没有大额支出,只要能还房贷、维持再有的生活水平不下降即可。
我们平时交流很多人都说,30岁以前哪怕干个通宵,第二天上午睡几个小时中午就过来上班了,工作状态一点不受影响,现在得缓上两天才能恢复。
另外。大家年轻时普遍比较穷,除了梦想啥都没有,连退路都没有,也敢拼敢干,加班加点当饭吃。眼下有积累了,冲劲就不足了,再加上年龄上升而身体各方面素质下降,过了30之后每多一年都会感受更明显。
大厂的累其实不是时间问题,主要是心累,年初规划搞PPT,干项目时不但高并发还要顶着一堆DeadLine,7*24小时在线,哪怕过节也要安排好值班,收到老板消息就紧张,哪怕周末带孩子,一会儿不看手机就不自在。
总之是时刻紧绷着一根弦,时间久了,还会不自觉地把这种状态代入到生活中。
身体在线又没钱的时候,只能埋头干,年龄大了又有点家底的时候,谁愿意这么往死里干?
那么,国企就完全不卷吗?不一定,这世界上哪有非黑即白的事,要看具体团队了,有不确定性。
这可能也是我周围那些大龄码农进国企都是以内推为主的原因,这种关键决策上,谁都想少一些不确定性。
不管他们跳槽的过程,只看跳槽结果的话,我接触到的这些人到国企之后能保证早9晚6、早8晚5的比较少,不过就算加班,7、8点也就回家了。
最近几年,经济形势不好,很多行业进入低速增长期,国企也开始变卷。有次约一个在运营商研究院的师弟周六晚上7点钟吃饭,席间接了几个电话,听他说前一天晚上开管理会还干到11点。
问他都忙啥,他说开会、写材料、应付各种指标等等,一边吐槽形式主义、没价值,一边还是要干,越来越难以真正躺平。
不过最后他还是总结:再怎么卷,比私企还是好很多,关键心态要调整好。
另外就是绩效,这个到哪里都有,要不然就不是一家现代企业了,不过一般国企绩效主要看大盘,团队内部成员之间好绩效、差绩效之间的差距没有私企大厂那么大,不像私企大厂头部的简直不封顶,底部的一毛没有。
一个去城商行的老同事就说,差绩效也就是普通绩效的7、8成的样子。
至于裁员,我了解到的各类国企都没有过,除非是员工犯了事。像金融、运营这种优质国企,离职的基本是主动走的,至于原因呢,在现实中主要几种情况:
要么是刚毕业时年轻气盛,太过理想主义;要么是家里没底子却想跑到国企躺平,发现每月到手的太少之后就一肚子怨气;要么是从私企大厂跳槽到国企之后,人过来了,心还没过来。
别看某知名职场社区上天天有人在叫,其实事实没有那么严重,主要还是工作挣钱难如吃屎,职场上让人开心的事太少,升职、加薪带来的刺激也就只管几天的用,再加上匿名,谁都可以不负责任、不用思考地发言,社区里就全是负能量了。
还有工作氛围也是大家特别关心的话题,比如,要不要舔领导?
这得看你想不想进步,不想进步就想躺平的话,礼貌客气,份内事情做好,大家互相维持基本的体面就行了。
想进步的话,确实得比较能混,人别轴,会来事,至于酒桌文化、各种礼仪细节之类的,那必须得虚心学习,说到底这跟技术一样,也是恰饭的技能。
我跟国企的客户吃过两次饭之后就发现自己快40的人白活了,原来里面这么多的道道,那些人是真的懂,像我这种领导敬酒我拿饮料的人,在那里面就别想晋升了。
酒桌文化只是一个方面,反映出来的现状是国企里面处理关系比做事更重要。
在私企的逻辑相对比较简单,小公司盯紧自己的主管,盯紧自己的KPI,做事的时候得高调,搞PPT、怼天怼地怼业务,把KPI刷得漂漂亮亮的就能晋升。昨天开会时还拍桌子,出了会议室大家就跟没事儿人一样。
要是去国企也这样,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其实国企也好、私企也罢,甚至整个社会都是一个大框架,用各种各样的规矩把所有框在里面,了解规则、利用规则、跳进适合自己的框最重要。
以上,讲清楚了跳槽国企的逻辑,接下来讲讲跳槽国企这件事本身。
先说什么渠道投简历。
征求过来人的经验,一般是:城市所在地的人社局官网、国企招聘聚集的网站/公众号、目标单位的官网/公众号、主流社招网站、猎头、熟人内推等。
国企比较看重官方渠道,有个华为的兄弟想从外地跳回西安,就在目标单位的官网、公众号上找岗位,猫了一年多找到一个合适的,一跳成功,进了一家Top院所。
就我身边人的例子来看,熟人内推占了一半以上,一个是岁数大了更谨慎,找不到合适的宁可不动,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现在大厂软件技术人员泛滥,而优质国企的岗位是稀缺的,一个HC出来之后,往往会内部人员找周围人消化掉了。
从这点上来说,让自己在职业生涯中成为一个靠谱的人,同时跟行业中的人保持高并发、弱连接是个很重要的事,比如,换工作、换城市、换联系方式的时候在朋友圈跟大家打个招呼。
就我自己的经验,身边有不错的岗位时,因为关系密切的圈子太小,一般会想一想过去认识的哪些人靠谱,还有联系方式,就去问一问。这些人不一定经常联系,但是一定要靠谱,需要的时候能找到人,还知道他的动向。
不过也有些人脑子有点轴,以前印象还不错,有时想起来会聊几句问问近况,又没有涉及工资之类的敏感信息,藏着掖着的不肯聊,实在没有必要。一入江湖,处处都是圈子,软件技术领域的职场打工人很少涉及利益交换,互通下信息而已。
从周围人情况来看,那些算是经典国企呢?基本特点有这么几个:
一般正经国企必有年金,但也有部分子公司没有。
国企爱发福利,购物卡等各种消费代金券,米面粮油各种实物等。
工资上限低,就中、基层员工来说,大厂里面那些年份久、有股票的高薪人士过来之后大概率都要打折,而且动不动半价,因为国企每个层级的薪资水位都是有明确的上下限的,不像私企啥都可以谈。
最近几年私企大厂不景气,都往国企跑,把优质国企的门槛给卷高了,现在基本是卡学校学历、卡本科学校、卡大厂履历、卡年龄,比如,一家运营商研究院,初级的卡30、大头兵卡35、中层卡40。
流程特别长,面试相比私企来说实在是太长了,背调也是调查的比较仔细,选择这走这条路的一定要做长期抗战的准备。
虽然看起来有这么多硬性指标,但私企大厂最看重的专业能力,这里要求反而不高。
我们都知道,私企一般都是靠核心产品技术服务能力在市场上竞争,构建这些竞争力要高度依赖基层员工的想法、执行,所以,私企大厂特别在意激活组织,让大家卷起来,至少在私企的基层,卷得过别人就能涨薪、晋升。
而优质国企普遍是靠牌照吃饭,在资源分配一般都是自上而下。
日常工作中,员工个人能力、想法不是那么重要,领导的看法、形势却特别重要。如果一个人虽然专业能力普通,但是双商在线,用起来踏实又听话,那就很好。
这个逻辑体现到招聘上就有很大差别了:
私企招聘时以岗定人,对于专业知识、项目实践、技术细节的考核特别重,特别喜欢问,你做了什么?怎么做的?有什么挑战?有什么结果?越头部的企业考核的越严谨,虽然私企大厂也看重学校学历,但那只是一种节省招聘成本的初筛手段,经过筛选之后,最终还是要PK专业水平。
而国企会更看重学校学历、双商表现,对于专业水平虽然也有考核,但普遍不太注重细节深度,更偏宏观、抽象、务虚一些。
至少在软件技术领域,我周围这么多从私企大厂去面试国企的,回来的反馈都是问得技术问题既水又虚。
有已经入职银行科技部的同事跟我说,里面都是招应届生自己培养起来的,探亲繁殖,大部分代码都是垃圾,他刚进去十分不适应,随便重构了几个小模块,从此之后就被领导当成主力,还成了小组长。
至于行测、心理测评之类的,提前刷刷题就好了,还没有见过因为这种事栽掉的。
说到底,银行的软件技术团队是支撑业务的,属于成本中心,天天就搬业务代码,不像大厂代码本身就是业务,要卷轮子、卷价值,包装业绩,大家工作的驱动力就不同。
在国企混,专业能力之所以没那么重要,主要在于在绝大部分国企中软件技术能力只是支撑作用,企业本身并不是靠软件技术生存,像银行、券商、运营商等这些优质国企,核心主业跟软件技术没有关系,只是因为数字化时代,软件技术系统的应用会影响到国企的业务健康度,所以才会重资源投入做数字化建设。
即使像动辄几万金融科技岗的银行,做的也都是内部业务,支撑好就行,没有多么剧烈的竞争,更不会与市场上的私企去正面PK。
而一旦国企做的软件技术产品要参与市场竞争,甚至与私企PK了,也就慢慢地不再有国企的岁月静好,比如,苏小研、天翼云、像海康这类改制后的上市公司等等。
所以说,天下国企千千万,也是差别很大,尤其是优质国企与普通国企之间。
上面说了一堆大厂混够了去国企躺平的事,如果是应届生,要怎么在私企大厂和国企之间选呢?
我先放个看法:进不了优质国企,不如去大厂卷,因为那些普通国企没有国企的香倒有国企的病,去那样的国企伺候人,还扔掉了靠手艺吃饭的机会,要是待遇不行,还不能早下班之外,简直人生无望。
为啥市场上有很多应届生进国企不到一年就走了,就是踩了坑,要早点止血,晚几年就跑不动了。
如果学校学历、家里条件都比较普通,画像就是农村、小镇刷题出来,比如我这样,再加上学校学历一般,像普通本科、双非硕的,拼了老命找个普通国企,去了是真不值。城市的消费越来越高,物价、房价哪个都能让人绝望,虽然键盘侠天天在网上喷单身到老,但谁不想组建家庭?去中小私企卷一卷,能不能蹭到风口先不谈,至少在软件技术领域只要会手艺,挣钱还是比其它行业好很多的。
当然了,如果是女生,学校学历还不错,除了家里欠一屁股债急着还钱的,一般我都是强烈建议找个优质国企半躺的。
工作这么多年,没见过哪个开发、算法团队的女性比例超过5%的,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大家都不傻,女生真的是很难顶住。
至于质量、数据团队,虽然相对压力小一些,女性比例也高一些,但做的也是比较苦。
说到底,社会对男女的定位、期待是不同的。
讲了一堆,其实都挺虚的,真碰到具体问题可能还是免不了纠结,可以私信联系我,具体聊一聊。
#牛客在线求职答疑中心##我的求职思考##牛客解忧铺##如果可以选,你最想去哪家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