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的人先享受世界,那职场新人咋办?
年少时的物理梦,还要继续吗
这是允公在南开大学上学的第二年,他开始在“是否继续攻读理论物理”一问题上陷入了纠结,按照他的话来说,即便继续在理论物理这条路上走下去,自己也很难达到如霍金、牛顿等偶像所得成就的万分之一。
“所以,想改变方向吗?”我问道。
“嗯,当时想着,还不如选择一个应用型的专业,也许还能为社会留下一些价值。”
允公从东北小城市走出来,走进南开的理论物理基地班,融入一群来自各省物理竞赛保送的学生,他们聪明、有趣且同样拥有着对物理的痴迷与热爱,“在和他们的交流中,开了眼界,过得非常开心”。
但伴随学习的深入,他开始意识到,相较于一些从小便开始钻研某一方向的人来说,自身存在“先天不足”——“比如他们十四五岁研究的课题已经超越我在大学时期的研究了。”
当时南开大正好开始招收“软件工程2+2”的学生,允公抓住时机,在大二快结束时上传了个人转专业申请并顺利通过考试,开始了为期5年的计算机求学道路。
少有人走的路也是路
研究生毕业,允公进入阿里云负责飞天平台的分布式调度,“大概在10年要上淘宝的离线作业,我们的集群必须要从500台升级到1500台的规模,计算复杂度指数级增长,运行速度一下子变得非常慢”。
允公主要负责该项目的集群调优,“每天都会跑一遍离线作业,复盘集群的瓶颈在什么地方...后来我发现性能瓶颈是中心节点的调度模块。”
“发现之后你做了什么?”
“我向我的领导提出应该是把它从串行改成并行并发。”
“他同意了吗?" 因为想到允公的新人身份,我追问。
“拒绝了。因为团队此前也设计过并行的,但导致了很严重的故障,修复了蛮久。”正当我以为此事到此为止的时候,允公继续道,“当时正好临近清明假期,我就提出用这3天时间测试并行后的集群性能。结果也正如我意料中那样,性能提升了至少3倍,后来再连续测试了20天也没出现问题。”
听到这,我除了有种在看爽文小说的感觉外更多是诧异,“你当时没有担心过万一结果不好吗?”
“没想过结果,就是觉得想把它改好,而且我当时非常有信心,就觉得这样做是可以的。”
“其实整体的代码量不大,难的是你知道要改的点是什么。”允公说。回想走过的路,允公也有想对应届生说的话:“刻意追求结果时,机会不一定会有。但如果把精力放在事情上,放在思考’怎样让系统变好‘上,你可能就会发现很多有价值的东西。”
你们如何用技术服务生活的
“通过你们的技术,影响了普通人日常生活的地方是什么?”
允公掏出手机,打开饿了么APP的搜索界面,说“日常生活里,可以直接看到的是搜索页面的榜单、输关键词后的搜索结果,我们通过大模型让搜索的bad case(不相关项)减少甚至实现它的出现概率为0。”
这个过程的”麻烦点“在于,同一名称在不同城市可能指代不一样。比如“宽窄巷子在成都是一个景点,在南京就是一家店”。
看到允公团队实实在在的成果,我开始构想在这样的团队工作会是什么样的?
“假如团队中来了新同学,你对他会有什么要求?”我问。
“快速学习那些自己没接触过的内容”,允公不假思索道,“其次是全身心地投入,比如能够尽快熟悉架构设计的每一个细节原理就像你熟悉打游戏一样。因为只有这样,你才会敢于提出问题,才会发展得更快。”
职场新人该如何过渡
在讨论工作和做学术的区别时,允公的回答是:“在工业界更需要用结果讲话,需要把所做的转化成实在的商业价值。”尤其是在允公历经一次创业后,他更深刻了“成本与风险”的概念,在他的视角里,进入职场,关键在于思想的转变——“行动前需足够了解事情背后的商业价值,而商业价值正是用户价值,用户价值源于用户需求。”
“进入职场这么多年后,有没有一个习惯是使你受益匪浅的?”我问。
“应该是我做任何事情都在想做些突破或者不一样”,允公继续说到,“我心中会有一个基本的概念,假如这件事情我做了,结果普通或者说和其他人做的没有什么差别,那这件事就相当于没做。”
走进允公的团队,几乎都是90后的同学,“你对团队的同学也会像对自己一样严苛吗?”“不会,毕竟每个人的习惯不一样,我会有一个对每件事的底线,比如某些关键的指标和节点,除此之外可以适当放放水。”允公边笑边说。
东野圭吾的《放学后》中有一句话,“闭上眼睛,好好回想之前的努力,自信会喷涌而出”,我想用来形容我与允公交谈后的感受最为贴切不过了。允公一路走来,是幸运的,在对话中他也不止一次用“很幸运”作为总结词,但这份幸运何尝不是来自夜以继日的坚持和投入呢。
在饿了么
生长着一个有意思的、充满创造力的群体
我们计划连续推出【大咖们】系列推文
围绕大家感兴趣的话题、岗位,开展探索行动
如果你有任何想听的故事,想见的场景
评论区留下你的idea
或许,下一篇推文就是为你而打造
关注不迷路,我们在【饿了么招聘】官方公众号期待每次第一时间与你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