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了么
企业号
获赞
40
粉丝
318
关注
0
看过 TA
590
IP属地:未知
饿了么官方求职入口,不定期推送相关资讯。
私信
关注
09-05 11:57
企业号
【前言】2018年,采英加入本地生活,背后两个原因——进取型公司、浓厚的技术氛围。六年里,他从一个青涩的开发人员,成长为带领四个算法小组的主管,“正好在我30-40岁这段时间,从而立至不惑之年,对我来说,这是一个从磨练中萃取成长的过程。”采英说,在饿了么,他历经了职场成长的关键期,“2023年2月,我们发起了大语言模型项目,从0到1训练它,没有成熟案例可以借鉴,这是个很大的挑战。但我认为,如果能用自己的技术助力业务,哪怕很微小,也很有意义。”-【01】日常我们有四条工作线——搜索(NLP部分)、认知图谱、大语言模型、CV算法,“加强团队的技术氛围、技术影响力也是我的工作内容之一”,采英补充,“这两年,大语言模型和AIGC大模型兴起,我们也期待能用新技术思路更好地助力业务提效、优化消费者体验。”2012年采英走出校园,迄今为止12年的职场生涯里,天道酬勤和追光成为他的信条。“自小我就不是特聪明的小孩,学习中也常使用一些‘笨办法’,好的结果总是用勤奋和时间堆积出来的,这算是我的人生规律”。“那追光是指什么呢”?“狭义来讲,是探寻和求索。因为我总是告诫自己‘哪怕再忙,也要腾出时间给自己,跳脱到需求之外,旁观、反思工作本身和自己做过的项目,同时还要给自己固定的沉淀学习时间,这对个人技术和业务能力的成长是很有必要的”,采英继续道,“比如接收到一个类似需求,如果能结合已有案例的反思,我们就会有更大空间和可能性做出精准度更高的技术成果。”除去技术本身的追求,“团队中几十位兄弟姐妹,也是我所说的光,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独特闪光点,都有值得学习和挖掘的地方。有时候技术灵感一闪而过,我们会聚在一起进行5分钟的short talk,很惬意的时刻,就像一股技术微风拂过我们的身体一样。”【02】21年采英在“老本行”——饿了么搜索——的基础上,开始涉猎知识图谱,“当时零售业务新成立,坦白讲我一开始觉得这件事并不起眼,但在半年后,我们的工作成果收到了业务点赞,是意外之喜,也大大增加了我的信心。”“现在知识图谱也是你们的主要工作板块之一了,对吗”?“21年10月,我们转战零售域,知识图谱板块的工作到今天已经持续三四年了,现在也是我们团队的核心工作线之一”,采英说,这是一件同时掺杂着感动和挑战的工作,而这样的场景,在饿了么的工作日常里不难看到,“饿了么的每一项技术都是被业务需求牵引的,而每一个需求都是基于独特的业务场景提炼出来的,复杂的业务场景便决定了,我们有充分的技术施展空间。”去年3月,在对新技术的探索欲和业务诉求的双重推动下,采英团队开始着手训练AIGC大模型。“我们联动设计产品、工程、战略调研的同学,合力生成数据集并开启模型训练,不到两个月我们就做出了1.0版本。”采英说。每一次技术的小步快跑,都是对业务需求的精准拥抱,用AIGC生成、编辑、延展图片,以及视频编辑、语音合成等,这不仅是一场技术盛宴,更是经济效益的持续涌泉。【03】作为一名技术出身的探索者,采英形容自己为“一日不学习技术知识,便觉窒息感袭涌”,随着大模型技术、AI技术的到来,“我愈发觉得自己技术积累捉襟见肘,当察觉到这一点后,一种亟需突破的紧迫感油然而生。”“以技术沉淀拉动技术成长”是采英和团队共进的见证,他说:“2023年我们(团队)提交专利57篇,技术博客提交了48篇,还产出了5篇学术论文,其中3篇成功入选顶会。”“做这份工作需要哪些必备素质?”我问采英。他思考片刻,用「信心」一词概括回答。“信心也包括深入洞察,但我们并不会对初入职场的同学在这一点上做过多要求。”“洞察是指什么?能举个例子吗?”“比方说通过数据分析,你是否能从中抽丝剥茧、得出结论——评估需求和理性、预见技术迭代的方向、甚至洞察市场趋势等。因为技术永远是有保质期的,我所说的洞察就是你在实践中,对新技术、新可能的敏锐度,这是一种基于时间和经验积累的技术直觉。”采英在O2O行业深耕多年,用他的话来说,“这份事业已经融入他的生活轨迹,成为了生命的一部分。”而每一次思考和创造,“都离不开我朝夕相伴的‘战友们’”,话音刚落,他又兴奋地向我介绍了团队中的「女神军团」,“个个都是运动健将,她擅长飞盘、她擅长投篮,她有准专业级的潜水技能....每个人都非常鲜活,都值得珍视。”采英告诉我,「鲜活」也是他对团队伙伴的期待,“我们的业务并不沉闷,我们的朋友也不只是面前那块电脑屏幕,鼓励大家走出去,灵动的生活。毕竟工作的底色也是生活。”——————【写在最后】想了解更多关于 [饿了么-商流算法部] 的信息,点击下图可查看哦~
投递饿了么等公司10个岗位
0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牛客网
牛客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