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秋招大厂、中厂和小公司的时间点和模式都不相同,对比说明
学校背景+项目经历+考点,只要你比对手优秀,就赢了!
这里以IT行业为例,给同学一些参考:
我们一般把IT类的就业分为大厂、中厂和小公司。我们做了5年IT校招,这是我们自己的划分方式,但也是比较具体的。有些学生对大厂、中厂的理解,不是那么清楚,比如有人可能觉得像造车新势力蔚小理也是中厂。但是我们做这个分层是有它的特点的,因为只有有特点、有区别的时候,才适合去做分层。
我们一般做分层最好的参考是什么?是工资。
大厂:一般大厂包括四大行银行,在一线城市基本上可以给到18K以上,也就意味着中厂是给不到18K的,能超过18K,不管是20K还是22K都可以算大厂;
中厂:中厂在一线城市的话一般在1万到1万五之间;
小厂:小公司就不会给到1万块钱了,小公司一般来说在一线城市比如北京就是七八千的样子,在二线城市比如南京可能是在7,000,甚至今年比较低的话6,000也可能会被接受。
当然研究生工资会比本科高一点,所以工资是有分层的。一线城市超过1万8的,二线城市超过1万6的基本算大厂;超过1万的话基本上属于中厂,但是银行和国企稍微低一点。
那么下面具体来看一下各个层次。
一、大厂的特点和时间点
对大厂来说,对我们学生的要求是什么呢?
一般来说要求学校背景是一本及以上,专业不限。有同学说我是双非一本的,985的学生都找不到,我双非一本难度就更大了。这个地方一定要注意,我们今年也是有特例的,在今年3月份的春招补招里,我们的一个学员,是某理工大学,双非一本,他拿到了两个大厂offer。春招补招比秋招的规模要小的多,因为整个互联网招聘的核心在秋招,大部分公司对新人招聘秋招的时候招够了,春招补招的时候数量就很少了。但是今年有双非一本同学拿到大厂offer,也有很多985、211的学生没有拿到大厂offer,所以互联网大厂实际上是有一个门槛的,一般来说一本的学历在投递的时候相较于985、211是有劣势的,但是有简历通过率。校招简历就看重学校和项目,学校背景没有办法改变了,那就只有把自己的简历做好,特别是项目的部分,要把自己项目部分做得有竞争力。
进入到笔试面试的环节后,互联网这个方向反而对学历看得就没有那么重了。这部分就看你的笔试面试的成绩了,如果能力很好,比985学校的学生能力还要好,那么大厂很可能会要你,因为面试官看最终的能力。当然,要做到比985学生好也是要花很大的精力的。但大家也不要说211或985的学生就一定比一本的学生要更优秀,其实大部分同学大学四年或者到研究生六七年其实也差不多,所以说门槛这是一个特点。
大厂校招的特点是它非常集中。有些同学投递过暑假实习可能想不到集中是什么意思,今年的暑假实习它把春季实习都并在里面了,也就是三四五月份不断地有好几波招聘。秋招的投递人数基本上是实习期的一倍以上,去年的最高峰是25万到30万之间,今年估计投递人数会更高一些,可能会接近30万。但是它的特点是非常集中,所有公司会一起开始招聘、也一起结束。
大厂都有自己的投递平台,然后会互相抢人,所以不能说阿里、腾讯先开始了美团字节晚点开始。现在大家都会逼签,公司觉得你不错了,给你一个周的时间,你做一个选择,接不接受我们公司的offer,如果接受的话,你就必须一个周内签两方,然后违约的话要交违约金。所以其他公司也必须要一起参与,这样的话大家好去抢人,让一个人有多个选择,要不然的话他被别人签走了。大厂特别喜欢招新人,又要相互抢人才,所以就变成了一起开始一起结束,甚至还有些公司喜欢抢跑。以前我们大厂的秋招是从9月份开始投递,但现在8月下旬就开始投了,有的公司是不讲道理不讲原则的。但是不管怎么样,最后的结果就是一起开始一起结束。
大厂校招还有个大的特点,一个公司只要你投递没有通过,这个公司就跟你没关系了,后面的笔试面试、录取跟你一点关系都没有。现在大家基本上笔试都是线上平台了,笔试面试都可能是远程居多,不像十年前七八年前我们还可以罢笔罢面,现在就没有了,所以现在蛮残酷的。
大厂校招投递时间,一般在8月下旬8月底9月初开始投递,投递期很短大概就俩周,8月下旬一个周,9月初一个周就结束了,有些公司开始比较晚也最多三个周投递期结束。如果大家在这个投递期简历没有通过,那么这个公司就跟你没有关系了,所以说很残酷。
按照我们这几年的分析,大厂的简历通过率是比较让人痛苦的,尤其是这两年招聘量比较小的时候。有人说暑假实习投递还是有通过率的,那秋招因为投递人特别多,简历的要求就更高了,基本上有7成同学的简历是通不过筛选的,那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最大的问题就是你的简历需要比别人优秀。今年985、211的学生有个很大的特点:很多人都开始写那种烂大街的项目了。这种项目在暑假实习的时候,如果你的学校还不错的话,还是有一定机会的。但在秋招除非你是顶级985的学生,不然就没有什么机会了,这种项目属于自己坑自己,通过率是非常低的。大家也能理解,30万人里面有20万人写的是一样的项目,那面试官为什么要让你去?一个公司只招2,000人或3,000人的时候,是没有必要让这些人去参与笔试面试的,大家项目写的都是一样的,那能让这些人都过来面试吗?这样没有办法去筛选,这道理一讲大家就很清楚。
9月上旬开始笔试面试,有的公司可能还分两轮,9月上旬中旬各一轮,有的公司就是一轮,这个是密集式的,跟暑假实习不一样,暑假实习虽然也分轮,但它基本是离散式的,这个部门今天谁有空就去面试一下。
但是秋招不是,秋招时大家一起投递一起笔试,面试的时候也是大规模地一起,这个时候公司里面会抽出专门的人作为面试官,这个面试官从早上面到晚上,所以对比性也好、密集性也好,会非常地强,一下子就能看出你和别人的差别在什么地方了。基本上整体到十一回来,10月中旬就基本结束了,那个时候有的人手里面会拿三四个offer,有的人可能连面试机会都没有。
但是10月底会有一小波的补招,这个补招就比秋招要少的多,因为大部分大厂招人是很好招的,那为什么会有补招呢?就是有的同学拿了两三个offer甚至四五个offer,他最后只能去一个公司,他会释放一些机会,但是每个公司基本上也都有自己的备胎,有些优秀的同学不来,所以这个时候会有一个比较小的补招。但是这个补招一般内部通过备胎或者已经合适的同学的一些内推就差不多了,一般不公开,大家不用太在乎这个。
大厂的残酷性或者它的优势就在这里。如果准备好的话简历通过率高,笔试面试机会又那么多。因为大厂是一起开始的,这是储备式招聘,所以说校招为什么简单或者为什么难就在这个地方。简单的话就是你只要准备好了,简历上项目的要点做的不错,比别人有优势,比如实验室有项目、有比较好的实习项目,那你的简历通过率就比较高,就会有很多公司的笔试机会,面试机会不出问题的话也会有20个左右,那最后拿几个offer是很正常的。
但是没有准备好的人,从一开始投递就过不去,百分之六七十的人连简历都过不去,那后面的东西跟你一点关系都没有,你甚至都不知道自己的考点或者项目准备的好不好,因为你连面试的机会都没有。
所以,校招的难或者不难就体现在这地方,你有没有准备到位。
二、中厂的特点和时间点
中厂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是公司自己的投递平台,一般来说用的第三方招聘平台,比如说boss等等其他的一些平台,但是里面有少数的顶级的中厂,投的人也是不少的,他们一般也会有自己的招聘平台,一般有空的时候,也会把它改成校招平台,但是中厂的时间略微分散一点,他不像大厂为了抢人都是一起开始的。中厂呢抢人的那个氛围没有那么强,因为中厂应对的学生群体主要是二本为主的,但是二本的学生太多了,反而在中厂这块有专业的要求了,一般中厂要求计算机专业及相关专业,很多公司只要计算机专业的,要求是本科学历就好。
二本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人数是远大于一本以上的学生的,中厂公司也是比较分散的,大部分会集中在9月到11月,9月开始投,10月可以投、11月可以投,你要自己去找,在第三方平台去找。
大厂的招聘信息一般都会在各个招聘平台公开,大厂的数量是有限的。如果9月份投递的时候发现自己,简历通过不了或者自己的问题是比较明显的,那这个时候赶紧回来准备,还有一两个月,大家可以到11月甚至12月都可以,它这个比较分散。
中厂的情况一般是面试通过后,跟大厂一样是发offer,但是一般这个offer是个邮件offer,然后要求你先来实习。大厂的一般来不来实习就看自己,你可以来实习也可以不来实习,反正发offer之后,你到明年的7月份过来就好,是比较稳定的。但是中厂一般情况下是要求先实习的,也就是说你实习不好的话,这个合同也可以……,因为邮件offer,法规上来讲,它的效力是比较差的。
中厂的时间点已经比较清楚了,9-11月底,12月份有少数的捡漏,也就是说9月份就要投递了,最好是在投递的时候就要准备到位,简历上东西准备到位、项目准备到位,这样通过率高一点、面试率高一点。
所以我们面向中厂的同学,二本的计算机专业的同学一定要开始就去找问题,比如在9月份,都投了100份简历了,为什么一次面试也没有?为什么?笔试的时候为什么好像算法没做出来?为什么面试的时候觉得自己很多问题,没回答好?没有拿到offer,你就要去判断是哪个地方出问题了,一定要在9月底10月初的时候,快速地把自己不足的东西补起来。
#你的秋招进展怎么样了##简历##应届生##计算机##校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