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软开“卷王”秘籍——前期准备(顺利毕业+行业认知)
各位牛油好,感谢牛客的邀请,今天来简单聊聊在秋(春)招结束后,如何充实的过好入职前宝贵的空白期(躺平期),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帮助~
在银行软开篇(上)部分给大家介绍了入职银行需要考取的两个基础的证书,下部分主要给大家分享我在入职前的几个月里的已经完成或正在完成的事儿。
1、顺利毕业——盲审冲冲冲!
最重要也是最让人担心的肯定就是论文啦!2019年,翟天临一句“不知知网为何物”开启了浩浩荡荡的天临之年。自此以后,教育部对论文的要求逐年收紧,从之前的校内盲审到抽查双盲再到现在的全部双盲,无疑是给就业压力巨大的同学们肩上又压上了一个重担。盲审顾名思义就是匿名送审,简单来说,就是把论文的作者和导师信息隐去后提交到学校系统,学校那边再把论文送到评审专家那里进行审核。一般来说,盲审都会送到至少2位评审专家那里进行评阅,如果有一位老师认为论文水平不合格或不允许参加答辩,那大概率就是等于延毕,最早也只能参加9月份的毕业答辩了😭。所以大家一定一定要趁着找完工作之后的时间好好打磨自己的论文,尽可能的提高论文质量,即使创新性做的不够,工作量给做上去,也能提高评审老师通过的概率。
结合一些师兄师姐的经验,在这里给大家总结盲审可能不通过的原因,还没有盲审或是下一届的师弟师妹可以对照着看一看,未雨绸缪,也祝大家都能顺利毕业,盲审全A~
- 论文格式/排版错误
- 论文选题与标题/专业知识相悖
有些同学在选题时范围方向容易过大或过小,后续撰写论文的时候难以把控叙述尺度,容易与自身观点/专业知识偏悖;又或是在起标题时,没能完整囊括文章重点信息,而偏离了文章中心思想。建议同学们在选题后可先罗列出内容框架及中心思想,交由导师审核无误后再进行文章撰写,并以重点突出自己独特的观点为主。
- 数据出错
- 缺少解决问题的研究过程
- 评审自身的研究方向对论文研究内容不了解
2、行业认知——银行科技岗是个啥?
风口迭代下,多家互联网大厂裁员传言再起。一时间,关于“大厂裁员”的各路消息不胫而走。而已经开始进行春招的银行等金融机构在今年继续加大对金融科技人才的引进,加快金融科技人才建设,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对金融科技人才的招揽已然成为各家银行招聘的重点领域。银行在大家的传统印象里应该以业务为重,重点招聘经济金融、管理类的同学,招聘这么多计算机类的同学进去是做什么的呢?相信很多同学跟我都有类似的疑问,所以需要提前对银行,尤其是银行的软开中心、数据中心的工作稍作了解,为以后的实际工作做好铺垫。
- 银行科技岗招人多吗?
除去秋招不谈,2022年已有农业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民生银行等超10家银行发布招聘公告,金融科技岗位总数接近万人。例如:光大银行总行发布线上经营人才专场招聘;邮储银行设立了总行信息科技春招专场;交通银行总行金融科技部门计划招收900人;农业银行招聘总行数字化风控中心等部门相关岗位;南京银行总行招聘数字银行岗等。其中,又以软件开发工程师、数据管理与应用、数字金融等岗位颇受银行青睐。
- 银行科技岗为啥招这么多人呢?
- 银行科技岗招什么专业的人呢?
在大量招聘的背后,银行也面临着找不到满意的金融科技人才的困境。智联招聘公众号曾发出过一期文章,就提到:“既懂金融又懂科技的人才总体来说仍是非常稀缺的。在我们此前的调查中,85%受访雇主遇到过招聘困难,难以找到符合特定职位要求的人才。目前,对于银行而言,金融科技人才仍然处于供需失衡状态。比如,各家银行2018~2021年新招入的金融科技从业人员中发现,大部分银行会选择计算机、电子信息相关类和统计学、数学相关类专业的毕业生。大多数银行认为经济、金融类专业毕业生对技术掌握有一定难度,反之会比较容易。但实际上招揽的人才与其岗位并不是十分契合的,只是退而求其次的选择。”不过,从2022年招聘来看,各家银行对技术类人才招聘要求及条件上愈发具体。例如,农业银行数据中心招聘信息技术工程师岗,岗位职责不仅要求承担架构设计、实施、运行工作与人工智能、自动化工具研发和支持等工作;还要求参与金融科技课题研究、云计算、大数据分析与应用、金融科技项目开发建设等工作。而早些年银行机构对金融科技人才招聘具体岗位的要求并没有十分详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