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的秋招提前准备计划(2026届版)
作为一枚26届的准应届生,我最近也在深度思考和复盘自己的每一个阶段经历,其实这一年我的感觉很复杂,在准备组内任务的同时,也被外面的环境和信息充斥着,我不得不提前开始准备自己的规划。
我觉得自己算是高能量且执行力比较强的人,本科虽然已经明确要读研,但还是勇闯职场,找了几段银行的实习,可能我比较务实,我觉得未来在金融领域从业可以让我早点退休吧。去年我们学校金融学院发布了一本白皮书《全周期金融科技人才认证培育体系标准白皮书》,内容大概提到当前金融机构普遍存在金融科技人才缺口。
而我更关注的是金融岗位缺口,招聘数量最多的岗位分别是系统开发与测试类、安全与运维类和产品(算法、模型)设计类,最紧缺的专业技能分别是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毫无疑问,结合实习以及各种市场上的权威信息,我的求职目标逐渐清晰。(这里我觉得无论大家想从事什么行业,都需要提前做好市场调研,蛮重要的。)
关注自己的情绪,做好长线战斗的准备
从本科的时候就开始刷牛客,但这两年看牛客社区还是挺多消极内容的,每个人都在越来越卷的环境下夹缝生存,所以我也时常会受到影响。目前我觉得我自己在情绪控制方面做得还行,一定要让自己积极行动起来,对于我这26届的人来说,很多机会都还在眼前,一切都来得及,比如找份实习、多参加一些项目……让自己有种“世间一切皆为我所用”的感觉,这种心态下,就很容易促使自己向前走。
我复盘了自己过往的实习经历,我觉得以前在实习岗位上的算法能力已经不足以让我在秋招中有竞争力,“技术+应用”的复合能力才是我觉得自己“能行”的关键,如此之下,除了提升技术能力之外,还得多看金融领域的政策信息,前阵子刷到一篇招行大佬分享的求职与政策相关帖子,对我的帮助和输入很大,近年来,国家也在号召“数字金融”,具体而言就是要求金融+技术需更务实、助力民生、利国利民,这些感受也是我在了解招行的过程中获悉的。
请保持着“一切都还有机会”的心态。
关注行业动向,找准目标企业
没错,很直接也很坦白,通过我实习以及其他渠道的了解来看,我目标锁定在招行总部,我了解到招行除了常规的校招外,更有机会上岸的是每年的fintech训练营(现已经更名数字金融训练营)。前面提到要关注行业政策的信息,但事实上,要想了解更多,还得投入到实战中,毕竟“工作上手那一刻才会不一样”,所以我今年的计划是,先参加招行举办的数字金融训练营,让自己投身到实战的项目中,据我了解,这个竞赛还是蛮务实的,会有很多实际应用的场景,预计应该会是我这个阶段最有收获的事情,如何准备?我的思路大概如下:
●查阅往年的竞赛记录,无论是牛客还是某书,我看不少前辈们都有分享过参赛经验,目前我都已经把这些经验整理到一个文档里,后面慢慢查阅;
●关于赛道选择上,今年训练营是开放产品,数据和AI三个赛道,一个人可以同时报名多个赛道参加初试。但每个赛道初试的时间都比较接近,我的想法是找准一个赛道专攻就好了,多参加必然会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也分散精力;
●在技术准备方面,我看牛客有前辈提到去年AI赛道是rag但是涉及到的图片和表格很多,很多问题都是图文相关,还是挺有挑战的;
●最后,招商银行招聘公众号挂出了空宣预告,我建议有需要的uu可以提前关注一下,另外,我到时候也会根据空宣的内容整理一下今年的赛事要点。4月10日或者4月11日,大家可以蹲一波我的帖子,整理赛题赛制干货给到大家。
这几天牛客挺多大佬分享了往年的经验,还挺全面的,虽然看着是好的结果,我想过程必定也很难,绝知此事要躬行。
写在最后
最近也跟我导师聊了一下自己想要参加招行的活动,我导非常支持,也希望我能拿到个好结果,也劝我既然想参加了就不要抱着打酱油的心态,不然就是浪费时间。
本人很听劝,这段时间结合着近年的赛道和背景,疯狂刷题和输入新技能。同样,举距离秋招还有一段时间,假设我这次竞赛失利,也还有很多办法可以补救,包括找个暑期实习也是没问题的。
如果还是很迷茫,请找一件具体的事情来做。
勇敢牛牛,不怕困难,在线求招行数字金融训练营搭子!
#2026届校园招聘##招行数字金融训练营##工作经验重要还是工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