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道自己考不上研,还要坚持吗?
打开布满灰尘的笔记本,里面记录着我当初备战考研的点点滴滴,因为没有保研,也不想花钱,当时甚至都没有想继续上学的念头,觉得要不就这样算了吧,我可能也就这个水平,可是呢~我坚持下来了,我还成功了!
因为是专硕,只需要2年就能毕业!所以我21年3月开始备考,21年的春天格外的寒冷,我坐在学校图书馆最角落的凳子上,看着窗外被风吹的东倒西晃的梧桐树,听着呼啸的大风,脑子里冒出的想法是:这种天气就该躺在被窝里睡觉,恍惚了一下,我看着手边摞着翻到卷边的《考研英语词汇红宝书》,咖啡杯壁上凝固的褐色液体已经分不清是第几杯的残留物了。
决定考研的那个夏天,不对!不能叫做决定考研的那个夏天,是跟风考研的那个夏天,我对自己的未来飘忽不定,室友们都喊着要考研!现在毕业了也找不到好工作,考研一定要学护理!学教师!进国企!他们叽叽喳喳的说着要考研,要晋升,我趴在窗台,蝉鸣声里总裹着焦灼,我的大学一半都是在疫情中度过的,我和我的室友没什么感情,甚至和我的好朋友也逐渐疏远,当我得知:同校的好朋友拿到知名企业的offer时,我正对着电脑反复修改毕业论文,键盘敲击声里混杂着阳台传来的行李箱滚轮声。记得那天傍晚,我站在空了大半的宿舍里,望着墙上剥落的课程表,不知道自己该怎么收场是就这样草草收场,还是随波逐流进入到考研,后来被我的室友拉入到了考研小组的小组里,我也开始真正的备考!
备考的第一个月像被按下了加速键。每天六点准时被闹钟撕开睡意,晨跑时耳机里循环播放着徐涛的政治课,食堂的豆浆还没喝到一半,思维导图已经铺满了整张餐桌。图书馆的闭馆音乐《回家》成了最熟悉的背景音,有时整理完错题本抬头,会发现保洁阿姨正在擦拭我身后空荡的座位。
真正击溃心理防线的是11月3日的雨夜。那天模拟测试的英语阅读错了九道题,雨水顺着伞骨滴在真题卷上,墨迹洇开成模糊的云团。回到爸爸妈妈给出钱的合租屋时,合租的室友正在厨房煮姜汤,蒸腾的热气里她突然说:"你知道吗?你每天早晨背单词的声音,是我最安心的闹钟。"她手腕上还戴着我们在地摊买的"考研必胜"红绳,在暖光下泛着温柔的绒毛。有时候我也非常感谢她,如果没有她,我或许早就停下了考研的动力,我们互相搀扶,也成了最要好的朋友,当初发誓要备考教师上国企的室友,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放弃了考研的念头,转而成为了“现在的就业环境很不乐观,在不找工作就没有工作了”。说实话当时我的确动摇了,当时一起合租的考研小伙伴劝导我坚持下去,不经风雨,怎能见彩虹?
十二月图书馆开始供暖后,座位间的默契愈发浓厚。前排法考的大哥总会多带几包暖宝宝,斜对角考数学系的男生解题时会不自觉地转笔,那支蓝色中性笔在空中划出的弧线,竟和肖四押题卷上的马原大题一样让人心安。某个背专业课背到眼花的凌晨,我摸黑回到座位时,发现不知谁在我摊开的笔记旁放了块德芙巧克力,还留下了一张纸条“加油,陌生的考研人,祝我们都能上岸”。
真正走进考场那天下着雪。监考老师发卷时,我摸到口袋里妈妈求来的平安符,粗粝的绸布上还带着香火气息。政治多选题的选项在眼前重叠时,突然想起父亲视频时欲言又止的叮嘱:"别熬太晚,家里给你留着腌鸡蛋。"笔尖划过答题卡的沙沙声里,仿佛能听见千里之外铁锅沸腾的声音。
查分那天的阳光亮得刺眼。当看到屏幕上跳出的分数时,手指悬在鼠标上许久未动。复试通知来的那刻我正在食堂吃麻辣烫,红油滴在通知书上晕开圆圆的油渍,像枚不合时宜的朱砂印。后来在拟录取名单里看到自己名字时,突然想起备考时写满批注的《不平发世界》,那些用荧光笔划过的横线,最终都化作了飞向春天的船票。
去年回学校的时候,再路过图书馆四楼的西侧走廊,总会在那扇能看到梧桐树的窗前驻足。那些与参考书相伴的日日夜夜,那些被咖啡渍染黄的笔记,那些在寒风中互相鼓励的清晨,都成了生命里最滚烫的烙印。考研终究不是终点,而是让我学会在至暗时刻仍能仰望星光的修行——就像那年冬天固执地不肯凋零的梧桐叶,在逆光处生长出春天的新绿。
#考研人,我有话说#
不是什么大佬,汽车制造跳产品运营的杂学鼠鼠,给大家分享一些我来时的经验,避免再踩雷,校招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想知道校招和职场干货的友友,速速订阅! 偶尔正经偶尔发疯的小涵学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