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顶的闪闪星光》就业观点汇总(持续更新)

背景

“屋顶的闪闪星光”这个IP的主题是:软件技术人员的职业发展、就业选择。我用这个IP发表了很多系列文章,涉及产业链、公司、城市、岗位、职场发展等各个方面。

为了配得上这个内容消费快餐化的年代,这里对一些核心观点做了汇总,当然,还是希望大家能去看看我的文章。

私企还是国企

简单来讲,就业有两条主要的路线:国企、私企。

去私企就是刷履历、刷技术、刷待遇,城市不重要,所以尽量往大城市里跑,那里好机会更多,卷上几年,把技术、履历刷好了,把钱挣了,再提其它的。

去国企就是为了稳定不卷的,尽量去找定居性价比高一些的核心城市,比如,广州、杭州、苏州、南京、西安、武汉、成都、重庆、合肥、天津、济南等。

国企数量太大,也分三六九等,如果去不了头部国企,得不到稳定不卷的工作,还不如去私企卷,至少还有自由、还能保证自己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无论国企私企,软件技术领域已经过了快速增长期,整个行业的蛋糕稳步向前发展,具体到个人身上,就难再有晋升机会,看现在的一线大厂对每个晋升名额都很珍惜。

总之,无论走私企、国企路线,一定要预设自己终局是个大头兵。

于是有人就想,我是不是可以去私企卷几年,等挣挣钱,刷刷履历和技术,年龄大了再去国企?

我只说,优质国企社招岗位数量少于校招,以这几年经验来看,社招难度远高于校招,而在待遇方面,社招进来的一般比应届生进国企的要高不少。

但这个逻辑成立的前提,是眼下国企的信息科技岗在扩张,但数字化投入是有周期的,这个周期过去之后,社招难度会加大。

学校学历

因为我见过了太多的人和offer,所以,一个应届生是什么样的学校学历、可以匹配什么样的工作,我大概在心里有杆秤,比如,211硕士应该能够得上还可以的国企,双9可以冲刺头部国企,92本科想进头部国企有点难,双非学校基本与优质国企无缘等等。

在国企,学校学历要伴随一辈子,优秀员工选拔、晋升等各种涉及到员工个人核心利益的场合都要被拉出来“鞭尸”,想进国企的、已经进了国企的,花时间刷刷学历、考点体系内认可的证书很有用。

在私企,学校学历其实只是一个筛选手段,核心还是看能力,但因为这几年经济不好,导致市场上简历太多而岗位数太少,企业招人时收到了太多的简历,不可能每个都面试,那样成本太高,所以,为了降低筛选成本,就用学校学历先卡一道,这就是私企也开始看学校学历的核心逻辑。

但不管如何,只要过了招聘关,进入了公司,私企内再也不会关注我们的学校学历,只是看我们能不能卷,私企里所有涉及到个人核心利益的绩效、奖金、晋升机会等,

虽然国企喜欢学校学历好的人,但也还是有一些buffer可以挣扎的,比如,国企就喜欢招那些家乡、学校跟自己同省份的应届生,举个例子,两个学生都去就出长沙市的国企,一个是湖南人、一个是东北人,其它条件没有太悬殊的差别,国企大概率就把offer给湖南人了。

以此推论:如果一个人学校学历不错,进,可以去大厂卷,退,可以去国企躺;如果一个人学校学历一般,家里也没有强援(绝大多数属于这种情况),就老老实实去私企卷吧。

天下乌鸦不是一般黑,私企当然也不全是卷的,一些制造业、外企、业务稳定的企业,或者大厂里面的少数部门,也有不卷的,只是需要碰运气。

当然了,一旦走上私企这条路线,这注定是一条刷履历、刷待遇、刷技术的路线,核心问题并不是卷不卷,而是能不能把履历、待遇、技术给刷出来,毕竟,早晚都是要跳槽的。

以我十几年从业经验来看,规模越大的私企,员工跳槽频率越低,越小的私企,员工跳槽频率越高。

但不论如何,2、3年跳槽一次,就不算频繁跳槽了,大家可以感受一下。

至于为什么私企跳槽都这么频繁,原则可能有这么几个:

企业员工薪资涨幅肯定是落后于市场变化的,新老员工的工资倒挂很常见。

为什么不给老员工涨薪,保持老员工稳定性呢?给老员工涨薪来保持稳定性,听起来这么干确实对企业整体是有好处的,但实操阶段问题太多。

给谁涨、涨多少合适?谁能证明员工涨了工资之后就不跑?又有谁能证明不涨工资员工就会跑?谁来为这事负责?老板会不会希望有一定的流动性来保持组织活力?

总之结果就是,私企的流动性都很大。

城市选择

我对国内城市做了软件技术类工作机会方面的汇总分析,按照就业机会的密度,把它们分为几档:

第一档:北京、上海、深圳

第二档:广州、杭州

第三档:苏州、南京、成都、武汉、西安

第四档:天津、济南、合肥、长沙、重庆、厦门、福州

第五档:都市圈周围一些小而美的城市,如,珠海、惠州、绵阳、阎良、株洲、雄安等。

在选择就业机会时,每一档、甚至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特点,适合不同的人。

南京、成都、武汉、西安,这四个区域核心城市虽然就业机会比一般省会城市都多很多,但因为软件技术方向的民营经济不行,再加上高校多、名校多、学生多,应届生就业时会发现这几个城市巨卷无比。

作为一个出生在北方,工作之后跑遍东南西北,深度体验过国内几乎所有核心城市的老码农,我的看法是:在就业机会、社会服务、基础建设、自然环境等各方面综合来说,南方强于北方,长三角、珠三角强于其它地方。

不论是国企、私企,也不管是92硕士、双非本,更不管是男是女,长三角、珠三角这两大都市圈是适合绝大多数普通家庭出身的年轻人定居的。

每个码农都有自己的特殊情况、每个城市也都有自己的特点,能不能匹配上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可一概而论。

但有些核心逻辑是不变的,比如,普通家庭出身的人,自己事业发展好了,才会有幸福的生活,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如果家里给不了人脉、资源上的支持,离家近不近没有太大意义,更务实的选择是去就业机会密度大的经济发达地区卷出来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靠一双手去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

选择岗位

我们在学校学习时,看问题是“专业视角”,而社会上工作时,看问题时,初期是“岗位视角”、后期是“领域视角”。

专业视角是指我们学的什么专业,物联网、软件工程、机器学习等;岗位视角是指我们干的是什么岗位,前端开发、Java开发、算法、大模型调优;领域视角是指我们长期在做什么业务,比如,电商、金融、海外互联网等等,因为长期做,所以积累出了对用户特点、市场趋势、业务模式、产品能力、系统架构的理解。

从企业角度来看,如果招聘的是初期工程师,只要是泛计算机相关专业,具体叫什么名字不太重要,只要能力栈符合用工需求就行;如果招聘的是资深工程师,或者技术管理者,行业经验的比重会大幅提升。

这就要求我们,在学校学习时,就要多关注市场就业情况,给自己定一个好找工作的方向去投入精力学习;在职业发展初期,就要多关注市场的主流业务模式,尽可能地深入到一个有业务壁垒的领域中去干。

从长期发展情况来看,不同岗位的门槛、天花板是不一样的。

门槛是指这个岗位入门所需要的成本,比如,C++、Java这些就比前端、质量岗位的门槛要高;而算法又比工程开发的门槛要高。

天花板是指我们长期干这个方向时,在职位、待遇方面所能拿到的高度,比如,同一个公司内,十年的算法工程师可能年薪百万,而Java、C++只有70万,前端可能只有40万,质量可能只有30万。

一般来说,门槛高的天花板也会更高,但我们不能拿一个框架往所有人身上套,每个人情况不一样,可以私信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从过去3年市场上的就业趋势来看,Android/iOS这些移动端开发工程师相对于Java、前端来说,供给小于需求。

学校学历、专业水平相关不大的两个人,走Java、前端方向可能只找了个中厂,而走Android/iOS方向的人可能会拿到大厂的offer。

社招市场上来看,不放松标准的话,招个靠谱的Android/iOS比招个靠谱的前端、Java要难得多。

那么,到底是选择Java、前端这种大路货,还是选Android/iOS这种小众方向呢?各有优缺点,可以私信我,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本文持续更新中~

#牛客创作赏金赛##校招过来人的经验分享##国企##学历对求职的影响##国企vs私企,你更想去?#
建议收藏系列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

该系列文章都是作者花费大量业余时间整理、分享出来的,建议软件技术方向的同学收藏、阅读。

全部评论
可以请教一下您对低空经济的看法吗,收到一个做飞行汽车的offer不确定要不要去。
点赞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11-07 17:54 湖北

相关推荐

阿俊毛:个人的看法是 可以以项目为指导来进行学习 某个项目需要用到什么 你就去学 以尽善尽美地完成一个项目为指导地学习可能会有各个方面的收获 但是也很难 就当听听吧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7 6 评论
分享
牛客网
牛客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