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评估一个创业公司有没有坑?
拿到一个创业公司的名字之后,首先进到它的官网/公众号,看他的业务模式和产品。
什么?他的业务模式、产品你看了之后不明白?那就不要去了。
这也是为什么我一直在讲,刚毕业的人不要去创业公司,因为看不懂,需要纯粹赌运气,而运气这东西是很稀缺的。
接下来看它的营收规模。
即使一个创业公司烧钱,但只有有营收规模,就会有未来的希望。
这个数据不好拿,毕竟只有上市公司才会公开发财报,不过还是有很蛛丝马迹可以寻找,比如:
看营收的平替,它的客户有哪些,创业公司跟一个有名气的客户攀上关系之后第一件事是做PR,恨不得让每个人都知道。
如果是toB/G的业务,看它的中标数据,到底哪些客户买过它的产品,这个是公开的,不知道怎么查的可以私信我帮你看下。
因为我们选择创业公司赌得是未来,所以除了当前的业务状态之外,最重要的就是看它的潜力了。
什么能代表一个创业公司的潜力呢?创始人团队、股东、钱。
创始人团队的背景都不难找,因为在起步阶段大多数公司只有创始人团队可以讲一讲故事。
当然了,这个逻辑也从另外一个方面告诉我们,如果一个创业公司经常讲自己的创始人团队,说明它真的一无所有。
找到创始人团队的每一个名字,看他是不是在企业的股东列表中,不在股东列表中的不算数创始人团队,那算打工人,可以随时被干掉的那种,当然了,看我这篇文章的朋友们如果进了创业公司大概率也属于这一类。
这个地方如果不知道怎么鉴别,也可以私信我。
创始团队一定要有一个公司所在领域内的业务专家才行。
注意,对创业公司来说,技术不是最重要的,业务才是,因为创业公司最重要的是挣钱活下来。
大模型这类技术型创业公司除外,但这种公司数量极少,而且他们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依然会面临这些问题。
创始团队这里有个坑,最忌讳那些全是大厂中层出来创业的,平台带给了他们光环,也给了他们幻想,而中层在大厂往往接触不到太多核心资源,离开平台之后大概率会水土不服。
当然,万事不没有绝对,如果他们失败几次,会变得务实,成功概率就会大幅提高,大厂出身的人,高素质、快速修正的底色大概率都不错。
创业公司要成长起来,光有人不行,还得有钱。
如果公司本身是盈利的,那是最好的,可以养活自己的创业公司都是宝藏。
大部分创业公司是亏损烧钱的,要靠股东持续输血,所以融到了多少钱、可以烧多久、从谁那里融到的钱就特别重要。
创业公司的融资数据一般是公开可查的,融了几轮、每轮的融资数额以及领投方和跟投方等等,不过一般都不准,业内潜规则是夸大其辞。
融了几十万的要说近百万,融了几百万的要说近千万,融了1千万的要说几千万,融了几千万的要说近亿元。
反正吹牛不上税,还能给自己捞点热度,热度既是实力也是流量更是钱,何乐而不为。
但即使是不准的数据也有大用,职业发展路上的各种选择本身就是根据不确定性的信息在一步步地在赌嘛。
可以根据之每轮融到的钱、企业扩张的情况,可以粗略估一下创业公司当前的发展是属于初期、向上快速增长、瓶颈期、衰退期。
这里会涉及到比较多的逻辑,为啥说进创业公司这个事不适合刚毕业的人,就这个计算逻辑不在行业里搞上五年以上连个门都摸不到。
当然了,有问题可以私信我。
创业公司的股东有几种:
创始人,是公司真正说了算的人,想去创业公司的话,这个人是重点研究对象。
创始团队,一般是小股东,股权架构设计时,在公司的股东列表中经常会被包成一个持股公司。
投资人,可能是机构也可能是个人,可能是战略投资、友情投资也可能是财务投资。
接下来就是看投资人。
最好的投资人是市场上的巨头、头部VC,这些投资人身边每天围着一堆堆的创业者和项目,要赢得它们的投资可不容易,要么关系硬要么项目好。
因为他们的带来的是比钱还重要的东西,流量、资源、以及背书。
比如:
阿里现在有个外号叫"大模型ETF",市场上的头部大模型公司基本它家都参与了,而阿里投资这些大模型创业公司时很重要的一个资源就是算力,这是创业公司稀缺的。
经纬、红衫这类头部的风投公司发展这么多年,周围已经形成了一个生态,如果把创业公司当成一个产品的话,这些风投公司很清楚怎么挑选好产品并把它打磨好。
当然,这里只是随意举了2个例子,现实远比这个复杂,大家有问题私信我。
走私企路线的软件技术人在跳槽时,更高的职位、更高的薪资这2个总得占一个,即使是去创业公司。
如果这2个一个都不占,即使这个创业公司再牛也不要去,职业发展的路线选择上没有梦想,只有利益点的衡量与判断。
以上看似讲了很多,但都是干巴巴地逻辑,对解决实际问题可能帮助不大,如果大家碰到具体问题,欢迎私信我交流。
#牛客创作赏金赛##产品实习,你更倾向大公司or小公司##牛客在线求职答疑中心##牛客解忧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