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进阶 | 中断和中断处理(10)
中断和中断处理(十)
终结篇
本文是 Linux 内核中断和中断处理的第十节。在上一节,我们了解了延后中断及其相关概念,如 softirq
,tasklet
,workqueue
。本节我们继续深入这个主题,现在是见识真正的硬件驱动的时候了。
以 StringARM** SA-100/21285 评估板串行驱动为例,我们来观察驱动程序如何请求一个 IRQ 线,一个中断被触发时会发生什么之类的。驱动程序代码位于 drivers/tty/serial/21285.c 源文件。好啦,源码在手,说走就走!
一个内核模块的初始化
与本书其他新概念类似,为了考察这个驱动程序,我们从考察它的初始化过程开始。如你所知,Linux 内核为驱动程序或者内核模块的初始化和终止提供了两个宏:
module_init
module_exit
可以在驱动程序的源代码中查阅这些宏的用法:
module_init(serial21285_init);
module_exit(serial21285_exit);
大多数驱动程序都能编译成一个可装载的内核模块,亦或被静态地链入 Linux 内核。前一种情况下,一个设备驱动程序的初始化由 module_init
与 module_exit
宏触发。这些宏定义在 include/linux/init.h 中:
#define module_init(initfn) \
static inline initcall_t __inittest(void) \
{ return initfn; } \
int init_module(void) __attribute__((alias(#initfn)));
#define module_exit(exitfn) \
static inline exitcall_t __exittest(void) \
{ return exitfn; } \
void cleanup_module(void) __attribute__((alias(#exitfn)));
并被 initcall 函数调用:
early_initcall
pure_initcall
core_initcall
postcore_initcall
arch_initcall
subsys_initcall
fs_initcall
rootfs_initcall
device_initcall
late_initcall
这些函数又被 init/main.c 中的 do_initcalls
函数调用。然而,如果设备驱动程序被静态链入 Linux 内核,那么这些宏的实现则如下所示:
#define module_init(x) __initcall(x);
#define module_exit(x) __exitcall(x);
这种情况下,模块装载的实现位于 kernel/module.c 源文件中,而初始化发生在 do_init_module
函数内。我们不打算在本章深入探讨可装载模块的细枝末节,而会在一个专门介绍 Linux 内核模块的章节中窥其真容。话说回来,module_init
宏接受一个参数 - 本例中这个值是 serial21285_init
。从函数名可以得知,这个函数做了一些驱动程序初始化的相关工作。请看:
static int __init serial21285_init(void)
{
int ret;
printk(KERN_INFO "Serial: 21285 driver\n");
serial21285_setup_ports();
ret = uart_register_driver(&serial21285_reg);
if (ret == 0)
uart_add_one_port(&serial21285_reg, &serial21285_port);
return ret;
}
如你所见,首先它把驱动程序相关信息写入内核缓冲区,然后调用 serial21285_setup_ports
函数。该函数设置了 serial21285_port
设备的基本 uart 时钟:
unsigned int mem_fclk_21285 = 50000000;
static void serial21285_setup_ports(void)
{
serial21285_port.uartclk = mem_fclk_21285 / 4;
}
此处的 serial21285
是描述 uart
驱动程序的结构体:
static struct uart_driver serial21285_reg = {
.owner = THIS_MODULE,
.driver_name = "ttyFB",
.dev_name = "ttyFB",
.major = SERIAL_21285_MAJOR,
.minor = SERIAL_21285_MINOR,
.nr = 1,
.cons = SERIAL_21285_CONSOLE,
};
如果驱动程序注册成功,我们借助 drivers/tty/serial/serial_core.c 源文件中的 uart_add_one_port
函数添加由驱动程序定义的端口 serial21285_port
结构体,然后从 serial21285_init
函数返回:
if (ret == 0)
uart_add_one_port(&serial21285_reg, &serial21285_port);
return ret;
到此为止,我们的驱动程序初始化完毕。当一个 uart
端口被 drivers/tty/serial/serial_core.c 中的 uart_open
函数打开,该函数会调用 uart_startup
函数来启动这个串行端口,后者会调用 startup
函数。它是 uart_ops
结构体的一部分。每个 uart
驱动程序都会定义这样一个结构体。在本例中,它是这样的:
static struct uart_ops serial21285_ops = {
...
.startup = serial21285_startup,
...
}
可以看到,.startup
字段是对 serial21285_startup
函数的引用。这个函数的实现是我们的关注重点,因为它与中断和中断处理密切相关。
请求中断线
我们来看看 serial21285_startup
函数的实现:
static int serial21285_startup(struct uart_port *port)
{
int ret;
tx_enabled(port) = 1;
rx_enabled(port) = 1;
ret = request_irq(IRQ_CONRX, serial21285_rx_chars, 0,
serial21285_name, port);
if (ret == 0) {
ret = request_irq(IRQ_CONTX, serial21285_tx_chars, 0,
serial21285_name, port);
if (ret)
free_irq(IRQ_CONRX, port);
}
return ret;
}
首先是TX
和RX
。一个设备的串行总线仅由两条线组成:一条用于发送数据,另一条用于接收数据。与此对应,串行设备应该有两个串行引脚:接收器 - RX
和发送器 - TX
。通过调用 tx_enabled
和 rx_enalbed
这两个宏来激活这些线。函数接下来的部分是我们最感兴趣的。注意 request_irq
这个函数。它注册了一个中断处理程序,然后激活一条给定的中断线。看一下这个函数的实现细节。该函数定义在 include/linux/interrupt.h 头文件中,如下所示:
static inline int __must_check
request_irq(unsigned int irq, irq_handler_t handler, unsigned long flags,
const char *name, void *dev)
{
return request_threaded_irq(irq, handler, NULL, flags, name, dev);
}
可以看到,request_irq
函数接受五个参数:
irq
- 被请求的中断号handler
- 中断处理程序指针flags
- 掩码选项name
- 中断拥有者的名称dev
- 用于共享中断线的指针
现在我们来考察 request_irq
函数的调用。可以看到,第一个参数是 IRQ_CONRX
。我们知道它是中断号,但 CONRX
又是什么东西?这个宏定义在 arch/arm/mach-footbridge/include/mach/irqs.h 头文件中。我们可以在这里找到 21285
主板能够产生的全部中断。注意,在第二次调用 request_irq
函数时,我们传入了 IRQ_CONTX
中断号。我们的驱动程序会在这些中断中处理 RX
和 TX
事件。这些宏的实现很简单:
#define IRQ_CONRX _DC21285_IRQ(0)
#define IRQ_CONTX _DC21285_IRQ(1)
...
...
...
#define _DC21285_IRQ(x) (16 + (x))
这个主板的 ISA 中断号分布在0
到15
这个范围内。因此,我们的中断号就是在此之后的头两个值:16
和 17
。在 request_irq
函数的两次调用中,第二个参数分别是 serial21285_rx_chars
和 serial21285_tx_chars
函数。当一个 RX
或 TX
中断发生时,这些函数就会被调用。我们不会在此深入探究这些函数,因为本章讲述的是中断与中断处理,而并非设备和驱动。下一个参数是 flags
,request_irq
函数的两次调用中,它的值都是零。所有合法的 flags
都在 include/linux/interrupt.h 中定义成诸如 IRQF_*
此类的宏。一些例子:
IRQF_SHARED
- 允许多个设备共享此中断号IRQF_PERCPU
- 此中断号属于单独cpu的(per cpu)IRQF_NO_THREAD
- 中断不能线程化IRQF_NOBALANCING
- 此中断步参与irq平衡时IRQF_IRQPOLL
- 此中断用于轮询- 等等
这里,我们传入的是 0
,也就是 IRQF_TRIGGER_NONE
。这个标志是说,它不配置任何水平触发或边缘触发的中断行为。至于第四个参数(name
),我们传入 serial21285_name
,它定义如下:
static const char serial21285_name[] = "Footbridge UART";
它会显示在 /proc/interrupts
的输出中。针对最后一个参数,我们传入一个指向 uart_port
结构体的指针。对 request_irq
函数及其参数有所了解后,我们来看看它的实现。从上文可知,request_irq
函数内部只是调用了定义在 kernel/irq/manage.c 源文件中的 request_threaded_irq
函数,并分配了一个给定的中断线。该函数起始部分是 irqaction
和 irq_desc
的定义:
int request_threaded_irq(unsigned int irq, irq_handler_t handler,
irq_handler_t thread_fn, unsigned long irqflags,
const char *devname, void *dev_id)
{
struct irqaction *action;
struct irq_desc *desc;
int retval;
...
...
...
}
在本章,我们已经见识过 irqaction
和 irq_desc
结构体了。第一个结构体表示一个中断动作描述符,它包含中断处理程序指针,设备名称,中断号等等。第二个结构体表示一个中断描述符,包含指向 irqaction
的指针,中断标志等等。注意,request_threaded_irq
函数被 request_irq
调用时,带了一个额外的参数:irq_handler_t thread_fn
。如果这个参数不为 NULL
,它会创建 irq
线程,并在该线程中执行给定的 irq
处理程序。下一步,我们要做如下检查:
if (((irqflags & IRQF_SHARED) && !dev_id) ||
(!(irqflags & IRQF_SHARED) && (irqflags & IRQF_COND_SUSPEND)) ||
((irqflags & IRQF_NO_SUSPEND) && (irqflags & IRQF_COND_SUSPEND)))
return -EINVAL;
首先,我们确保共享中断时传入了真正的 dev_id
(译者注:不然后面搞不清楚哪台设备产生了中断),而且 IRQF_COND_SUSPEND
仅对共享中断生效。否则退出函数,返回 -EINVAL
错误。之后,我们借助 kernel/irq/irqdesc.c 源文件中定义的 irq_to_desc
函数将给定的 irq
中断号转换成 irq
中断描述符。如果不成功,则退出函数,返回 -EINVAL
错误:
desc = irq_to_desc(irq);
if (!desc)
return -EINVAL;
irq_to_desc
函数检查给定的 irq
中断号是否小于最大中断号,并且返回中断描述符。这里,irq
中断号就是 irq_desc
数组的偏移量:
struct irq_desc *irq_to_desc(unsigned int irq)
{
return (irq < NR_IRQS) ? irq_desc + irq : NULL;
}
由于我们已经把 irq
中断号转换成了 irq
中断描述符,现在来检查描述符的状态,确保我们可以请求中断:
if (!irq_settings_can_request(desc) || WARN_ON(irq_settings_is_per_cpu_devid(desc)))
return -EINVAL;
失败则返回 -EINVAL
错误。接着,我们检查给定的中断处理程序(译者注:是指 handler
变量)。如果它没被传入 request_irq
函数,我们就检查 thread_fn
。两个都是 NULL
则返回 -EINVAL
。如果中断处理程序没有被传入 request_irq
函数而 thread_fn
不为空,则把 handler
设为 irq_default_primary_handler
:
if (!handler) {
if (!thread_fn)
return -EINVAL;
handler = irq_default_primary_handler;
}
下一步,我们通过 kzalloc
函数为 irqaction
分配内存,若不成功则返回:
action = kzalloc(sizeof(struct irqaction), GFP_KERNEL);
if (!action)
return -ENOMEM;
欲知 kzalloc
详情,请查阅专门介绍 Linux 内核内存管理的章节。为 irqaction
分配空间后,我们即对这个结构体进行初始化,设置它的中断处理程序,中断标志,设备名称等等:
action->handler = handler;
action->thread_fn = thread_fn;
action->flags = irqflags;
action->name = devname;
action->dev_id = dev_id;
在 request_threaded_irq
函数末尾,我们调用 kernel/irq/manage.c 中的 __setup_irq
函数,并注册一个给定的 irqaction
。然后释放 irqaction
内存并返回:
chip_bus_lock(desc);
retval = __setup_irq(irq, desc, action);
chip_bus_sync_unlock(desc);
if (retval)
kfree(action);
return retval;
注意,__setup_irq
函数的调用位于 chip_bus_lock
和 chip_bus_sync_unlock
函数之间。这些函数对慢速总线(如 i2c)芯片进行锁定/解锁。现在来看看 __setup_irq
函数的实现。__setup_irq
函数开头是各种检查。首先我们检查给定的中断描述符不为 NULL
,irqchip
不为 NULL
,以及给定的中断描述符模块拥有者不为 NULL
。接下来我们检查中断是否嵌套在其他中断线程中。如果是的,我们则以 irq_nested_primary_handler
替换 irq_default_priamry_handler
。
下一步,如果给定的中断不是嵌套的,并且 thread_fn
不为空,我们就通过 kthread_create
创建了一个中断处理线程。
if (new->thread_fn && !nested) {
struct task_struct *t;
t = kthread_create(irq_thread, new, "irq/%d-%s", irq, new->name);
...
}
并在最后为给定的中断描述符的剩余字段赋值。于是,我们的 16
和 17
号中断请求线注册完毕。当一个中断控制器获得这些中断的相关事件时,serial21285_rx_chars
和serial21285_tx_chars
函数会被调用。现在我们来看一看一个中断发生时到底发生了什么。
准备处理中断
通过上文,我们观察了为给定的中断描述符请求中断号,为给定的中断注册 irqaction
结构体的过程。我们已经知道,当一个中断事件发生时,中断控制器向处理器通知该事件,处理器尝试为这个中断找到一个合适的中断门。如果你已阅读本章第八节,你应该还记得 native_init_IRQ
函数。这个函数会初始化本地 APIC。这个函数的如下部分是我们现在最感兴趣的地方:
for_each_clear_bit_from(i, used_vectors, first_system_vector) {
set_intr_gate(i, irq_entries_start +
8 * (i - FIRST_EXTERNAL_VECTOR));
}
这里,我们从第 first_system_vector
位开始,依次向后迭代 used_vectors
位图中所有被清除的位:
int first_system_vector = FIRST_SYSTEM_VECTOR; // 0xef
并且设置中断门,i
是向量号,irq_entries_start + 8 * (i - FIRST_EXTERNAL_VECTOR)
是起始地址。仅有一处尚不明了 - irq_entries_start
。这个符号定义在 arch/x86/entry/entry_64.S 汇编文件中,并提供了 irq
入口。一起来看:
.align 8
ENTRY(irq_entries_start)
vector=FIRST_EXTERNAL_VECTOR
.rept (FIRST_SYSTEM_VECTOR - FIRST_EXTERNAL_VECTOR)
pushq $(~vector+0x80)
vector=vector+1
jmp common_interrupt
.align 8
.endr
END(irq_entries_start)
这里我们可以看到 GNU 汇编器的 .rept
指令。这条指令会把 .endr
之前的这几行代码重复 FIRST_SYSTEM_VECTOR - FIRST_EXTERNAL_VECTOR
次。我们已经知道 FIRST_SYSTEM_VECTOR
的值是 0xef
,而 FIRST_EXTERNAL_VECTOR
等于 0x20
。于是,它将运行:
>>> 0xef - 0x20
207
次。在 .rept
指令主体中,我们把入口程序地址压入栈中(注意,我们使用负数表示中断向量号,因为正数留作标识系统调用之用),将 vector
变量加 1,并跳转到 common_interrupt
标签。在 common_interrupt
中,我们调整了栈中向量号,执行 interrupt
指令,参数是 do_IRQ
:
common_interrupt:
addq $-0x80, (%rsp)
interrupt do_IRQ
interrupt
宏定义在同一个源文件中。它把通用寄存器的值保存在栈中。如果需要,它还会通过 SWAPGS
汇编指令在内核中改变用户空间 gs
寄存器。它会增加 per-cpu 的 irq_count
变量,来表明我们处于中断状态,然后调用 do_IRQ
函数。该函数定义于 arch/x86/kernel/irq.c 源文件中,作用是处理我们的设备中断。让我们一起考察这个函数。do_IRQ
函数接受一个参数 - pt_regs
结构体,它存放着用户空间寄存器的值:
__visible unsigned int __irq_entry do_IRQ(struct pt_regs *regs)
{
struct pt_regs *old_regs = set_irq_regs(regs);
unsigned vector = ~regs->orig_ax;
unsigned irq;
irq_enter();
exit_idle();
...
...
...
}
函数开头调用了 set_irq_regs
函数,后者返回被保存的 per-cpu
中断寄存器指针。然后又调用 irq_enter
和 exit_idle
函数。第一个函数 irq_enter
进入到一个中断上下文,更新 __preempt_count
变量。第二个函数 exit_idle
检查当前进程是否是 pid 为 0
的 idle
进程,然后把 IDLE_END
传送给 idle_notifier
。
接下来,我们从当前 cpu 中读取 irq
值,并调用 handle_irq
函数:
irq = __this_cpu_read(vector_irq[vector]);
if (!handle_irq(irq, regs)) {
...
...
...
}
...
...
...
handle_irq
函数定义于 arch/x86/kernel/irq_64.c 源文件中,它检查给定的中断描述符,然后调用 generic_handle_irq_desc
函数:
desc = irq_to_desc(irq);
if (unlikely(!desc))
return false;
generic_handle_irq_desc(irq, desc);
该函数又调用中断处理程序:
static inline void generic_handle_irq_desc(unsigned int irq, struct irq_desc *desc)
{
desc->handle_irq(irq, desc);
}
但是,停一停……handle_irq
是何方神圣,为什么在知道 irqaction
指向真正的中断处理程序的情况下,偏偏通过中断描述符调用我们的中断处理程序?实际上,irq_desc->handle_irq
是一个用来调用中断处理程序的上层 API。它在设备树 和 APIC 的初始化过程中就设定好了。内核通过它选择正确的函数以及 irq->actions(s)
的调用链。就这样,当一个中断发生时,serial21285_tx_chars
或者 serial21285_rx_chars
函数会被调用。
在 do_IRQ
函数末尾,我们调用 irq_exit
函数来退出中断上下文,调用 set_irq_regs
函数并传入先前的用户空间寄存器,最后返回:
irq_exit();
set_irq_regs(old_regs);
return 1;
我们已经知道,当一个 IRQ
工作结束之后,如果有延后中断,它们会被执行。
退出中断
好了,中断处理程序执行完毕,我们必须从中断中返回。在 do_IRQ
函数将工作处理完毕后,我们将回到 arch/x86/entry/entry_64.S 汇编代码的 ret_from_intr
标签处。首先,我们通过 DISABLE_INTERRUPTS
宏禁止中断,这个宏被扩展成 cli
指令,将 per-cpu 的 irq_count
变量值减 1。记住,当我们处于中断上下文的时候,这个变量的值是 1
:
DISABLE_INTERRUPTS(CLBR_NONE)
TRACE_IRQS_OFF
decl PER_CPU_VAR(irq_count)
最后一步,我们检查之前的上下文(用户空间或者内核空间),正确地恢复它,然后通过指令退出中断:
INTERRUPT_RETURN
此处的 INTERRUPT_RETURN
宏是:
#define INTERRUPT_RETURN jmp native_iret
而
ENTRY(native_iret)
.global native_irq_return_iret
native_irq_return_iret:
iretq
本节到此结束。
总结
这里是中断和中断处理 章节的第十节的结尾。如你在本节开头读到的那样,这是本章的最后一节。本章开篇阐述了中断理论,我们于是明白了什么是中断,中断的类型,然后也了解了异常以及对这种类型中断的处理,延后中断。最后在本节,我们考察了硬件中断和对这些中断的处理。当然,本节甚至本章都未能覆盖到 Linux 内核中断和中断处理的所有方面。这样并不现实,至少对我而言如此。这是一项浩大工程,不知你作何感想,对我来说,它确实浩大。这个主题远远超出本章讲述的内容,我不确定地球上能否找到一本书可以涵盖这个主题。我们漏掉了关于中断和中断处理的很多内容,但我相信,深入研究中断和中断处理相关的内核源码是个不错的点子。
如果有任何疑问或者建议,撰写评论或者在 twitter 上联系我。
请注意,英语并非我的母语。任何不便之处,我深感抱歉。如果发现任何错误,请在 linux-insides 向我发送 PR。(译者注:翻译问题请发送 PR 到 linux-insides-z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