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行业入门求职必读——新人入行求职十诫
第一诫:扎实入门
这是我们入行求职的第一步,也是一切行为的基点。
这一点我当年参加校招就做得不好,不过后续就立刻调整过来了。
我秋招第一场是腾讯的校招面试,当时仗着自己做过游戏专栏作家,写过几篇文章,所以对于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不太重视。
第一场毫无疑问地失败,回去后我就细致复盘了自己的面试表现,总结了两点:
1.专业性知识不足,对于面试官稍微带点专业性的问题就手足无措或者是胡言乱语没有用专业名词和专业视角进行一定深度的解答。
2.思考不足,接到问题没进行过思考就立马开答。
单纯地说专业性不足,可能你们新人难以理解。
我简单举两个问题,大家尝试速答一下。
策划问题:你认为《原神》的打击感做得怎么样?ACT该如何做出优秀的打击感?
运营问题:谈谈你对二次元人群的认知?讲讲其用户画像。
这些就是专业性问题,对于已经入门的人来说,不难。
但是对于那些都没看过入门资料,只是单纯地凭借自己玩游戏的经验去答,就会磕磕绊绊、说话不流畅的同时总结归纳包括用词用语都极其不专业。
那么,了解什么才是完成系统入门呢?
我认为,内容应该有三点:
一是了解行业和产业。可以通过查看各种行业产业报告初步了解。
二是了解自己心仪的岗位。是什么?有什么分类?做什么内容?
三是掌握基础的岗位专业知识。可以先尝试搭建属于这个岗位所需要的知识库体系,然后自己尝试着找资料一个个学习和填充。
以上三点完成,才算是完成了系统入门。
切记,没有完成系统入门,终究是空中楼阁,等真正进入到面试阶段,你就会深刻理解我说的这句话。
第二诫:不要花费大量金钱
虽然我是做游戏行业求职指导,靠这个副业赚外快的。
看起来是在砸自己饭碗,但却是我的真心话。
我看到很多同学不量力而行,甚至借贷也要买那些成千上万的培训课或者去上培训班,像是押宝游戏行业一样,认为上了岸后这些都是小钱。
【一些大佬们的高价课】
木木我当年入行,一切纯靠自学,最多就发了198块的红包找了个论坛前辈。
当然啦,如果经济实力允许,个人又非进游戏行业不可,那就丰俭由人了。以前就有不少国外留学回来的同学,花个六千多,让我全程跟进他们的求职,一有什么问题就会马上问我,最后也都进了游戏行业。(也有没进的,我退钱人家也不要哈哈哈)
第三诫:不要信任何付费项目
付费实习、付费包过简历、付费包过面试、付费10万包入行、名为招聘实为培训的……
这些已经脱离了知识付费的范畴,甚至属于诈骗行为了。
早在木木还在读书的时候,这样的案例就屡见不鲜。
后来随着移动互联网崛起,互联网行业和游戏行业大热,每年都有不少的应届大学生被骗。
【每年都有相关报道】
可能真有一些大厂HR或者中层在做这种“付费实习”“付费包过”的事,但这绝对是违法违规的,被内审部门抓到就是开除+移送司法机关。
所以同学们切记,一切招聘无论是校招还是社招,只要是让你交费或者是交所谓“押金”的,统统都不要信。
因为只要是正规企业,招聘是为了招揽人才,怎么可能要人才给钱呢!木木当年参加校招面试,网易杭州甚至还给报销路费和住宿费呢。
第四诫:边“学”边“考”
上面我说了要完成系统入门,完成得越好,基础就越牢,后面笔试面试就更能从容面对。
但正是因为我强调了要完成系统入门,也吓到了不少同学。
吓得他们觉得自己没完成系统入门前甚至都不敢投简历,害怕进入到笔试面试阶段后因为基础不牢导致错失机会。
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错误。
首先,无论是大厂小厂,校招都是有周期、有固定的时限,参加招聘必须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过了招聘周期,厂商就不会受理应届生的校招了。
其次,把系统入门当成“学”,把笔试面试求职当成“考”,这两者完全不冲突,我们完全可以边“学”边“考”。
而且还可以以“学”促“考”:将学到的专业知识应用于笔试面试中;
还可以“考”促“学”:通过笔试面试发现自己薄弱的、缺失的知识模块,再去找资料深入学习。
第五诫:应投尽投
在实际校招中,发现很多同学投递简历都是只投自己心仪或者想去的几家游戏厂商。
我的评价是,简直糊涂!
为什么?因为我们的笔试和面试能力在一开始是很弱的。
以这样弱的状态,就贸然去面试自己心仪的大厂,结果只能是惨败!
而要想提升自己的笔试和面试能力,需要非常多的笔试和面试的实战经验去铺就。
大家可以理解为,参加更多的模拟考,只为最后的高考。
就比如说,我心仪米哈游、鹰角。那我是不是可以先投巨人、盛趣、畅游、完美这些厂商,练练自己的实战能力,最后做好充足的准备再战米哈游和鹰角。
对于我们来说,巨人、盛趣、畅游、完美的笔试面试都是“模拟考”,而米哈游和鹰角才是“高考”。
如果我们能在“模拟考”中突破并获得offer,那更是好事:
一是加强自己的信心,得到offer说明你的能力得到了认可,你的努力方向是对的;
二是有其他家的offer更方便后续的议价。其他家给我了26万的报价,老米您怎么也不能低过这个价吧?您也不想错过我这个人才吧?
所以,同学们,投简历一定要应投尽投,有笔试和面试就去参加,即使没通过,对于你们也是一次历练和成长。
【不要只盯着头部】
第六诫:掌握技巧
笔试和面试有什么题型?
不同的题型的解答思路是什么?
该如何建构自己的答案,既要与别人的千篇一律有一定的区别,又要囊括回答要点踩中得分点。
笔试和面试有一定的技巧,请一定要掌握这些技巧。
游戏策划请看本篇:《游戏策划面试全攻略》
游戏运营的还在写,大家可关注我后续获取。
第七诫:充分准备
完成系统入门是准备工作的开端,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
但这还不足以称作充分准备。
作为游戏策划应聘者,你是否准备有个人作品(游戏分析案/游戏反推案/游戏设计案/简单游戏demo等等)?
作为游戏运营应聘者,你是否有尝试用自己学到的运营知识去对自己玩的游戏做运营分析和复盘?
【找我求职咨询的学员输出的作品】
你的简历是否有完全地展现个人优势和与岗位的匹配点?简历里是否有能让简历筛选人员感兴趣的点?
你是否做过模拟面试?是否有找别人分享的真题,然后在毫无准备的前提下对着题目尝试解答?
以上准备工作都没做过,怎么敢说自己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顺带一提,游职知识库专门有一节视频课程是教大家如何输出作品的,请买了会员的同学一定不要错过!
第八诫:面试准备
这里其实是模拟面试的延伸。
面试有什么流程?一些常见的题型是否都已了然于胸?
你的自我介绍是否有提前准备?
对于一些特定的公司,是否有想过思考过对方会问什么问题?
碰到不会的题怎么办?(解:同类竞品转移、跨品类同问转移)
如何通过反问环节让自己的面试价值和效果最大化?
这些都是面试准备。
第九诫:做好面试复盘
这是很多同学都不重视或者重视但没用心做的事。
其实,每一次面试对于我们来说都是一次学习的机会。
而面试复盘就是把我们的学习效能最大化。
比如说,面试官在面试时问到了《鸣潮》的打击感是怎么做的,你当时回答得足够专业、足够系统了吗?
是否需要在回来之后,再找点资料,再深入体验一下游戏,把自己的感性认知提炼成理性认知,并且尝试着用专业的语言表达出来。
那么,如何做好面试复盘?
第一步,做好记录。面试结束后尽快记录下所有能记得的细节,包括面试官所提的问题、自己的回答、面试官听你解答时的反馈(语言反馈和肢体面部反馈)、整体的面试感受等。
第二步,面试评估。基于你的面试解答、整体面试的时长以及面试官反馈,评估你本次面试的表现,找出你做得好的环节和答得好的题目,以及你答得不好的题。
第三步,专项学习。面试官问了你游戏商业化的内容,你答得不好,是不是该去找一些相关的资料针对性补足一下?又或者,面试官让你现场设计一个系统/一个职业,但你答得磕磕绊绊,是不是要针对这类设计题预设一下答案?
第四步,尝试再答。进行了专项学习之后,想必你对这些内容又有了更深一步的认知。带着这些新学到的知识,尝试着再去回答自己之前回答过的问题,在总结归纳自己所学的同时,这些你用专业知识重新答的题,也会成为你下一次面试的预设性回答。
尤其是游戏新人校招面试,很多校招面试题的题型是共通甚至是一样的。
所以,你必须重视面试复盘,必须将每一次面试都看作是一次学习的机会,持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能力和面试能力。
第十诫:不要死磕游戏行业
2020年到现在,游戏行业入门的门槛越来越高。
木木当年,凭着“211大学”毕业生的名头,加上系统性学过一些入门知识,轻轻松松就能进大厂。
到2020年,“985大学”甚至是华东五校、海归留学生(不乏常青藤之类名校)才能算是有一定的出身优势。
再到现在2024年,除了卷学历,还要卷专业技能,卷求职作品。
你想成为游戏系统策划,大学期间你就得至少掌握一个游戏引擎(虚幻或Unity),你得尝试使用现有的开发工具创作一个Demo,你得对主流的战斗系统、关卡设计深刻了解……
你想成为游戏数值策划,你得掌握各种概率知识,懂得数值建模,懂得各类公式(伤害公式、战斗公式、养成数值曲线等等),懂得拆解和反推一个游戏的养成数值、战斗数值乃至经济数值。
你想成为游戏文案策划,你得熟知各类主流的世界观:三国、武侠、仙侠、克苏鲁、西方魔幻、型月世界、二次元……等等,你要有很强的文字创作能力,写过小说和短篇的尤佳。
你想成为游戏运营,你得掌握游戏运营数据指标体系,你得学会数据分析方法,你得对游戏商业化有很深的认知,你还了解各类运营事故以及处理方法……等等。
我知道,大家都是万中无一的人才。
但就和高考一样,游戏行业入门求职也有一定的运气成分——即使你觉得自己准备十分充分。
所以没必要死磕游戏行业。
爱游戏不是只有进游戏行业一条路,成为硬核游戏玩家也是爱游戏。
想做游戏也不是只有进游戏行业一条路,在有其他本职工作的闲暇之余做独立游戏也是一条路。
甚至于,你校招没进游戏行业,可以先去其他行业工作。闲暇之余多学习多提升,坐等经济好转,游戏行业重回2020年前的火爆之势,大量资本涌入,对游戏开发人才需求量重回巅峰,到时候你再转行进来。
而即使是游戏行业火爆的前几年,来找木木求职指导的同学,也不是所有人都能进游戏行业。
换了当年的木木,面对目前的就业形势,想入行也绝对不可能。
所以,真的没必要死磕游戏行业。
以上就是我写的新人入行求职十诫,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最后,祝愿大家求职顺利,直挂云帆济沧海!
【完】
分享游戏策划岗位求职攻略,全面、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