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来十岁成人礼的小红书

创立十年之后,小红书迎来了自己的成人礼:2023年营收37亿美元,同比增长85%,净利润5亿美元,同比扭亏为盈。
漂亮光鲜的数字背后是软件技术人员就业领域的暗潮涌动:
近两年经济低谷期中国互联网领域顶尖技术人才在找工作时的选择面非常窄,上海滩的拼多多、得物、小红书几家以超高的业务增速和工作强度,极具诱惑力的薪资,成为为数不多的几个常见选项之一。
所以说,别看小红书加班很多,还有大小周,但钱能给到位,还有互联网行业极期不合常规的加班费,即使不考虑在年包中占比过高的期权,在一线大厂普遍增速到顶开始裁员的今天,小红书也是个很香的选择。
除了大量的一线软件技术人员,也有很多中高层以管理者的身份跳槽到小红书,进入到商业化产品、社区运营、电商产品等等各条战线,把小红书卷得热火朝天。

那小红书的前景到底怎么样?
资本市场管估值10亿美元以上创业公司的叫"独角兽",估值100亿美元以上的叫"十角兽",成为十角兽的公司在互联网行业算是正经的中厂了。
小红书从2021年估值达到200亿美元的峰值之后,经过几年的经济低谷期之后又下滑到了100多亿美元,虽说有经济形势不好、恰逢风控基金退出周期、流量变现动作太慢等等各种原因,但归根结底有那庞大的1亿DAU撑着,而今又完成了"扭亏为盈",之后发展路线的确定性是十分强的。
对于拿了小红书期权的人来讲,只是估值高低、套现时间的问题而已。

小红书是典型的内容流量型企业:靠内容吸引用户留在这里产生庞大的流量,一款App包打天下。
自从2017年开始,跟各类综艺节目合作、明星非公开账号发笔记、居家做饭、露营、飞盘等等一系列的关键事件让小红书的流量螺旋式暴涨,从一款"一线城市白领"调性的小众App变身成现如今一个DAU破亿,并且制定"坐一观三"规划,向3亿DAU发起冲击的超级App。
同属做内容App圈子里的玩家,小红书这种超高的增速给抖音带来了的危机感,在2021年试图用200亿美元收购小红书而被拒绝后,抖音甚至专门启动了"L专项"抵挡小红书的冲击。

消费者喜欢内容,但对企业来说优质的内容需要持续刺激作者产生供给、平台投入大量资源运营,却没法挣到一毛钱,真正挣钱的是消费者来到平台消费内容时产生的流量。
只要有流量,互联网就有一大堆的成熟方法论可以计算出导给广告、电商、消费贷、游戏时的变现效率分别是多少。
基于以上逻辑,内容流量型企业的几个核心链路是最适合软件技术人员进入的:

第一、流量入口
公开数据中,打开小红书时是使用搜索的用户占比60%,以我自己"屋顶的闪闪星光"这个号为例,近30天的阅读用户来源分别是首页推荐70%、搜索16%,近7天分别是首页推荐50%、搜索32%
因此,搜索、推荐这两条兄弟链路是绝对是小红书的重中之重,作为软件技术人员跳槽到小红书去干这两条链路时,是不需要发愁生计问题的。

第二、内容系统
从内容的创造、风控审核、流量分配,到附加在内容上的互动、社区建设、用户体系、关系链、私信聊天,以及在内容系统各条链路上的前端、后端、App、算法、数据等岗位都是小红书的核心岗位。

第三、广告系统
小红书2022年的营收中广告占比80%,2023年没有公布37亿美元营收中的各项具体占比,但可以想见,作为一个典型的内容流量型业务,广告占比绝对低不了,这点从抖音、B站等竞争对手身上同样能找到影子。
因此,广告平台搭建、对外接入供给方、对内投放、数据产品等是当前小红书绝对的命根子,并在未来会一直持续下去。

第四、交易系统
小红书有海量的内容和流量,但消费者的习惯是在这里找到自己需要的商品之后转手就打开淘宝、拼多多、京东去下单,真正是"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小红书招聘大量电商领域的软件技术人员来建设招商、商品、店铺、交易、支付、履约、售后、商家工作台等链路,想做到从流量到交易的闭环。
电商领域在技术建设上的方法论是十分成熟的,缺少的是资源投入和时间。
当前小红书的营收结构中除了占比高达80%的广告之外,排在第二位的就是占比20%左右的电商了,且增速十分快,比如直播电商这样的业务,在商家数、用户数等方面都是可以达到几倍的同比增速。

第五、基础设施
主客户端、网络、存储、容器、中间件、大模型、算法及其支撑平台
这些技术基础建设是脱离具体业务的,任何一个公司只要体量到了一定规模之后就必然会投入大量人力到这方面,因为规模效应加持之下,底层基础设施的一点点优化就会带来具大的效果,投入产出的性价比十分之高。
拿小红书的主客户端来讲,他们只要把启动速度提升0.5秒,就会让百万、千万的低端机型用户享受到启动时的顺滑。而在一个用户量级只有百万级的App眼中,这种事是不值得投入研发人员来做的。
同样的逻辑,在网络资源CDN的消耗、存储性能、容器调度效率、中间件稳定性、算法模型开发部署效率等各个基础技术领域随处可见。
还有技术上的稳定性,2024年才过去不到一半,小红书就在3.24、5.21两天各崩了一次,甚至视频上传、笔记发送、内容加载这些妥妥的P0链路都不可用了。对小公司来说最多发文道个歉就可以了,甚至随便找个理由也能搪塞过去,但对小红书这种体量的企业来说,崩一次是可以上热搜的,而热搜的背后是内部团队为此要处理大量的投诉、工单,以及对业务造成的可以量化的伤害值。

以上讲了这么多的技术领域,都是小红书这种快速发展的中厂需要投入巨大资源招聘软件技术团队去解决的。
虽然很多公司在讲"技术驱动业务发展",但在这个圈子混上几年之后的人都会想明白,技术投入从来都被业务高速发展所牵引的,没有庞大的业务增长和现金流做保障,谁敢在技术上大规模扩团队砸研发?
从软件技术人员就业角度来说,去一个业务快速增长并牵引技术投入快速增长、团队规模快速扩大的企业,才有更多升职、加薪的机会。
如果一个公司业务不增长,人员开始减少,就会跟我们讲:"原P8以上员工走组织任命的形式,不再有职级的晋升和降级,而根据业务规模和团队规模来决定薪资和奖金"。
#小红书##互联网公司评价##牛客在线求职答疑中心##如果可以选,你最想去哪家公司#
全部评论

相关推荐

小红书 实习生 260+50大小周,早10晚7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3 3 评论
分享
牛客网
牛客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