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惯例:10年毕业退休,悟到3个人生核武器!

编者按:继续华为惯例系列心声贴,从中一起走进真实的华为,也相信不管是对想跟华为谈恋爱,或已是热恋期的童鞋,都有所裨益。严重声明:一家之言,请批判吸收。

本文结构:

  • 评论当赏
  • 精华感悟
  • 干货分享:推荐书单/人生核武器/个人成长地图

评论当赏

正文开始前,咱们先看看菊厂同事们的精选评价交流,大家再决定是否适合详读。

精华感悟

本文挑选了文中华为er真诚分享人生经历与感悟精华,末尾附其推荐书单与个人成长地图。

“在习以为常与意欲得到之间,需要要有个抉择.”

华为感悟

毕业后最宝贵的10年在这里度过,还算是比较幸运,感恩公司,华为是一家伟大的企业,期待那“二十年后再相会的时候,伟大的祖国会变得更加美好“。

一路上遇到很多人,有领导,有同事,有老师,有朋友,都曾经帮助、教会了我很多,感恩与你们的相遇。

入职后的7、8年间更多的是在埋头苦干,几乎没有抬头看路,更不会去仰望星空。直到前段时间看《苏菲的世界》才明白仰望天空的意义,或许就如书中最后部分说的“当我们仰望天空时,我们其实是在试图找寻回到自我的路”。

便开始思考,到底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东西?我真正想要什么?

那时心里其实没有什么答案,就感觉赚钱养家糊口也挺重要的,特别是对于纯种农村出身的人来说,没有答案的问题在大脑中自然会制造焦虑。

正值孙总组织“正念减压”系列课程,溫宗堃老师主讲,或许是因为自己平时喜欢写毛笔字,比较喜欢清静。在跟着老师练习正念时,某个瞬间突然感受到了一种宁静和平和,像是一处焦灼思考之外的世外桃源,自然,放松而又美好。

小楷《灵飞经》临摹,“上清六甲之道,当得至精至真之人,乃得行之”,虽是道教经书,感觉某些东西亦可用于生活。

于是开始想更深地了解正念冥想,开始看书学习,看卡巴金,看一行禅师,去了解瑜伽和佛学,学习心理学,后来发现佛教的禅宗、其他教派的祈祷、瑜伽的冥想都有异曲同工之妙,剥去宗教的外衣,都有一定程度的正念技巧,以特殊的方式集中注意力:有意识地、不予评判的专注于当。

而这正是那句流行语“活在当下”的基础。C1同事见我静坐时就会开玩笑地叫我“和尚”,确实这种行为在忙碌的工作生活中是有点“怪异”,我也没怎么理会。

因为感觉美好,所以每天都坚持练习冥想,通过书籍学习更多理论知识并试着调整实践,后来便慢慢理解任老板说的“书里什么都有”的真正含义。慢慢意识到过去这么多年自己是多么的愚蠢,没读几本书。

持续读书让我有更多的思考,但读书就能解决问题吗?或许还远远不够,我们都知道读书好,就是不读,都知道健身好,就是不健。。。正如自己锻炼血压正常打完疫苗后就停止,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继续跨学科地寻找答案,除了冥想,并行开始坚持锻炼身体。书里讲身心是分不开的,我们需要一个健康的身心,才能去完成我们想做的事。正念冥想修心,锻炼强身,自我感觉更有精力去工作和生活了。

后来和C2同事一起,在酒店中找了一个印度籍的健身教练指导我们使用器械进行力量锻炼。据说是印度健美冠军,肌肉超级发达,憨厚善良,就是英语不怎么流利,每次健身完给我们用健美比赛的姿势展示他大块肌肉,配上讲不清楚的英语介绍和手势,我们就会笑不拢嘴。后来我们开车带他和他媳妇去一个有驻唱歌手的印度餐厅吃饭,他们开心的不得了。

23年初回了坂田,感慨公司有这么好的园区健身房,可以每天早上锻炼,早上也比较少有人打扰。

庆幸我们生活在这个信息时代,想读什么书都有。而生活才是最好的老师,世界从来不在乎我们知道了什么,而是用知道的东西做了什么。

  • 荀子教我们学止于行,“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
  • 《大学》教我们修身之道,“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丹尼尔·卡尼曼告诉我们“系统1”和“系统2”如何在我们日常中影响我们的选择和决策。
  • 肖恩·帕里什教我们在刺激和回应之间,如何创造一个空间,让我们能清晰思考,并具有如何回应的自由和能力。
  • 福格告诉我们如何利用微习惯去改变。
  • 任老板教我们要复盘、总结、建模,总结如结网,网多了才能捕到鱼。
  • 杨绛说,“年轻的时候以为不读书不足以了解人生,直到后来才发现如果不了解人生,是读不懂书的。读书的意义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吧。”
  • 一行禅师告诉我们内心就像一杯苹果汁,静下来就可以清澈见底。
  • ·········

后来应该算是找到当前阶段的答案了吧:要有一个人生的方向,去做喜欢的事情,去做重要的事,多陪陪家人,实现这些的前提需要有健康的身心,需要有自己的时间,需要读书,需要从生活中学习。

于是,在习以为常与意欲得到之间,需要做一个抉择,虽然一开始会很艰难,但当我试着把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心理学、行为设计、意识研究及脑科学的一些知识做一些关联后,我会选择相信“志之所趋 无远弗届”。到达山顶或许只是一瞬间,过程可能更加重要一些。

那,也和你说一声再见了,相遇是一种机缘,面对面是,在这里也是,感恩遇见。

再见了,华为,感谢有你!

再见了,育我身心,引我前行的师长和朋友!

祝你们,一切顺利!

抱歉,写的有点多了,到这里还没有什么干货。 因为不怎么会写作,去年开始在公众号练习写些东西,也算是一种感悟分享。

干货分享

在这里附录留下三个东西吧:

  1. 人生核武器
  2. 推荐书单
  3. 个人成长地图

一、人生核武器

关于读书,我会用眼睛狼吞虎咽;关于成长,我会用身体奋力奔跑。

  1. 锻炼(有氧是杠杆,力量,柔韧性,稳定性)
  2. 读书(学至于行而止)
  3. 自省(总结/正念冥想/写日记/NLP等)

二、推荐书单

不分先后,我们应该不缺少书单,而是缺少开始读的行为。

  • 《认知觉醒》《认知驱动》周岭 //愿望觉醒、方法觉醒、目标觉醒
  • 《福格行为模型》B.J.福格 //福格行为模型,行为=动机+能力+提升,用微习惯、高频的小成功让改变自然成长
  • 《多舛的生命》 卡巴金//正念冥想练习指导,我在这里,并且知道我在这里,我在想你,并且知道我在想你。
  • 《曾国藩传》张宏杰//通过总结、自省实现脱胎换骨,“结硬寨,打呆仗”。
  • Clear Thinking: Turning Ordinary Moments into Extraordinary Results 肖恩·帕里什 //在刺激和回应之间需如何创造一个空间,让我们能够清晰思考,并具备如何回应的自由和能力。参考附件
  • 《思考,快与慢》丹尼尔·卡尼曼//直觉思维“系统1”和审慎思维“系统2”如何在生活中影响着我们的选择和决策
  • 《影响力》 罗伯特·西奥迪尼//查理·芒格推荐的书,给他每个孩子都寄了一本。
  •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史蒂芬·柯维 //改变不只是行为本身,更重要的是思维方式。
  • 《当下的力量》 埃克哈特·托利//如何活在当下,找到真正的力量,找到宁静与平和的入口。
  • 《活在此时此刻》 一行禅师 //很多人问我,“扫厕所的时候,你怎么高兴得起来?殊不知,我们能有厕所可以清扫,已是一大幸事了“。
  • 《了凡四训》//“命由己作,福自己求”。
  • 《大学》//“知止而后有定 定而后能静 静而后能安 安而后能虑 虑而后能得”。
  • 《悉达多》//知识可以分享,智慧无法分享,它可以被发现,被体验。
  • 《沉思录》//“不过任何事,凡是一个人可以做到的,而且是合于人性的,你要认为你自己亦可以做”。
  •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他意识到,他也可以像风一样自由。什么也不能阻止他,除了他自己。
  • 《苏菲的世界》//当我们仰望天空时,我们其实是在试图找寻回到自我的路
  • 《富兰克林自传》//要想得到闲暇,就好好利用时光。
  • ······

三、个人成长地图

两三年前还在海外,有对疫情的恐惧,有买不到票回国的无望,有同事离去的无常,也有在酒店里隔离1个月的迷茫,会想:未来在何方?

开始决定要改变,开始学习正念冥想,开始读书,开始锻炼,在某个瞬间,终于感受到了宁静与平和,仿佛生命重新注入了力量。

改变是很难的事情,搞清楚为什么要改变更难。开始思考为什么很多人都知道去健身房能减肥,能变健康,但经常是办了年卡,去了一两次之后就不了了之?

为什么很多人的新年愿望都很"丰满",年底的时候却都很"骨感"?带着疑惑试着从各种书中去寻找答案。后来发现,知识和智慧之间有很大的距离,知道和做到也是,而做到才是真正的成长。

成长和改变的阻力有相当一部分是我们共有的人类倾向(心理和行为),有一部分是个人"背景"导致的,从小成长的经历、环境、文化、信仰、习惯等。

培根给我们总结过四个假象阻碍我们认识这个世界:

**种族假象:**人们在认识事物时,不是以客观事物本身为尺度,而是以自己的主观感觉和成见为尺度,导致对自然事物的认识掺杂许多主观成分。

**洞穴假象:**这是指个人因习性、环境和教育的影响而产生的偏见,这种偏见使得自然之光在个人认知中发生折射,从而改变了颜色。

**市场假象:**人们在相互交往过程中词语使用不当产生的假象,人们在思想交流过程中,如市场交易,因概念使用不当而产生理解障碍。

**剧场假象:**这是指人们对权威、教条和传统哲学体系的盲目信仰,导致丧失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

现代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也通过“系统1”和“系统2”给我们解释了我们日常生活中选择和决策的原理和问题。

成长和改变就是要破除“假象”,逐渐成为更好的自己。经过这两年多的读书和实践探索,站在很多前人的肩膀上,结合生活中的行为分析,初步总结了个人成长的框架和地图(第一版)。

由内而外发生的改变才可能是长久的,靠外力维持的改变都是暂时的。要自己发自内心地改变,开始去追求更好的自己,不被外在事物所影响,才能做到终身成长。这个地图可以类比成一个操作系统,无关岗位和职业,只要操作系统足够强大,兼容性足够高,理论上任何应用安装都可以支持。

希望能和志同道合的你一起探索和成长,我们一定会成功的!

或许不能成为伟人改变世界,但我们一定能成为越来越好的自己。持续成长,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过好这一生,就是最大的成功,不是吗?

个人成长地图

个人成长地图主要有三部分组成,也可以简化成三个问题。请允许我暂且命名为根问题,问题1,问题2。

根问题:你要去哪里?

星光,是生命汲取营养的源泉,是生命的北极星。

什么才是你真正想要的,什么才是对你生命最重要的东西?是健康,信任,爱,贡献,成长,真理,改变社区/国家/世界等?或者只是活着本身?

有了星光,在我们每天所搬的砖里,也会看到宫殿的样子。

问题1:你现在在哪里?

日光,看清并认识你自己。

就像古希腊德尔菲神庙的铭文说的:认识你自己。回归此时此刻,观察自己的优势、劣势,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等。

除了忙忙碌碌本身,你是否知道你每天在干什么?真的知道吗?是不是在朝着你想去的奥林匹斯山的方向?

只有知道自己当下的状态,才能知道是否需要改变,如何变。

问题2:如何去你想去的地方?

聚光:朝着北极星方向,专注成为更好的自己

有了终点,知道了起点,剩下的就是怎么去的问题。包括:

  1. 保持健康的身体(有氧、力量、柔韧性、稳定性运动);
  2. 积极心态(乐观、感恩等);
  3. 原则(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等);
  4. 科学的方法(养成习惯,刻意练习,成长型思维,归纳&演绎等);
  5. 优势构建(自我问责、自我觉察、自律、自信、心理韧性等);
  6. 弱势管理(预防、设立规则、检查清单、改变视角、可视化等);
  7. 专注力与创造力(专注模式与发散模式等);
  8. 自省(总结,正念冥想,日记等等);

如何去的方法和路径太多,但应该是有同源的第一性原理。重要的是在过程中让自己大脑得到奖励,享受这个旅程,得到源源不断的动力。

都说大道至简,但是大师的"简"一般是由简到繁,在由繁到简的过程,而初学者的"简"往往是一种直觉思维或者知识盲区。

我是初学者,有很多知识盲区,当前还没有能力把地图描绘得更加简洁,应该还有很多遗漏,如果要把每一个点展开都可能还是长篇大论,应用于工作和生活更是困难重重。

地图只是抽象的,不是真实的。

我决定要去观察那些地形地貌,去发现地图和实物的差别,去走,去跑,去经历,去体验,去痛苦,去喜悦,去寻找真实的自己。

上次和云旺讨论个人成长的时候,他告诉我要坚定。是啊,如曾国藩说“坚其志,苦其心,劳其力,事无大小,必有所成”,希望他也是。

认识到自己的无知,需要有相当程度的知识。 ——索维尔

如何更好地回答根问题?

很多人包括我自己一开始都会觉得根问题很难回答,什么才是我们真正想要的?什么才是对我们真正重要的?我们要到哪里去?

有些人会在生命不可逆的某一时刻,或者在生命的尽头才发现真正重要的事,但生命只有一次,那些事就只能变成一种东西,名字叫做"遗憾"。

不断尝试在书中去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有几个方法或许会有很大的帮助,至少可以让我们找大致正确的方向,找到当下阶段对我们来说重要的事情。

两个从后往前的假设,一个从前往后的假设,一个自我刷新:

方法一,假设你的生命还有6个月,你会做什么?

"思考死亡会让我们活得更好"。

这是个古老的方法,当我们意识到生命短暂的时候,能让我们看清楚真正重要的东西。

乔布斯每天都使用这个方法,所以他把每天当成生命中的最后一天来过。

当我们迷茫的时候,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的时候。这个方法可以让我们得到一个当下对自己生命重要事情的清单,得到之后就赶紧去做吧。

或许有些现在做不到,但只要有了这个意识,这些事情的优先级会提高,我们也会更多关注能实现这些事情的方法和路径,让事情更容易发生。

也会让我们看透很多事情,面对生死,普通痛苦和焦虑自然就会黯然失色。

假设现在已经80多岁了,离开后人们怎么评价自己等等都有异曲同工之妙。

方法二,假设你现在就倒下了,会有什么遗憾?

我们都知道来日方长,却不曾记得世事无常。

我们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生活中应该也都见过很多"无常"。假设生命即将结束了,你会有什么遗憾呢?

这个方法是受到查理芒格的启发,他说"如果知道我会死在哪里,我将永远不会去那里。"

知道我们生命中可能会成为"遗憾"的东西,并努力不要让他们成为一种遗憾!

方法三,不考虑金钱、权力、地位等任何外界因素,假设有一根魔法棒,你想要的都能有,你觉得理想的一天会是什么样的?

初中的时候觉得要是有一个手机,那此生该多幸福呀,后来有了手机,兴奋了一段时间后也就回归平淡了。后来有了能和地板摩擦出"吱吱响"的名牌鞋也是。

没有车的时候会和有车的人比较,想要有一个车;有了一个车以后会和有更好车的人比,想有一个更好的车。

“比较”会阻碍我们得到幸福,要去做自己真正享受的事,能真正让自己带来心安和喜悦的事。

外在的追求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往往是短暂的,内在的安宁与喜悦会持久不息。

当然不是说不要去追求财富,山姆·奥特曼说人们往往从想赚大钱开始,但后面更想去创造,或者说去追求他们的“北极星”。

还有另外一种路径是坚持做自己喜欢的,并创造价值,财富最终会是一种副产品。

这个方法会让我们去寻找我们真正享受的事,真正想过的生活。或许是读书写字,或者是划船钓鱼,或者是利他奉献,每个人真正享受的或许都不一样。

找到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工作生活中才更有可能真正得到他。

所谓成功,就是尽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徐霞客

方法四,点击刷新按钮——给你的生命重新注入力量,思考自己存在的意义。

微软 CEO 萨蒂亚·纳德拉在《刷新:重新发现商业与未来》中提到,"每一个人、每一个组织乃至每一个社会,在到达某一个点时,都应点击刷新﹣﹣重新注入活力、重新激发生命力、重新组织并重新思考自己存在的意义。”

他在2014年接任微软CEO之后,刷新了微软的使命、文化和战略,让微软重回发展巅峰。

在不同的生命阶段,我们有什么样存在的意义?

当然,意义是人赋予的,能和你的北极星匹配,还能让生活、让世界变得更好的时候,你走的每一步都将是快乐的。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王阳明

我们时常会沉浸在过去的痛苦,或者在对未来的焦虑中,很难真正活在当下。

“幸福是一种选择,而不是一种条件。”李白说朗月清风不要钱,有几个人能停下来欣赏清风明月呢,但那确实是一种选择呀。我们经常会把我们拥有的很多东西当成理所当然,如呼吸,如走路,如看日出日落。

珍惜我们所拥有的,努力去"看清这个世界,然后爱它"吧!

只是,我们也一无所有,只有“此时此刻”,而成长和改变只能从此刻开始。

共勉!

摄影 | 咔嚓

惯例系列往期文章

  1. 华为16载春秋:何处江山不自由!
  • 原文:《惯例留痕:十年,退而不休,写在Last Day前》
  • 地址:xinsheng.huawei.com/next/#/detail?uuid=1007007115770740736
  • 注:本文部分有删减改。
#机械人怎么评价今年的华为##华为工作体验#
全部评论

相关推荐

lxylxy_:其实是美团卷起来了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白菜小丑呜呜:Radis写错了兄弟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评论
10
21
分享
牛客网
牛客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