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EIN向全球开放中国供应链,值得“喜迎”吗?

有哪些受益于中国供应链的世界级公司?在制造业和时尚业,SHEIN算一个。尽管此前为了上市顺利,SHEIN已将自己转变为一家新加坡公司,但其扎根在中国广东的供应链及数百家供应商,依旧是这个时尚业奇迹的缔造者。

科技媒体Information的报道显示,SHEIN在去年前三个季度的收入同比飙升逾40%,达到240亿美元。CNBC则报道,SHEIN 的合作伙伴 Authentic Brands Group 的创办人兼首席执行官杰米·索尔特(Jamie Salter)透露,SHEIN在 2023年的收入超过300亿美元。在行业横向对比,远远超过H&M,赶上Zara也很可能在未来发生。

在外界关注这家公司时,目光不可避免地放在它难以模仿的“SHEIN模式”上,即以小单快反和柔性供应链为基础,把快时尚行业的特点做到极致。不过,随着快时尚行业因此产业特点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快时尚的发源地——欧洲市场,正在给这个行业施加更多压力,试图敦促快时尚行业发生改变。尤其是近期法国的一项提案,直接切中了快时尚的价格命脉。

此刻,SHEIN的供应链和快时尚行业发展的关系,需要重新思考了。

成于供应链,困于快时尚

Zara实际上是小单快反模式的发明者,简单来说,就是通过生产少量产品做市场测试,如果反响够好,再扩大规模。这就在无形中提出了快时尚供应链的两个条件:首先,有足够的供应链合作伙伴,愿意接受这样的测试条件;其次,供应链有大规模接受订单的能力,方便为后续承接爆单做准备。

(图源:Pixabay)

SHEIN的“希音链”也是类似的。SHEIN有一套自己的供应链管理数字系统,据称连接广东番禺超过300家幕后供应商。通过把供应链这边的产能、生产进度等都传到系统进行分析,供应商会迅速接到要测试的订单,然后SHEIN将这些少量成品拿到平台销售,根据销售效果决定是追单扩大生产还是终止开发。

订单规模变小、上新速度变快,SHEIN的库存率降低到个位数,远低于行业超过20%的平均水平。毫无疑问,这简直是快时尚行业的降维打击。但是,由于快时尚行业自身在环保等方面的问题,这种效率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欧洲逐渐有点看不下去了。

最近在这个问题上“较真”的是法国。据《参考消息》援引德国《经济周刊》报道,3月14日,法国国民议会讨论通过了一项新提案,该提案主要针对性打击低成本超快时尚,以改善环境问题。作为知名的中国快时尚品牌,SHEIN曾以极高的生产上新效率收获数百亿美元估值,它也因为在行业中的显眼地位,成为被法案特别点名的对象。

(图源:eldiario.es)

在提案中,SHEIN被指平均每天推出7200个新款式,提供给客户的商品总量达到47万件,是传统法国品牌的900倍。并且,由于SHEIN的大量供应,还倒逼欧洲时尚品牌增加产量,参与到这场竞争中。显然,这需要SHEIN背后的供应商持续开足马力,满足市场需求。不仅生产压力变大了,环境压力也随之变大。

法国国民议会通过的这项编号为2129的法案,由头是减少防治工业对环境的影响。其计划从2025年起,对每件快时尚产品征收5欧元(约合39元人民币)的生态足迹附加费,到2030年将增至10欧元。不过,附加费不能超过商品标价的50%。

从意图来看,这无疑是为了用额外费用遏制消费者购物,进而让SHEIN等快时尚品牌无法以过度便宜的价格出售商品。毕竟,SHEIN之所以成为重点打击对象,是因为其快市场品牌的定位过度突出。只需要几欧元即可购买到大量廉价纺织和生活产品,搭配每日天量的上新,尽管SHEIN认为自己采用了可控的方式,但在法国官方看来,这还没有跳出快时尚的框架。

早在去年6月,欧洲议会就通过了《欧盟可持续和循环纺织品战略》。单纯的拼供应链效率似乎打消不了外界的疑虑了,SHEIN决定,把自己赖以生存的供应链对外开放,尝试看这条途径能否获得国外的信任。不过,这似乎也很难直接解决当前它面临的问题。

根本问题不在于开放供应链与否

法国提案在3月4日被提出,3月14日通过,据华尔街日报中文网3月21日报道,SHEIN则在近日决定,向外部品牌和设计师提供SHEIN的供应链基础设施和技术。

华尔街日报中文网的报道显示,SHEIN宣布计划向全球品牌和设计师开放其供应链基础设施和技术。具体措施是,允许外部利用SHEIN的系统小批量测试新款时尚产品,并且跟踪这些产品在消费者中的受欢迎程度。

从好的方面看,有海外玩家参与到利用SHEIN供应链基础设施的队伍中,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加深他们对行业先进生产力的认识。但同时,这没有解决快时尚行业的根本问题。

前面提到,SHEIN的供应链及其小单快反模式,实际上扎根于无数供应商的测试。SHEIN每天上新数千个新品,需要供应商保持高度紧张的姿态,跟进市场表现。而SHEIN如果通过开放供应链基础设施的方式迎接国外的考验,现有供应链势必获得额外的压力。

(图源:Pixabay)

SHEIN曾通过补贴、帮助供应商升级工厂等方式,提升供应链的抗压和生产能力。因为SHEIN小单快反模式需要供应链愿意高度配合,其供应链中存在大量中小商家,这些企业受自身规模体量和能力限制,本身是不擅长像巨头一样进行大规模和超高频管理的。此时,SHEIN的开放举措看似迎合了国外透视中国快时尚供应链的需求,却忽略了供应链自身的利益。

更进一步地严格来说,由于SHEIN既是品牌又是平台,其供应链上大量合作方实际上只是以合同制度为SHEIN供货,而非类似鞋服巨头自持产业链那样是一种“私产”。

简单举个例子,耐克可以要求申洲国际使用特定的材料或严格控制品牌商业秘密,但无法阻止后者作为一个代工巨头去承接安踏、lululemon等品牌的订单,也无法决定其经营方向。类似的,SHEIN此前已有新闻显示其以“二选一”模式禁止商家参与和其他平台的合作,此时开放供应链增添的额外生产压力,或许会很难得到释放,直到供应链失去韧性。

显然,围绕一个看似简单的环保问题,开放供应链反而牵出一个商业黑洞:先不说开放供应链是否真的能对环境问题有所帮助,单是开放这个过程,就牵扯到复杂的权益。这是一笔糊涂账,SHEIN单靠自己是很难算清楚的。

总而言之,快时尚行业确实都扎根于供应链之上,但当面对环保或其他问题时,仍寄希望于供应链的付出去解决问题并不实际。近年来,优衣库、Zara等快时尚巨头纷纷通过创新生产技术、改善工艺流程等方式,解决快时尚的根本问题。对比之下,SHEIN开放供应链不能说有错,但显然忽视了对供应链本身的尊重与考虑。解决问题,最终要靠携手合作。在这条路上,无论哪个快时尚巨头,要思考的都还有很多。

来源:美股研究社

全部评论

相关推荐

Bug压路:老哥看得出来你是想多展示一些项目,但好像一般最多两个就够了😂页数一般一页,多的也就2页;这些项目应该是比较同质化的,和评论区其他大佬一样,我也觉得应该展示一些最拿手的(质量>数量)😁😁😁专业技能部分也可以稍微精简一些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努力成为C语言高手:质疑大祥老师,理解大祥老师,成为大祥老师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点赞 收藏 评论
分享
牛客网
牛客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