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证明,读博蹭不上AI热点
22年年初忙着申请博士,在一堆当时还没有进展的方向上挑了几个写申请,包括:
AIGC: 图像生成,文生图,视频生成
NLP: 多段对话模型
选方向的时候,其实刻意挑了当时被认为"短期内难以突破" 的生成方向和多段对话方向,意图读几年博,然后凭专业技术去卷国际大厂。不过由于没能在🇬🇧找到合适的funding,计划最终失败,毕业老老实实找了个工位。
现在回看后来发生的事:
1. Stable diffusion 22年8月推出,AI作图开始冲击产业。
2. ChatGPT 22年11月底发布, 引爆大模型潮。
3. Sora 于24年2月发布, AI视频开始走向成熟。
也就是说,如果当时"幸运"找到了愿意提供资金的组,那么自己现在应该是在博二,且陷入未毕业先失业的状态。
AI这个行业还是迭代太快,读个几年博士硕士,也许入组的时候方向欣欣向荣,毕业的时候方向已经凉透,时间成本太高了。即便在选方向的时候能打提前量,多数情况也起不到什么作用。
#博士##投票##我的求职思考#
AIGC: 图像生成,文生图,视频生成
NLP: 多段对话模型
选方向的时候,其实刻意挑了当时被认为"短期内难以突破" 的生成方向和多段对话方向,意图读几年博,然后凭专业技术去卷国际大厂。不过由于没能在🇬🇧找到合适的funding,计划最终失败,毕业老老实实找了个工位。
现在回看后来发生的事:
1. Stable diffusion 22年8月推出,AI作图开始冲击产业。
2. ChatGPT 22年11月底发布, 引爆大模型潮。
3. Sora 于24年2月发布, AI视频开始走向成熟。
也就是说,如果当时"幸运"找到了愿意提供资金的组,那么自己现在应该是在博二,且陷入未毕业先失业的状态。
AI这个行业还是迭代太快,读个几年博士硕士,也许入组的时候方向欣欣向荣,毕业的时候方向已经凉透,时间成本太高了。即便在选方向的时候能打提前量,多数情况也起不到什么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