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届选offer必看,我来字节做技术后悔了吗
作为一个刚入职3个月不到的校招生,我为什么选择加入字节跳动?
这可能要先聊一聊字节跳动的面试。如果我说,我喜欢字节跳动的面试,是不是听起来有点扯哈哈哈,因为字节跳动面试的“八股”和“算法”是出名的繁琐。可是经历了足够多的面试之后,我认为,鼓励应届生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打好底子,是一件很“敢为极致”的事情。
再说,如果不问八股,不问算法,那面试考啥呢?那不就是大量的经验题、系统设计题,先不说这些问题应届生几乎没有机会接触,系统设计与经验很多时候都是没有正确、完美答案的。这时候,决定你面试表现的,就是面试官的个人的心情。那这不纯纯靠运气和玄学?
有时候越长大就越感叹,所谓的“标准化考试”可能是人生中相对最可控的东西。现在我也记得自己在学校熬夜刷题、看黑书的经历。字节跳动的面试题虽然也有难度,但都是应届生在校内学过的课程的拓展。学习“什么是可靠传输”总比学习“Spring Bean初始化顺序”要有意义的多。
字节跳动的文化也是很对我的胃口。我来之前就在想,做互联网研发岗是什么样的呢?是职场软件中,研发人员口口相传的“能跑就行”吗?是“代码写的都一样,会吹牛、会做ppt、会向上管理才能升得快”吗?是有反馈能不回应就不回应,避免工作量吗?
放眼应届生毕业的各种就业选择,仍然有无数的公司(和公司管理)喜欢所谓的“职场文化”、“厚黑学”。当然,我不是说字节跳动里没有不好的现象,可让我欣喜的是,字节跳动里仍然有着大量的人,勇于向这样的“职场厚黑学”说不!字节跳动里,有无数敢于挑战这种潜规则的声音!
我还遇见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同事。我还在学校的时候,也会使用一些互联网app,比如知乎。在知乎上,有很多写的很漂亮的技术文章都是字节的同事写的。那会儿看到的时候就觉得挺向往,而进来之后也确实发现,字节跳动里真的有很多热爱技术的同龄人,让人有一种想“见高山”的欲望。
不是说人就活几个moment,现在回顾一下这两三个月我在字节的一些印象深刻的瞬间,我还是觉得很值得。
技术方案评审时,Server端的RD们一起,分析不同技术选型的优劣,勇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分享自己的工程经验,却又很好的将决定权交给psm的owner——技术上的more context,less control;
每个季度的总结时,大家一起分析每个季度的技术优化项,鼓励对新的技术选型进行探索、实践;鼓励大家一同套路业务架构的设计、领域的设计、模块的拆分,减少代码的bad smell;
在和ld 1on1过程中,当我出于一些“职场潜规则”的担忧,不敢分享自己的观点时,ld思考后,发自内心的一句“我们还是要把事情做好嘛”.......我想,这是我想要看见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