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招上岸赛子
在飞机落地后的第一分钟,沉寂已久的邮箱弹出了一条消息。习惯性的点开查看,呼吸猛的一促,我知道,学生时代的句号,已经被打上了。
秋招最早开始于学校中国学生组织在四月发布的一条消息。一家公司在那时开始了面向留学生的招聘。这是我投的第一家企业。简历、自我介绍的ppt,每一份相关的资料我都小心准备。虽然我并不是真的想去这家企业,狮子搏兔亦用全力。准备的再怎么万全,只有与这个世界发生真实的碰撞,才能在崎岖的道路上走出自己的路。女朋友先我半年毕业,我开始秋招的时候,她早已拿到了某个在海边的公司的offer。于是秋招的策略也就围绕着这一浅浅的海湾展开。找工作的目标,最好是能找到在同一个湾区的工作,次一点的的目标就是找到杭州、上海、宁波这三个城市的工作。在这些区域之外的公司,都是练手的道具。
在网上找来了一些好心人总结的秋招列表清单,不管是什么公司,只要开了秋招,能在岗位列表里找到合适的,我就会投上一份简历试试。我的背景比较杂,本科的时候做过PLC、机器人、视觉、电机控制相关的项目,还和老师一起出了一本书。研究生的时候做的方向是有关机器人与视觉算法的。所以几乎只要是制造业或者和工科沾点边的企业我都能找到合适的岗位。但这也带来了一个问题,尽管我有较广的技术栈,但在每个单一的技术栈上并没有那些专攻该栈的同学强悍。举个例子,我接触过YOLO这种目标识别的算法,但在项目中我几乎只是做一些应用,而在视觉算法这类的岗位中,当面试官问起模型内部结构的时候,我只能两眼一抓黑。虽然在被问过这种问题后,狠狠的恶补了一下相关知识,但没有具体项目支撑的知识就像飘在天空中的云,吹完就没了。所以在秋招早期,我主要的目标是尽可能多的获取面试的机会,来锻炼自己在不同领域进行技术交流的能力。
获得面试机会,意味着你的简历要从各种各样的简历中杀出来。我最早的第一版求职简历是基于两三年前留学申请时制作的简历修改得来的。在那份简历的基础上,我添加了自己在研究生期间参与的项目。第一版的简历并没有什么侧重点,主要就是把各个项目进行了简单的罗列。简历的长度是两页,加起来总计放了六个项目。这一版简历,存在一个巨大的问题,在项目的描述中,没有侧重点,或者说,没有给面试官提供合适的发力点。经过两三场面试之后我才意识到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导致面试官往往需要根据一些关键词进行发散式的提问,踩到我的知识盲区。我觉得这是十分不利的。于是在第二版的简历中,我把一些比较靓的数据进行了突出显示。此外,我用了一个trick,在一些描述中,我刻意暴露了一些问题,诱导面试官对这个点进行提问。这样就可以一定程度上掌握面试的节奏,当面试官按照设想的方式提问之后,节奏就到了我的手里。
看过我之前帖子的朋友应该都知道,我最后一共拿了五个offer,除了格力这个点击就送的家伙,剩下的都在长三角。在剩下的四家中,我和女朋友商量了一个周末,最后决定签禾赛。秋招就这样结束了。学生时代大概也就这样结束了。
最后,在秋招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很好的人,特别点名表扬一下@牛客小黄鱼,兢兢业业收集相关信息,举办活动鼓励大家,是牛客平台上机械专业的朋友们最好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