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毕业时,不要被忽悠去小公司
先讲讲我自己的故事。
大学毕业那年,在本科生中我专业能力还是很不错的,从大二学习编程,写过无数的demo,有自己搞软件参加比赛的经验,马马虎虎的十几万行代码代码是有的。不过,让周围人大跌眼镜的是,我最后执意去了一家总部在北京的创业公司设立在西安的研发中心,总部一、两百号人,西安几十个码农,待遇也不高,按当时的消费水平,除了日常生活花费之外,月底还经常借钱。原因就是那家公司搞的是各路媒体一致宣扬有着光明未来的移动互联网。
得知我签了offer,有不少人来劝过我,学校的辅导员、周围的同学、高我几届一直保持联系的学长,但,谁也改变不了我,我要去追求梦想。
毕业几个月就赶上金融危机,海外投资人承诺的美元进不来,公司开始缩减成本——裁员。因为我们在西安,各方面成本都比北京低很多,大家幸运地留了下来。不过坚持了一年之后,公司业务发展不达预期,公司为了节省成本,要把西安研发中心裁撤掉,我们要么离职要么去北京。我因为刚开始谈恋爱,女朋友家在西安,正打得火热、蜜里调油,去了北京摸了几个月的鱼就跳回西安换了家新公司。
第二家公司是一家上海公司在西安的研发中心。西安很多这种情况,因为西安成本低,再者有众多的高校,招聘的时候不缺人。
我在那家公司一共呆了10个月,公司还是有技术底蕴的,只是有的被TCL、华为、中兴挖走,有的因为研发中心负责人调整,中层变化引起基层换血,所以从我进公司开始,人就在慢慢流失。最后公司只剩下几个四十岁左右,早已躺平的老男人,跟一帮中年男人每天上班摸鱼聊天,实在看不到希望,也对西安的整个IT环境失去了信心,说服了女朋友,两个人开始北漂。
第三家是北京一个刚上市的互联网公司,借着风口上市之后圈到了不少钱,于是高薪挖人,大肆扩张产品线,我就在朋友的介绍下去了那里。
公司为了挖人、搞新产品,花了不少钱,但一年之后没有任何起色,大老板失去耐心,干掉了部门总经理,产品总监也走人了,我这种跟产品总监有关系的大头兵也一起被清洗。
HR谈话辞退我时,啥也没说,把协议往我前面一摆,就给我两条路:拿赔偿走人,或者被调岗降薪。老子出道几年到哪里都是优秀员工,哪受得了这气,当场签字,拿钱走人。
第四家是个声名显赫的大厂,面试官问我为什么毕业四年跳了三个公司,我就跟他详细讲了讲每一次的跳槽经过,力图向他证明,对于一个一心求提升技术,积极追求进步的年轻人来说,我的每一次都是血淋淋的被动选择。
好了,以上是我自己的故事。
接下来回到"屋顶的闪闪星光"这个IP的永恒主题——软件工程师的个人成长和职业选择。
作为一个大到先来第一梯队,下到小型创业公司都经历过的人,为什么我不鼓励刚入行的年轻人去小公司?
小公司最大的问题是不稳定,特别不利于从业初期的个人发展。
不稳定的原因有很多,业务做不起来,经济形势不好,中层团伙斗争,基层共事的人太S*B,技术栈老旧,工资拖着不发,甚至出差费用拖着不报。这些都是这些年我自己经历过,或者面试小公司背景的候选人时听到的,五花八门、稀奇古怪,魔幻又真实。随便哪一个都能让人受不了离职。
当然,我不是那种"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的人,很多时候大家去小公司都是有苦衷的:学校不行、学历太差,面试大公司时连面都见不到就被拒,先选一家入行再说。这是一条虽然无奈,但也很现实的路径,先入行、能养活自己了再慢慢提升嘛,何况这个行业待遇确实是很不错的。
但也有部分人考虑小公司是投机、走捷径的念头在起作用,相信了所谓的"创业公司锻炼人,成长更快,未来上升空间更大"之类的。我今天的文章主要是批判这种观点。
"创业公司锻炼人"和"加班使人成长"之类的言论一样,都是严重的误导,毁人不倦!
这些话不知道最初是从哪里传出来的,可能是创业公司招人时经常说,而创业公司的数量远大于大厂,所以慢慢就传开了。
IT行业中,一个从业者最佳的成长路径是毕业之后去一个大平台,开阔视野,结识更多优秀的人,处理更多更复杂的事,学到更多的方法论。在优秀的环境中,在自己的领域内成长为专家,有了更多的资本,再去谈接下来创业还是找个合适的公司刷职位。
从专业领域成长的角度来看,一个人在一个方面精通之后,就具备了做一件复杂事情的方法论,再学习其它领域速度会很快、理解起来也容易。这才是一个软件技术人员发展路线的最佳实践。
所以,真正有得选,都不要去小公司。
在那里看似会成为全面手,其实都浅尝辄止:做的事情太简单,就培养不出来来专业领域上的深度;环境中优秀的人少,自己就无从参考自己的发展路径;经常换方向,意味着学习很多从0到1的事情,今天前端,明天java,后天Android,最后啥都懂点,啥也不深入。
最可怕的是,在小公司呆上几年,习惯了这种做事方式之后,就无法再进入强调专业度的大公司,错失了很多选择机会。而在大公司成长出来的人,去中小公司不要太轻松,只听说待遇太高小公司接不住,没有听说过嫌弃能力不行的。
其实回想起来,我自己当初毕业时选择小公司其实就想走捷径、拿前途在赌。
当时主流大厂都还没有搞开始这方面的业务,只有一些小公司拿了风投的钱在试错,虽然后来移动互联网的爆发让我吃到了红利,但回想起来风险还是太高,很后怕。
最关键的是,那时的我作为一个应届生根本不具备所谓的"选择风口"的能力,最好的方式还是尽量进入规模大的公司去刷简历、拓展视野、提升能力,等到自身成长到可以独挡一面,对行业有一定的认知,市场上谈判能力比较强的时候再去找个风口蹭一蹭。
#如果可以选,你最想去哪家公司##晒一晒我的offer#该系列文章都是作者花费大量业余时间整理、分享出来的,建议软件技术方向的同学收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