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秋招产品经理经验帖(字节美团百度京东等offer)
写在前面
相信正在阅读文章的朋友们大部分都在准备产品经理秋招,首先祝愿大家都能拿到 dream offer 成功上岸(手动撒花),希望这篇文章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也欢迎各位产品同学在评论区一起讨论面经 or 交流心得,如果有更好的产品八股文答案也欢迎 po 出~
本人是 22 届产品萌新一枚,在 21 年参加产品经理暑期实习面试 + 秋招,获得了腾讯、百度、阿里、快手的暑期实习 offer,字节、京东、美团等的校招 offer。
求职以来见识过各种对产品有十分深刻的心得体会 / 群面气场全开直接带飞 / 斩获大厂核心岗位 offer 的大佬们,知道我离大佬们的距离不止亿点点(笑),写这个帖子只是纯粹想记录一下一路以来的心路历程以及曾经踩过的坑,也想感谢下很多前辈和小伙伴的帮助,在群面 / 单面 mock 中里真的收获了很多。
似乎每年秋招都会被称为最难 or 最卷秋招,我原来是不以为然的,觉得是贩卖焦虑。但从真实情况来看,20 年由于疫情影响,国家为了稳就业,所以互联网 or 国企 or 考研还会相对有优待政策,但 21 年的招聘市场需要消化去年的扩招人员,并且在线教育的大面积裁员导致竞争更加激烈,以及互联网普遍被打压......整体结果就是互联网普遍缩招。
产品经理可能是非技术岗位里最卷的岗位(或许因为工资相对较高?),而且比起很多技术岗位来说,也因为门槛低 + 需求量小,所以是最不缺简历的......(某 hr 小姐姐原话),交流时候可以发现周围产品同学人均 985 + 三段及以上大厂实习(手动狗头),被不被捞简历都是个玄学,更不要说后面的面试。在这个情况下,只能提高自身实力 + 运用面试技巧来应对激烈的竞争,祝大家都可以 offer 多多,成功上岸~
我自认为不是一个对产品认识非常深刻的人,所以更多是站在“应试”的角度来分享,干货很多,可以放心阅读~
文章内容包括:
- 关于我本人以及拿到的一些 offer
- 关于秋招前我们需要做的(产品初步认知、实习、打磨简历)
- 关于面试(自我介绍、产品八股文、发散类问题、反问环节、表达技巧、群面)
- 暑期实习 & 秋招面经(腾讯、阿里、百度、美团、旷视)
- 其他(内推、心态以及一些碎碎念)
一、关于我本人以及拿到的一些 offer
本人女生,北京某 985 本,后保研至某人大附中附属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曾经因为懂一点点 coding 想做算法,后来发现算法大佬太多 / 自己非科班太菜于是转行产品。
实习经历:
- 本科:安心互联网保险-B端产品经理(CRM 方向),美团-商业分析
- 研究生:爱奇艺-C端教育产品经理、字节跳动-AI 产品经理、快手-搜索产品经理
Offer 情况:
- 暑期实习:阿里-高德、腾讯-内容安全、百度-自动驾驶,快手-搜索
- 秋招:美团-搜索、字节跳动-内容安全、百度-aidu 项目、京东-AI 平台、贝壳找房-COO 线、旷视-技术产品经理
- 其余国企 offer:农行总行菁穗数据分析、兴业银行总行 fintech、光大银行总行金融科技
大家可能会疑惑为什么最后秋招的结果都没有包含暑期实习的这几家公司,说起来 emmm 一把辛酸泪,在心态那里会详细提到。
二、关于秋招前我们需要做的
产品是一个非常看重实习经验的岗位,因此如果想转行 pm 的话,最好提前一年开始准备,找 2-3 段实习。P.S. 大佬可以忽视这一条......见过半路转行直接拿到腾讯产培 offer 的人,请收下我的膝盖。在实习前可以先初步了解产品方法论,通过实践加以验证;最后一步就是把实习和项目经验凝练总结,按照 star 法则写在简历里。
1. 产品初步认知
网上有非常多关于产品书籍和培训的介绍,因此这里不过多赘述,总体来讲可以分为三类:
① 产品理论方面
网上有非常多关于产品书籍和培训的介绍,这里不过多赘述,一般大家都会提到的书单或者音频包括《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增长黑客》、《梁宁产品思维三十讲》、《金字塔原理》、《上瘾》、《启示录:打造用户喜爱的产品》、《俞军产品方法论》等等,我自己看过的其实只有前三本。个人感觉,如果本身对产品经理一无所知的话,这些书会让你对产品岗位的工作内容以及团队分工有一个比较初步的认知,但很多内容过于宽泛,或者说当时的案例在目前的互联网红海中很难复用;真正领悟还是要靠实践,毕竟一个产品经理最核心的竞争力是 ta 对行业的洞察以及成熟的做事方法,理论知识只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除了这种专门讲产品的书籍之外,也建议大家拓宽自己的阅读面,有时候可以对自己的产品思维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记得我有次问面试官,对于校招同学有没有什么建议,他的回答是“一定要多读书”,成熟产品经理的通用能力没有太大差别,这时候能让你有所突破的,就是广泛阅读带来的思想高度的差别。当然这些都是后话,最直观的影响是当面试官问到你“最近在看什么书,可以分享一下嘛”,你能够对一本喜欢的书谈谈自己深入的思考,这时候再讲上面这些通用的产品书籍就不太出彩了。
② 经验分享方面
除了看产品书籍之外,我会在“小宇宙” app 上听产品前辈的一些播客,有时候实际的故事还是很有意思的,会比理论来得更鲜活。我常听的有“AhaFM”和“没出息指北”两档节目,推荐给大家:
AhaFM:名字取自产品人都懂的“Aha Moment”,更侧重于产品职场经验分享(简历撰写、面试技巧等等),会有很多干货,也可以了解到不同方向的产品经理日常工作的差别。
没出息指北:主播是两位前腾讯产培的小姐姐,内容做的超级棒,虽然涉及的产品内容并不多(甚至有些劝退做产品 hhh),但很深刻很治愈,每次听完都会感觉到某种 inner peace。
③ 产品 sense 方面
此外,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自己用产品视角去看待问题的能力,思考对于你自己的用户痛点、可以采用什么解决方案;常用的 app 有什么功能上新、目的是什么;整个互联网行业新动向和未来发展趋势等等。
我印象中一位产品前辈在播客中提到,她是一个对生活充满好奇和思考的人,会注意到一些不合理的地方然后思考解决方案。举个栗子,旅客上高铁时看不到自己的位置更靠近车厢的哪一头,所以会出现两边旅客在车厢中间挤来挤去、错不开身的情况,这时可以采用什么方法避免这种情况。诸如此类的思考会慢慢培养你的用户同理心,在面试官问到你“你觉得你有用户同理心嘛,有没有什么例子”或者“生活中有哪些不合理的地方,可以怎么解决”,你就可以相应 po 出自己的答案了~
关于产品 sense 方面,推荐“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整个网站(网址:未找到页面 |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app 的思考。我一般会在面试一家公司前去网站上找对应产品的资料,再加以自己的理解整理出几个可能问到的问题。
2. 实习!实习!实习!
产品并不像技术,可以通过论文或者比赛证明自己的硬实力,一般来说是非常看重过往实习经历的,P.S. 如果你有特别厉害的学校背景 / 项目经历 / 创业经历,可以忽略这一条。
在秋招时候发现大家人均两到三段大厂实习,甚至听说过在京东管培群面时出现过做过五份产品实习的同学(卷疯了)。如果你有 bigname 的实习,或者实习的业务方向和求职岗位比较匹配,通过概率会大大增加。 这里列出了关于实习的几个问题。
①第一份产品实习怎么找?
我找第一份产品实习比较机缘巧合,可参考性不是很大,这里主要总结了我从周围产品同学了解到的几个方法:
- 找中小厂而非大厂
- 从运营实习开始做起
- 参加校内创业项目,有产品设计经历
- 自己去设计一个 APP,完成需求文档和原型图
此外,可以多问问周围同学 / 师兄师姐有没有部门直推,多去*** / ******* / 脉脉上找找机会;面试时候也要注意技巧,哪怕没有实习经历,也可以通过拆解问题 + 分条回答体现你的逻辑性~一般来说,产品实习的门槛不会非常高,如果面试官觉得你的综合素质很强,是有很大概率通过面试的。
分享一下我当时刚入门产品的一些想法,仅代表个人意见~如果产品萌新并不是很清楚自己未来要做的方向,可以尝试在第一段实习做做C端,一些功能的设计以及推动上线还是蛮锻炼产品基本功的,也会让你从0到1熟悉产品的工作流程;而且秋招时面向C端的岗位会更多,如果有C端经历会更容易被捞。对于我之后聚焦的 AI 方向,因为往往是技术主导偏多,所以和传统 pm 不太一样,其实会偏向于项目管理,对于产品新人没有那么友好。
P.S. 不是那么建议产品新人在第一份工作选择做中台 pm,可能工作强度会相对躺平一些,但毕竟深入接触业务才会有更飞速的成长。
②实习时间有讲究吗?
尽量三个月及以上。hr 筛人或者面试官面试的时候,对于三个月以下的实习经历都是非常无感的,而且比如你写7月到9月,他们往往就默认你只实习了两个月......之前实习的时候 mentor 也提到,他们宁愿要一个在小公司实习六个月的,也不想要在大公司实习三个月的。相对长的实习时间会让你接触到更完整的项目,在面试时候更好讲,也不会让面试官对你的稳定性产生怀疑。以及,我很多时候都会被问到离职的原因,这个问题也需要准备一下。
③在实习中如何快速提升自己?
有同学经常会说,实习时感觉就是一个螺丝钉,负责一些零散而不完整的工作,面试时候很难讲。这里我有两点小建议:
- 在做好执行的同时,多思考“为什么做”。很多时候,学生思维就体现在我们倾向于只把一件布置给我们的事情做好,但不去追究为什么要做这件事、为什么这样做可以解决这个问题、逻辑链是什么、这件事和目前产品的发展方向有什么关联、后续有什么可以优化的方向等等。如果你能够养成自己主动思考的能力,学会多问几个为什么,我相信 mentor 还是很乐意教给你的。而且往往在面试中,面试官不太关心你做了什么,而关心你在这中间有没有深度思考过,在日常实习中多沉淀,我相信面试中也能表现得很出色~
- 多看看业务文档,学习周围产品前辈的做事方法。利用实习的机会,看看在做的产品每个版本的重点需求、prd 是怎么写的,学学周围产品前辈如何和研发沟通、如何确定产品迭代的方向。保持一个爱学习的态度,让 mentor 觉得你是个积极主动的人,自然也会更信任你,愿意把重要的事情交给你了。
④大厂和中小厂实习体验的差别?
这里拿我在爱奇艺和快手同样偏向C端的经历来讲,主要是有两个差别:
- 工作流程
在快手时,一个需求的流程往往是“需求初评 → 需求详评 → 开发测试 → showcase → 上线小流量实验 → 数据分析同学给出分析结论,产品同学根据业务指标情况评估是否推全 → 给出 Launch Review (LR) 文档 → 推全 → 发上线邮件”。会有专门做数分的同学,且功能上线前几乎都要开小流量实验。
而在爱奇艺,一个需求的流程是“需求初评 → 需求详评 → 开发测试 → showcase → 全量上线”。产品承担了数据分析的工作,根据埋点数据决定后续功能优化的方向,且功能往往直接上线。
- 个人锻炼
这里对于中小厂和大厂的看法就见仁见智了~我在爱奇艺实习时,团队中产品只有 4-5 个人,我有机会负责重点需求,且在周会中也有需要我独立汇报的部分;而快手搜索的产品团队大概有 30+,工作流程更成熟更规范,但实习生负责的内容相对没有那么完整,周会中也往往是 mentor 做汇报。
⑤如何拿到不同业务方向的 offer?
对于我个人而言,因为实习方向很杂,所以拿到的 offer 也都是各个方向的。这里就需要注意面试的话术,我一般在面A方向的时候,就会讲述B方向不适合自己的原因,反之亦然(觉得自己很虚伪 hhh)。
在秋招过程中,通过反问面试官,我可以感受到,虽然人岗匹配是一个很好的加持;但在秋招中,因为大部分同学都是一张白纸,所以更重视的是通用能力(产品 sense / 逻辑思维 / 深度思考等等),对于之前是否有这个岗位的经验没有特别看重。
在面一个业务方向之前,你应该大概率能够预判到面试官会深挖你的哪段实习经历,这时候需要对这一段多加准备。此外,对于一些比较特殊的领域(比如商业化),因为相对专业,面试官还是会 prefer更有经验的同学。
3. 打磨简历
一般我会按照教育经历、实习经历、项目 / 比赛经历、技能 / 证书及其他去排布,这里推荐“超级简历”,可以根据内容多少自动调整内容为一页,不用自己调整格式了。此外,大家在修改简历的时候要有强迫症,注意统一大小写的书写方式、结尾是否有标点符号等等,以及千万不要出现错别字。
① 基本信息
放较为规范的证件照,写清电话、邮箱、求职岗位(选填)、政治面貌(选填)
② 教育经历
写清学校、学院、专业、毕业时间(最好不要写至今)、绩点(如果高的话可以附上)、奖项(挑含金量最高的写)、学生工作(注意要简短)、相关课程(选填)
互联网筛人并不怎么看奖项和学生工作,不要写得过于累赘;如果是含金量非常高的奖项,可以在最后加个括号写上 top **%。
③ 实习经历
对于实习经历的描述,可以参考大家经常提到的 Star 法则——情境(situation)、任务(task)、行动(action)、结果(result),一般来说会有横向和纵向结合的两种叙述方式:
- 横向:按照日常的工作内容写,比如功能设计 / 数据优化 / 版本迭代 / 项目管理 / 指标监控 / 策略迭代 / 评估标准制定这些较概括的点等等,每一条采用一个概括点+详述的方式(概括点非常重要!),这里举个栗子:
版本迭代:负责*** APP 及主端插件的功能设计,独立负责***、***、*** 等重点需求,与技术、设计、测试协同工作,推动从***到***共*个版本的产品功能落地上线。
指标监控:针对***模型的迭代优化需求,输出标注方案,储备模型训练数据;建立***、***、***等一系列评估流程,并配置自动化报表工具监控模型及***、***等上下游核心指标,保证***链路稳定性
- 纵向:这里指的是一个大的功能或者是一个比较完整的项目,在详述的时候,对于自己做的中间过程不要写得过于累赘,重点是在最后带上数据指标收益(这个是比较抓人眼球的),也举个栗子:
功能优化:负责***功能体验优化,基于埋点数据、利用漏斗模型分析***、***、***等各环节用户转化率,通过***、***等方法,将打卡率提升了***、播放十分钟 UV 提升了***。
策略迭代:与研发共同推进***优化,根据***与***的相关性增加打压系数,最终在后验指标持平情况下达到 GSB 评估正向,相关视频占比提升***。
这里注意,实习经历一定要聚焦在你真正做的事情上,而不是只罗列一些和产品有关的关键词,不然真的很像 JD。
为了使自己较为匹配的实习经历更容易被看到,实习岗位那里不要笼统地写“产品经理”,最好注明 C端 / B端 / 策略 / AI / 数据等等。
③ 项目 / 比赛经历
这里可以放一些创业经历或者是产品设计比赛(如果有的话),我个人因为想去 AI 方向,所以会在这里放一个我做过的机器学习比赛,来体现我的技术背景。
④ 技能 / 证书及其他
可以采用如下的书写方式:
技能:Sql(熟练);Axure(熟练);Xmind(熟练);Office(熟练)
语言:CET-4 (650);CET-6 (600);托福 (100)
证书
爱好和特长
交换项目
爱好和特长这一条,可能会让面试官对你产生兴趣或共鸣;毕竟在面试的时候,除了展现你的能力之外,如果能让面试官觉得你是个有趣的人,那肯定是一个加分项~
三、关于面试
1. 自我介绍
自我介绍这块的经验,更多来自于之前帮我 mock 的一位师兄~之前我的自我介绍,只是简单地介绍名字 / 学校 / 奖项以及列举实习经历,但其实面试官更想听到你对产品的热爱以及你所具备的能力,实习经历在简历上就有,你把简历重复一遍并不会有什么信息增益。
这里附一个模板,仅供参考:
面试官您好,很高兴参加今天的面试,我叫***,就读于***大学***专业。在校期间曾经获得***(列举较亮眼的奖项和学生工作经历)。
对我个人而言,我很享受让自己的想法从初具雏形到最后真正落地的整个过程,这个会给我带来很强烈的成就感。那么,除了喜爱之外,我还具有产品经理这个岗位需要的能力(在每一点能力之后列举实习经历中可以用来佐证的例子,也是用另外一种方式把你的实习经历介绍完了):1. 首先我具有比较强的***能力;2. 其次我具有比较强的***能力;3. 最后是我比较***。
我之所以选择这个岗位,一个是我对公司文化比较认可(可以夸夸 ta,比如这是一家很有社会责任感的公司等等,表达你对公司的兴趣),其次是我有过***实习经历,这个业务方向与我之后的心仪岗位非常契合(表达对业务方向的兴趣)。
这就是我的基本情况,谢谢!
为什么建议采用这种能力+例子的叙述方式呢?对于能力的叙述是为了让面试官直观感觉到:诶这个同学不错,适合产品经理这个岗位;但虚无缥缈的自夸是没有意义的,列举实习中相对完整的例子来加以佐证,同时也是给面试官后期一个发问的机会。试想这样一种场景,你在自我介绍中简单罗列每个实习的业务,但对于面试官来说,这又不是他的业务方向(他不一定懂),还需要另外思考第一个问题问什么。但如果你在自我介绍中留有一些他发问的空间,他就会自然而然顺着你预想的往下提问,对你对他都是件好事,所以总结一下。尽量在自我介绍中展示这两点:
① 你希望对方继续深挖的经历,这样可以引导面试官对你准备过的问题进行发问。举个例子,我提到快手实习会说,快手的综搜结果页正在由双列向单列转变,几乎 80% 的面试官都会问我这两者的区别是什么,甚至美团一面几乎全程都在跟我讨论这个问题。
② 你潜在的闪光点,或者你与其他人不一样的地方,让对方对你产生兴趣。这里要知道,面试官一般都是在面试时候才会看你的简历,且是从上往下的浏览方式,所以很多信息他并不会关注,可能你不介绍他就会直接 miss 掉。比如有次面试我的是个技术 leader,我提到了自己的 coding 背景,在他那里就会比较加分。
2. 产品八股文
这里列举了一些高频的产品面试问题以及参考答案,答题的时候注意抛出框架以体现你的逻辑思维能力。
常见回答问题的方式:
对于这个问题,我从***、***、***等几个方面加以解释
第一点是......第二点是......第三点是......
综上所述,我认为从***、***、***这几点可以***
最好在一开始就抛出框架列出几点,如果一开始没有思考完全,也可以在最后加以总结,便于让面试官快速 get 到你的要点。
① 产品经理需要什么能力?
对于这个问题,我想围绕着需求的整个流程进行分析
- 在项目阶段的前期,确定需求的时候,需要有分析能力 / 产品 sense。
- 在设计需求的时候,需要有逻辑思维能力。
- 在需求落地的时候,需要有沟通能力和执行能力。
- 最后一点,贯穿于整个流程的,是专业能力。
我们需要思考面试官问这个问题的目的,可能并不是想知道你对产品能力的看法(毕竟这个事情自圆其说就可以),他更想知道的是你自己是否具备相关产品能力、有没有事例可以加以佐证。
所以在论述的时候,除了进一步解释下这些能力的含义之外,你可以简短地提一嘴,比如:
在需求落地的时候,需要有沟通能力和执行能力。在推动产品上线的时候需要和各个团队做好沟通,有力地去说服团队和别人按照自己指定的方式执行。比如去年年底我独立负责了年终总结 H5 项目,在开发和设计人力及其紧张的情况下成功推动功能上线。
当然,如果面试官直接发问,你举一个你有这样的能力的例子,可以先对能力进行拆解、解释一下这个能力是啥,再根据过往的经历进行作答,这样也可以体现你剖析问题的能力。
② 为什么想做产品经理?
为什么想(凸显热情与喜爱):
我想把自己的想法向世界展示,能让他人使用我的产品会让我受到鼓舞,而且看到自己设计的功能上线还是很有成就感的,这也是我动力的来源
为什么能(除了喜爱之外,突显你和岗位的适配性):
从性格上我是适合做产品的,我的沟通能力比较强,可以很友好的与周围所有人相处。我的人缘很好,几乎从不与别人发生矛盾,不是一味的避免,而是在发生矛盾时都会寻求平和积极的方式去将局面进行缓和。
从能力上我是适合做产品经理的,技术背景对于产品工作来说有着一些优势,同时我有很强的执行力,这使得我在工作当中对自己的计划有很强的把控能力。
③ To B和 To C的区别
总的来说,关于B端和C端产品的区别,我主要从产品定位、产品设计环节以及后期商业化模式的不同来进行讲述。
- 产品定位:
- 对象人群:C端面向的是普通消费者;B端面向的是政企客户以及具有特定身份的群体
- 主要目标和场景:C端一般是帮助用户解决个人具体的需求点租房(贝壳)、外卖(饿了么);B端在乎的是整个组织架构的整体利益,重视的是效率的提升
- 产品设计:
- 需求来源:C端产品经理的需求来源于直接的竞品分析,产品经理也是产品的直接用户,可以用同理心来感受用户的需求,需求具有不确定性;B端产品经理的需求来源是客户,需求和痛点相对明确
- 产品设计重点:C端产品偏体验性,可能更多的是考虑如何让用户喜欢并且长期用你的产品;B端产品偏实用性,重点是功能齐全、效率第一,体验第二
- 开发周期:C端周期短,基本一周或两周一次;B端周期长,往往以月或者年做单位
- 盈利模式:C端是广告、平台抽成(电商直播为主)、增值服务(主要是会员服务)广告、佣金、增值模式等;而B端依靠定制化模块开发,软件的付费销售
总结一下:C端产品是流量思维,关注的核心是用户体验;B端产品是服务思维,关注的核心是提升效率。
④ 你的职业规划是什么?初级 pm 和高级 pm 的区别是什么?
初高级 pm 的区别:这里分享一个面试官的答案,初级 pm 是要“正确地做事”,需要脚踏实地把每一个需求做好;高级 pm 是要“做正确的事”,需要具有宏观意识和对行业的洞察,知道产品下一步的发展方向。
职业规划:表达你对产品的热爱以及愿意在这条路上深耕的想法,并且需要强调你对这个业务的兴趣,并且愿意把它作为未来的求职方向。之后的答案可以参考初高级 pm 的区别,来谈在自己是如何规划自己的成长路径。
⑤ 你最喜欢的 APP 是什么?
可以从产品定位、目标人群、用户需求、商业模式、与竞品相比的优缺点等等进行准备,这里的内容尽量深入,体现出你的思考。当然,面试官是默认你是熟悉一些大众的 APP 的(淘宝、微信、抖音等),要做好被问到这些的准备。还需要注意的是,面对不同的公司可以准备不同的答案,比如面美团的时候可以提一个美团系的产品,这样和面试官更有的聊。
⑥ 你有什么优缺点?
优点我不展开,毕竟夸自己谁都会 :) 记得举出例子就好~
关于缺点这里,千万不要老实巴交地说一些和产品经理技能点严重不符的地方(产品 sense 不好、沟通能力不行等等),可以说一些目前不太具备、但没有那么硬伤的,比如宏观意识 / 对行业的洞察能力有点欠缺;在说完缺点之后,一定要进行补充,说明之后自己会采取哪些措施进行弥补。
这里还有一个小 trick,你可以 cue 一下面试过程中自己表现不好的地方作为缺点,说已经暴露出来的问题总比说一个新问题要好。
⑦ 你怎么理解数据产品、策略产品、功能产品的区别?
策略产品和功能产品相对清晰好理解,这里分享一个美团面试官对于数据产品的解释,可供参考。
总体:服务销售、商分等业务方同学,对业务现象进行数据探查,推动业务增长。
第一层:为整个业务方提供全面和准确的数据,这样整个业务线的各种角色能够衡量自己的业务状况是什么样子的。
第二层:为整个业务团队的效率提升来负责,也就是说让业务侧都能够便捷地看到他想要看的数据,同时能够便捷地发现数据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通过数据分析的角度,让业务能够更深刻地感知到业务发展的一个变化趋势、波动以及问题所在;提供数据工具,来帮助他们能够迅速地获取到有相应的信息。
第三层:主动地去触达业务,然后通过一些相关诊断分析归因模型等等,主动地去发现业务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把分析的结论推动到业务侧系统里边,形成业务和数据的闭环。
3. 发散类问题
这类问题一直是我比较头痛的,尤其是当面试官疯狂追问你“还有其他的嘛,能不能再补充一点”,现场脑暴真的太痛苦了 orz
我之前一直是习惯于直接抛出答案或者解决方案,但这其实并不是面试官问你的真正目的,他希望看到的是你的思考路径以及拆解问题的方式;甚至有时候当我直接说出答案的时候,面试官也会问“你是怎么思考这个问题的,可以说下你的思考方式吗”。
所以,需要让自己养成先拆解问题的习惯,可以使思路更清晰,答案更有条理;也可以给自己留出思考时间,很多答案往往都是你在阐述如何拆解问题时自然而然想到的。
当然,如果你恰巧准备过某个发散类问题,请也假装思考一下,毕竟你需要展示给面试官的,是你在短时间内思考问题得出解决方案的能力,而不是已经准备好的答案。
这里列出我遇到过的一些发散类问题:
① 日常生活类
- 为什么井盖是圆的?
可以从井盖涉及到的各方人员来展开(行人和车辆、施工人员、井盖公司等等)。
- 30层的居民楼,只有4个电梯,怎么排布?
- 目前的电梯楼层按钮有放在电梯内和电梯外两种方式,简述一下按钮在电梯外的优缺点。
- 聊聊生活中你认为设计的不合理的地方,以及如何改进?
- 了解国家最近的重要政策吗?为什么会有这个政策
② 费米问题
- 估算北京西站一天客流量?/ 估算万达广场一天客流量?
大体思路可以按照“局部推断整体”去思考
- 估算一下淘宝一天订单量
③ 智商题
某玻璃球从100层大楼中的某一层落下刚好会摔碎,用两个玻璃球找到这个楼层,如何制定最优策略?最坏情况下的最少尝试次数是多少?
④ 产品设计类
- 怎么给盲人设计地图?
- 开一个游乐园,如何设计?
⑤ 其他
- 某个数据指标(如DAU)下降了,怎么排查问题?
首先看是否是错误:数据埋点上报错误,指标口径变化
季节因素:环比上周、同比去年、天气(下雨的时候共享单车受影响)、节日
外部因素:整体 APP DAU 变化、产品上新功能、运营上新活动(最近下降只是趋于正常)、技术发新版本
结构:设备终端、版本、用户群(新老用户)、渠道
用户画像:某些群体的用户行为发生了变化
- 你如何看待微信拍一拍和微信广告?
4. 反问环节
一般来说,面试结束的时候,面试官会说“我这边没有什么问题了,你有什么想问我的吗”,反问的问题大概可以分为几类:
① 面试评价类问题。
不少同学喜欢问面试官对自己面试的评价 / 觉得有什么问题需要改进的,个人感觉这个问法并不是很合适。会有面试官愿意说出改进的意见,但大部分面试官并不方便透露,我记得有个面试官的原话是“为什么你们面试的时候都喜欢问面试评价呢?在这个环节这个其实是不太方便说的”。
如果真的想了解的话,可以换一种问法,例如:您对于校招同学的期待是怎么样的? / 您认为一个产品新人应该在哪些方面提高自己? / 您对于产品新人有什么建议吗? 保持一个真诚向前辈请教的态度,而不是让面试官觉得你就是在套他的面试评价。往往你听完面试官的期待,再对标下自己的面试情况,基本就会大概知道面评了。
② 业务相关问题。
面试官一般会很详细地给你介绍组内业务,按照自己想了解的发问就好,这里没有太多坑。如果你有很好的产品 sense 或者提前做过功课,可以深入发问,比如“您怎么看待您这个业务和某某竞品”,问得好是加分项,体现你对业务的深刻理解和对行业的洞察力。
③ 关于面试官之前提过的问题。
这里是一个小 trick,你可以拿他之前提过的问题来反问,比如“对于您刚才的***问题,我觉得我的答案可能还不够完善,想听听您的理解是怎么样的”。很多问题并没有标准答案,他的回答说不定能帮助你更好地复盘。
注意,很多面试都有三面甚至四面,不要拿同一个问题对着不同面试官重复发问,这样显得你不够真诚(之前的面试可能都是有面评记录的)。
5. 表达技巧
除了准备好常见问题的答案之外,面试中你与面试官的沟通也是十分重要的,很多时候如果候选人能力差不多,那么面试官肯定会更倾向于聊得来或者让他感觉到舒服的人。这里的经验主要来自于之前一位帮我 mock 的师兄,我是一个一紧张就会语速变得很快的人,结果在那场 mock 中,我表达很累他听得也很累,给面试官的感觉就会很不好。
所以一般来说,面试尽量不要变成机械性的你问我答,因为面试官也需要思考他下一步该如何发问,如果因为语速太快跟不上你的节奏,他就无法从你现有回答中获取到潜在的发问点,只能想出新的问题来连环发问,这样对你来说是个每次都要重新思考的过程,也没有办法利用已经准备好的项目问题来应对。
因此,需要保持一个沟通而非仅是回答的姿态,多和面试官产生交流关于表达技巧,可以有如下几点仅供参考:
① 在面试一开始,如果面试官相对慢热,你可以主动说“那您看要不我先简单做个自我介绍?” ,主动展开沟通。
② 关于类似“你给我介绍一下这个项目是做了什么”这样的问题。不要一上来就事无巨细,这样他听得很累也 get 不到重点(他可能仅仅想知道这个是做啥的而已 ==),可以先按照背景、做法、结果简要介绍,再穿插一下自己负责的部分,如果中间有一步过程很多需要展开讲,你可以在结束的时候说“那您看我要不把***环节详细展开一下?”,如果面试官感兴趣自然会进一步发问。
③ 相比于简历上描述项目时用的一些非常官方的话术,在面试过程中,你需要以一个通俗易懂的方式让对方快速 get 到你们项目是在做啥。比如我在字节的岗位是类似于中台的角色,应用场景是抖音,我就会说“我们组能力的主要应用场景是抖音推荐 feed 流,您可以理解为***”,毕竟面试官也不可能熟悉所有业务场景,这种生活化的场景可以减小理解成本。
6. 群面
本人其实并不擅长群面 orz,只能根据过往群面经验中大神们的表现,提一些小 tips:
① 群面的自我介绍和单面会有差别。群面自我介绍一般很短,这时可以讲一讲自己实习过的垂直领域(短视频、搜索、电商等等)或者在群面中可以发挥什么作用(有运营实习经验,可以为后期运营模式提些建议等等);最后可以补充一句,希望可以在这场群面中和大家各自发挥所长,做有效的输出之类,体现你是一个有团队精神的人。同时,也可以多听听别人的自我介绍,如果刚好有过往经历和群面题目比较契合的同学,可以主动 cue 一下他们,也体现了自己的领导能力。
② 不是 leader / timer / reporter,也一样有可能通过面试。在这三种角色中,timer 是相对比较好把控的,但如果仅仅是报时,并没有在时间紧张时进行推动、把大家引入下一个话题,这个角色也并不加分。群面中大家的讨论非常容易发散,记录的同学往往也是把点进行简单罗列,比较少去关注他们之间的内在逻辑。如果你没有拿到这三个角色中的一个,可以在讨论尝试把大家的问题结构化或者框架化,来体现你的逻辑思维能力,这样也会比较加分。
③ 举手表决是大忌。提议举手表决的情况我并没有在互联网面试中遇到,但是在面试国企中确实碰到了,面试官当场就提醒“注意一下,群面是不可以通过举手表决的方式来统一意见的”,场面一度非常尴尬 orz
④ 遇到两方僵持不下的情况,需要及时做推动。常见的话术是:
我同意刚才两位同学的发言,其实是从不同角度对问题进行解读,但现在由于时间限制,我们需要进行下一步的讨论,不如先从***角度切入(这里讲出你的理由),大家认为可以吗?
一般来说,大家都还是蛮有大局意识的,毕竟如果得不出统一方案,真的有可能全组凉凉;所以除非碰到特别杠的同学,大都还是可以顺利往下推进。
⑤ 在群面中一定要多说。有很多群面比如百度 aidu、京东管培的人数非常多,一场可能有快 20 人,在这种情况下,暂且不论你输出的有效性,只有多说话才有可能在这么多人中被面试官关注(默默吐槽一句这样的选拔方式,也太不科学了叭) 。
四、暑期实习 & 秋招面经(腾讯、阿里、百度、美团、旷视)
为了不使这篇文章看起来过于臃肿,面经更在了这里:https://www.nowcoder.com/discuss/1019061
五、 其他
1. 关于内推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大家对于心仪的公司,投递的时候一定要找内推!一定要找内推!一定要找内推!内推的好处主要有两个:
① 找认识的同学可以直推到部门,省去简历筛选 + 等捞的环节,直接发起面试;
② 内推人可以帮忙查面试进程、每个节点对应的人是谁,过了的话可以帮忙催着推下一步流程,没过的话也可以催着释放简历、不耽误被下一个部门捞。
我原来只认识到了第2点的重要性,对第1点是否直推、是否免去简历筛选比较无感,潜意识认为我这个简历应该还是能通过筛选的(后来被盲目自信疯狂打脸),所以投递的时候基本就是找同学要了内推码甚至是在牛客上随机找一个。
但我正式秋招的时候发现,发现由于产品同学普遍实习经历很多、简历很优秀,在供给明显大于需求的情况下,有源源不断的优秀简历补过来,简历是否被看到、是否被捞就是个玄学;而且很多部门在暑期实习转正完了之后 hc 变少了,所以秋招面试机会也不是太多。结果就是,我在秋招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因为还在被捞的阶段、没有面试而非常焦虑,每天不断刷新官网进度、在牛客上找各种同学帮忙内推,但最后结果都是说我已经内推过,他们那里无法操作,简直就是血泪的教训 orz
所以这里建议大家,在一开放官网的时候尽量找好内推的人,争取内推到组,免去泡池子这一阶段,能有效地避免焦虑 / 减少拿 offer 的时间;同时投递也要尽快,互联网不会像国企一样慢悠悠地在截止日期之后才筛简历,hc 就这么多,招满了就没有坑了。
这里附上部分大厂的投递 & 内推 & 笔试机制,仅供参考。
字节:
- 可以投递针对到部门的岗位,一次可以投递两个,相比统招统分来说,能够更了解到业务情况,内推人可以看到对应的部门 hr。如果太久没有发起笔试、流程也未结束的话,可以麻烦内推人去催催。我当时就是第一部门十几天都没动静,后来内推人反馈说是部门突然不校招了(蛮坑的),就及时把我简历释放到下一部门了。
- 笔试是每道题限时的行测题,个人觉得字节对笔试成绩还是比较看重的。
阿里:
- 阿里的暑期实习各部门抢人非常严重,会在各个渠道发布内推信息,可以多投。往往都是几个部门一起走流程,会给你发内推邮件确认,有的甚至官网没有进度就开始面试了,但最后只能选择一个部门继续后续流程。
- 笔试是比较简单的行测+性格测评,个人觉得不是很重要,有时候没有写笔试也会发起面试流程,只是在最后拿 offer 前做完就好了。
- 阿里暑期实习转正率是非常高的,如果因为有事情没有去实习,也可以在秋招时走部门直通车,周围通过直通车拿到 offer 的例子非常多。
腾讯:
- 不是太了解腾讯的内推机制,但感觉捞人十分随意,我投的 pcg 但是被 wxg 捞过......以及捞人不是很看 base,一定要一开始就问清 base 在哪里,不要面完才发现自己想在北京工作结果部门在深圳。
- 有多次笔试机会,以最新一次笔试成绩为主,但是笔试成绩仅仅是参考(甚至可以不做),题型是行测 + 问答,感觉行测会比其他公司难一些。
百度:
- 百度内推仅限提前批,正式批没有,分为产品经理和商业产品经理两大类。内推有两种方式:1.定向内推到部门 2.填写内推码, 但还是统招统分,所以想内推到部门的小伙伴一定要联系好部门,不要自己填内推码,不然部门就没法操作了。
- 百度笔试是行测+问答,我当时答得不是很好但也通过了,问答基本不可能一个个看答案,多写就完事儿了。
- 这里想多吐槽一句,百度的校招流程太太太太拉胯了,非常喜欢各部门分别捞人、不走流程,我总共面了六次三个部门,其中有一个是 aidu 项目,二面说通过之后再无下文,官网也没有流程......百度对于群面似乎不是太重视,一场十几个人,我有次进去面了十分钟就退出,最后居然也通过了。
- 按 21 年百度的情况来看,暑期实习的同学是要和秋招同学一起竞争 offer 的,而且在秋招面试的时候,面试官基本都会问到是否可以提前去实习(这里还听过不去实习就不发 offer 的),体验不是很好。
快手:
- 快手投递时是按照策略 / 用户 / 平台这几类岗位去招人,统一都是 hr 筛人,不能内推到部门,所以内推可能是这几个大厂里最不重要的......内部同步的原因是说为了高效,不希望大家在内推上花费太多时间,所以内推人基本获取不到什么有用信息。
- 我暑期实习是直接投递到部门邮箱的,没有笔试环节;秋招正式投递时是有笔试的,题型只有行测。
- 21 年快手的 hc 非常少,而且暑期实习的转正也需要重新面试,和秋招的同学一起比较,比如我们部门十月初都没有出留用结果……
美团:
- 美团可以投递到事业群,在这一段时间内只有该事业群可以看到你的简历,如果长时间没有发起面试的话会流转到公共简历池。如果你发现长时间没有发起面试,可以给校招组发邮件确认是在哪个事业群的哪个部门(有时候可能是被某个部门锁住了);如果你希望某个其他事业群的人捞你,需要先发邮件更换事业群,对方才能看到你的简历。
- 笔试基本都在周末,只有行测,笔试是后续发起面试前的必要步骤,一定要尽快做。
- 21 年美团暑期转正率很高,算是各个大厂里比较友好的了。
2. 关于心态
之前听过师兄师姐的就业分享会,普遍会提到秋招是一个磨人的过程,在体力和心理上都会比较煎熬。我自己就是一个略微坎坷的例子,暑期实习前在当时的公司实习了6个月,因为很喜欢部门的氛围,所以在确定了有转正 hc 之后拒绝了 BAT 的暑期实习 offer,但在七月份得知由于一些架构调整、最后转正 hc 没有了。匆匆忙忙地转投了快手之后入职,但因为实习时间太短同时部门竞争很激烈,加之今年快手普遍 hc 非常少,所以放弃了留用考核转投了其他部门。
So,结果就是,我在秋招基本是从0开始。会有一段时间特别焦虑,其他同学大多已经有了暑期转正的结果,但我这边各个大厂的流程都十分缓慢,每天都在不断登官网、看是否有新进度,却基本一无所获。后来一想,这时候其实除了不断打磨自己准备的问题,其他做法都是徒劳,不会有任何收益。所以大家如果陷入这样的困局,不妨先好好准备下面试,或者跳脱出来干干其他的事情,也算是换一个心情。
所以关于心态调整,有这样几点可以分享:
① 尽量尽量在暑期实习转正,在有保底 offer 的时候心态会平和一些。我当时暑期实习找得十分顺利,所以后来 hc 被鸽的时候,虽然有点不爽,但整体还是比较平和,以为秋招会像暑期这样顺利,但后来发现秋招竞争程度远高于暑期。很多大厂暑期实习的转正率还是很高的(阿里、美团等),一定要把握好这个机会,早日上岸。
② 找好内推,争取定向到部门。捞简历是个玄学,没有被捞绝对不代表你不优秀,但确实没有发起面试的话,后面能力的展现都是个空谈。为了避免这个无意义并且焦灼的等捞流程,尽量内推到部门,被挂的话也比等捞要干脆利落(bushi)。
③ 福祸相依,短期的损失放在长期来看可能是个好事。高中年级主任总会说“一切是最好的安排”,虽然听起来有些鸡汤,但确实某些时候错过了并不是坏事。秋招凭借的是实力加运气,你永远不知道会不会有下一个转机等着你,so 保持心态平和,认真努力的人运气都不会太差~
3. 其他碎碎念(太长可不看系列)
① 在没有最终确认前不要把话说得太死,给自己留些退路。看起来冠冕堂皇,实际就俩字:养鱼。秋招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公司会给候选人一个个排序等位,我们当然也可以海投之后再给公司排个序。尽量不要拿到一两家就开始躺平,一个是你无法确定手头的 offer 会不会突然凉掉(见过 tx 云证之后突然挂人的),另一个是你需要拿一些同样等级的公司 offer 来谈薪资,不然在开奖的时候就会很被动。我现在就比较后悔当时因为业务不喜欢而直接拒掉某大厂的直通车,秋招再投其他部门也一无所获(周围有很多直通车拿 offer 的例子)。在开奖前不要轻易拒绝面试或者 offer(肯定不会去的除外),给自己多留些退路,看看周围的大佬们都在集邮呢(bushi)。
② 找到求职方向相似的小伙伴,并肩战斗。产品求职是很需要一个社群氛围的,除了分享岗位信息、面经之外,也可以互相进行单面和群面的 mock,这里强烈建议大家在正式秋招前多 mock 几次(尤其是群面),在实践中找出感觉。这里也想感谢一下一起从暑期实习到秋招的三位小姐妹,大家在小群里互通信息、互相鼓励,讨论对于某个问题的回答方式,最后也都成功上岸~
③ 秋招靠的是实力+运气,没有通过真的不代表你不优秀。秋招结果的影响因素真的很多,可能会遇到一系列稀奇古怪的操作——
面试时聊的很好,流程推进过程中部门进行实习转正答辩,转完正发现没有额外的秋招 hc,候选人被挂掉;
面试官迟到 / 全程压力面 / 不断质疑你做的事情、在你没说完话的时候打断你 / 看电脑敲键盘不认真听你的回答 / 问些非常宏观的问题,你反问之后也没有给出很好的答案;
捞人的时候不看候选人的意向 base,面试时候发现 base 不匹配,候选人被挂掉;
觉得候选人实习公司换得太多太频繁(平均四个月左右,且都是大厂),候选人被挂掉;
面试官一些窒息觉得有被冒犯到的言论:你这个做的没啥意义啊 / 你觉得你做的这个事情,换一个人能做吗 / 我没太理解你做的事情,我觉得你没讲清楚。
想要说明的是,确实会存在部分面试官素质+水平堪忧的情况(危险发言),这些操作可能会让我们怀疑人生;以及能不能被一个好的业务捞起来、面试官是否尊重候选人真的是个不确定的情况,如果真的不是我们自己的原因,不妨就和周围人吐槽吐槽、然后换个心情准备下一场面试,不要轻易怀疑自己的能力。
④ 注意复盘。这里推荐飞书的飞书妙记(前字节人表示飞书 yyds),可以录音+语音转文字,对于后期复盘非常友好。在初期的时候,我们可以关注下自己对于实习经历的描述是否还有需要打磨的地方;这方面没问题的话,可以关注下有没有自己之前没关注、但是面试官问到的点,以及遇到一些发散题的时候怎么构建一个通用的答案框架。复盘是一个蛮耗时的事情,在后期我发现在面试过程中遇到的产品常见问题就那么多,也不是每个面试官都擅长深挖,所以已经比较难有新的收益了,所以就没有花那么多时间在复盘上面了。
碎碎念写了非常多,算是给自己的产品经历画一个小小的句号(由于种种原因,以后转去银行了 hhh)。在产品卷来卷去也有一年多,感谢给了很多有用经验的产品前辈以及一路同行的小伙伴们,希望大家看完可以有所收获,集齐大厂 offer,成功上岸!
#产品##产品经理##秋招##2021秋招##面试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