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中要不要和领导保持距离?
分清楚事情的主次
与老板开会,给领导做方案汇报,与业务对需求,做产品设计,写需求文档,需求评审,与ui讨论,与开发讨论以及解答测试的疑问等等...产品经理最需要的技能是——72变;一天的工作大致如下:参加会议8小时,做产品设计2小时(加班),你是不是也是这样呢?
面对这一堆杂七杂八细细碎碎的事情我是这样做的。
1.老板的事情排在第一位,不要问为什么。
2.做好时间划分,重要会议时间节点排除外,先把紧急度高的事情做了,期间不接所有开发和测试的问题,答疑时间安排在十一点之后。
3.按交付时间做倒叙排,距离时间越近的排在前(要是有老板或领导插事情进来,那对应做一下调整)。
4.会议时间安排通常安排在下午。
要保持热情
要保持热情,这是带我入门产品的导师交给我的道理。
导师曾对我说:“我没感受到你对产品表现出来的热爱,你要去培养自己兴趣,找到自己的热情所在,不管是做产品还是做运营,找一个自己喜欢的慢慢的坚持下去,热爱会让你有动力。”
产品大部分的工作时细碎繁琐,要学会在这些细碎的小事中找到乐趣所在,做完一项to do list也是满满的收获呀。
向上管理
谈到了解和老板这个话题上,我有很多故事要跟大家分享。
我跟领导的距离感比较近,私底下大家也都当朋友处着,关系挺不错的。
但职场中有个大忌是:不要跟你的领导或者老板走的太近,更不要跟他们做朋友。我算是犯了职场中的两个大忌了。
但这并不是件恐怖的事情;我还是从这样的关系中受益颇多,不过我常常会丢掉一些分寸,在他们面前随意了些,就你很随意,大家也都很随意,听起来是没什么毛病,可别忘了他们本身不是随意的人呐。
除此以外,你还需要知道他们什么时候切换身份与你交流。有些时候反转来的很快,上一秒大家还在说说笑笑,下一秒就是重点需要记笔记。
沟通能力
不要被眼前的小事所局限
这个bug改一下,那我把他做为需求你改一下吧
我曾经因为跟项目之间合作不愉快无数次想过离职。
大概有一个月的时间自己无法排解工作上带来的不愉快。我特别幼稚的想过我不屑与这样的人为伍,我要与优秀的人共事。
最糟糕的就是这一个月的时间中情绪管理失控了,在工作中发生过好几次激烈的争吵。尽管同事们都支持我觉得项目处理事情及能力有问题,但反观这一场场的闹剧,个人反思一下还是自己格局小了,自我认知还是太少了。
尤其是离职的想法,想想真是太可笑了。
再看看我的处境,独自负责公司几条线的产品设计,业务能力强,跟各业务部门经理合作愉快,得到老板和二把手的赏识,同事间相处非常愉快,掌握产品话语权,加薪也轻松通过了。
若因这点小矛盾就离职了这不是因小失大么?没人会因为芝麻放弃西瓜吧。
总结。个人的大局观,情绪管理上修炼还是不够,处理事情手法稚嫩了些,也给大家做前车之鉴。
认清自己很重要
认清自己是最近跟朋友聊天后才开始注重的。静心想了想,对自己的认知太少了。
1.不要勉强自己
在我决定回到老家工作的时候,我就做好了与产品说再见的准备。庆幸的是进了家还不错的互联网公司,不过这一年时间里思绪一直在考编和做产品间拉扯,而这一年间里我也没有错过一场考编考试,只要我符合条件的我都去了。
考试基于几个原因:其一宇宙的尽头是考编;其二产品这个工作不是长久之计;其三纯粹是不想错过任何一个机会,万一就上了呢!
同时内心也有几个声音在撕扯:对产品的不甘,对考编的无奈;对产品的那一点点不甘心一直在质问自己:“考上编制了,你会放弃产品吗?“
此刻我会坚定地说:”不会。“
2.找到自己的晋升之道
我一直很介意产品这个岗位没办法向像别的岗位一样通过考证或者考试得到晋升;因为定了级别或者证书以后,你可以很明确的知道你看多少本书,学多少内容后你就会升级。
倘若你公司的产品平平无奇,岗位没有明确的晋升机制,大家都是产品经理,大家也做的还可以,一年半载后,你就会想我到底是什么段位,到铂金了吗?如果到了,那岂不是大家水平都差不多?都差不多是不是就意味着可以被取代?多细思一下你就会明白自己该干嘛了。
拿我自己来说,我现在的公司是国企背景,我在下属互联网公司。
总部是体制,子公司是互联网,所以进了这家公司后还有考编制的想法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公司的产品结构是:老板->产品总监->产品经理->产品助理。
我处于食物链的底端,我也大概摸到了晋升的道了,我距离上一级也就差个7,8岁吧,距离上上级老板不干了也得按编制排,下辈子看有没有机会吧。
所以,我觉得我的晋升直到无望了,我也没有抱太大的希望,一边工作着一边给自己找退路,
直到最近我放下了考编,思考自己的产品之路时。我拷问我自己:为什么要给自己设限,为什么晋升一定是岗位上的,就不能是个人能力纵向上的晋升吗?如果产品纵向能力晋升到老板的位置,还会在乎在一家公司的岗位晋升吗?
认清自己所处的位置,专注在热爱的事情上,脚踏实地的去干事,提升个人的能力和价值,终究会晋升为老板的,毕竟核心竞争力才是王道。
#面试复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