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PM暑期实习面经
本次面试被捞的是STCA,面试完后好多天分享一波面经与应对思路
一面
1.自我介绍(中英皆可,我选的英文)
介绍完后面试官询问我是否选择面试语言,我说都可以后面试官切换为中文
2.开始简历面
- 介绍一下前一段实习的主要工作内容以及你的主要职责?
- 接下来二十分钟对我简历中提到的算法优化、crowdsourcing以及主要for的产品的功能feature
- 产品定位人群及依据、主要的数据指标纬度以及为什么(实习所在产品组)
3.你认为产品经理的作用是什么?
我根据面试官的可能潜在偏好以及自己的经历,回答的的是:产品经理始终是用户或客户需求的代言人,之所以不可或缺也在于此
4.以下针对我说的“需求代言人”开始一些列针对需求的提问
- 具体指哪些需求,是否有自身经历印证这句话?
- 一般会用什么方式调研需求,如何知道自己调研的需求代表用户?
- 如果每天都会收到大量用户需求反馈,你会怎么做?
- 如果需要跨部门合作,却发现合作的部门不配合了,你会怎么处理?(在这里假设了具体情景与具体合作点,但是权衡认为有透露具体业务的嫌疑,所以隐去)
5.反问:
- 纯文科背景如何补足短板,只看技术文档是否能满足需要?
- 关于业务组主要的工作内容的反反问
三面
此次面试单刀直入,没有自我介绍没有反问,全程问项目
1.实习与实践中最shinny的点是什么?
这个问题我回答的很不好,因为我讲的经历主要想突出领导力,但是忽略了这个项目本身跟产品联系不大,导致我后面十分钟非常被动
被追问的大概是:工作主要OKR,是否达到OKR,回答没有后追问如何改进,再追问理由,有三分钟在challenge改进方案的逻辑
2.开始倒叙问简历经历,大概问了的有主要工作内容,我的职责,有的insight,会挑具体的项目追问,例如:
- 在一次需求调研项目里,调研组内产品的产品策略可行性,我的调研结果是否;追问了为什么是否定的,依据是什么,如果忽略当时的不足一定要落地会增加哪些功能?
- 我提到的实习中一个难点是权衡产品方案,问如何权衡功能点,依据是什么,我说主要依据是算法模型实现难度,追问当时如何评估技术实现性与功能需求点的?
问完经历小小break了一下,问需求侧、技术侧、数据侧或运营侧我会更偏好哪个
3.我最喜欢的产品
我说的是Notion,很遗憾太冷门了面试官没听说过。
我说最打动我的是双链笔记带来的信息整理逻辑变革,类比了印象笔记的信息树;面试官追问有哪些具体的能凸显这个功能优越性的例子,紧急思考阐述了我认为可能会带来holistic learning的启发的场景
4.如果要给office加一个personalized的feature,会加什么?
之前没get到personalized是什么意思,说了一个个人需求场景被否了,我询问具体到底指什么,面试官接受后差不多确定是算法推荐功能,所以举的例子是模版。
说完面试官就说面试结束了,没给我任何反应机会就立刻下线,速度干脆利落到让屏幕另一端的我不知所措hhhhh。
第一次做相关分享,不太清楚忌讳,不过感觉似乎没有太犯忌讳。我的面试基本全程在问简历,所以给大家的唯一建议就是好好准备简历哦!
攒个人品,顺便回答一下可能有的评论区问题~
#微软暑期实习春招##微软##面试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