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复:人生之路,就在于你的每一次选择中

捣蛋的小皇帝、 11 岁的留学生、奥巴马的大学同学、 26 岁的副教授、青年导师和网络大 V 、 33 岁的苹果副总裁、谷歌中国的创始人、创新工场董事长……李开复有着太多传奇的经历,为了他,两家最大的 IT 公司曾经对簿公堂。而他的每一次人生选择,都是一次成功的自我超越。

人生的道路上总是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选择,有时候,老天会拿砖块拍你的头,但不要失去信心。你没办法预见人生每一个抉择将如何联系,继续走下去的唯一理由,就是做你爱做的事。

李开复人生第一个选择是上大学。当时在美国最被认可的两个职业是律师和医生,但他在哥伦比亚大学读了一年法律后觉得十分枯燥,也在课堂上睡觉。

后来,当李开复接触到计算机的时候,发现它不仅仅是一个编程问题,在不久的将来,它有可能帮助人扩建他们的思想。于是,他义无反顾的选择了后者,李开复想去改变这个世界,去挖掘去发现自己存在的价值。

博士毕业两年后,李开复以一个程序员的身份进入了苹果公司。从未想过进入管理层的他做到副总裁的位置。

我之所以选择进入管理层是因为我觉得,个人的力量还是很小的,当你成功带领了一个团队之后再做出的贡献就会比较大。这是李开复人生的第二个选择。

九十年代初,在大陆青年都争着出国,抢绿卡的时候,李开复却离开美国,来到北京,所有人都觉得他好傻。当李开复进入微软,与许多中国青年们交流后,发现大部分学生希望成为躺在那就会有大把钱花的人。

于是,他决定给中国青年学生写七封公开信,告诉大家其实人生在世,不只是为了财富,还有你的兴趣、爱好和发展。这是他人生的第三个重要的选择。

2005 年,谷歌准备进入中国,李开复想跳槽,结果东家微软十分生气,把他和谷歌告上了法庭,指控其违反了竞业禁止协议。

微软甚至花费上千万美元雇用顶级的律师来阻击李开复,媒体也质疑他的诚信。李开复用上了自己所有的法律和计算机知识,坚持之下,官司取得了胜利。这是他人生的第四个选择。

李开复最重要的选择是在 2009 年,他毅然辞去了谷歌全球副总裁的职位,紧接着创办了创新工场,为众多年轻人提供创业指导。

在其平台上,超过半数的创业公司获得下一轮融资或被并购。创新工场为后续的孵化器提供了样板和模仿的对象,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中国的创业环境。在此之前,许多人的创业都是单打独斗。

李开复曾经说过:当我个人碰到人生重要的选择时,我一直信奉三个做事原则

有勇气来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代表了用西方式的积极进取的心态,以永不放弃、永不消沉的主动人生态度,鼓励我们靠自己的努力达到目的。

有胸怀来接受不可改变的事情。代表了用中国式的谦恭谨让的度量来培养自己的修养,学会承认和接受真实的、不完美甚至不公正的世界。

有智慧来分辨两者的不同。就是要求我们使用自己的智慧,主动发现并选择最完整、最均衡的状态,并通过这一选择获得成功。

01 有勇气来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

进入大学的时候,我踌躇满志地进入了法律系,因为我天真地认为自己有很高的政治天赋。所以,大学选专业时,我选读了人文学院,我觉得自己将来一定要做一位律师或一位政治家。

不料,情形完全不像我想的那样。我在专业课上提不起精神,成绩也不好,最令人沮丧的是,我感觉不到激情和动力,甚至想把枯燥无味的课本扔到教授身上。我在这个领域没有什么出众之处,既没有那种炽烈的热爱,更没有献身的欲望。

最终,我认定那不是一个合适我的行业,于是我决定放弃政治和法律专业的学习。很幸运的是,学校允许学生转系,而且,我当时已经找到了自己的最爱——计算机科学。

我并不因为已经花费了一年的时间而懊悔。我认识到,那不是我想从事的事业,我没有在那里用掉我的半生甚至毕生的时间才是我的幸运。所以,我勇敢地放弃了原来的专业,开始了我在计算机领域的崭新人生。

我的另一次的放弃是在卡内基"梅隆大学教书时,放弃了两年的年资而加入了苹果公司。虽然我一直把我的老师当作楷模,而且又有幸任教于世界顶尖的计算机系。

但这些事情对社会的价值并不是那么直接。我希望去做一些直接有益于社会的事,比如研发一种很多人都会使用的技术或产品,或是去帮助学生发掘他们的潜力。

所以,当苹果电脑的一位副总裁对我说“你要选择终身写些没有人读得懂的论文,还是要选择改变世界”时,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改变世界。我的感觉就像是获得了自由。

加入Google后,有许多记者问我:“在微软你有七年的人脉,有比尔·盖茨的信任,就这么放弃了,你不觉得可惜吗?”确实,这些是很有价值的东西,但是当我看到有回到中国再一次创业的机会,当我看到一个互联网时代创新模式的产生,我发现,创立Google中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机会。

于是,就像我在“追随我新的抉择”中所说的:“我有选择的权利——我选择了Google。我选择了中国。我要做有影响力的事——在中国,我能更多地帮助中国的青年,做最有影响力的事。我要成为最好的自己——在Google,我能经过学习新的创新模式,成为最好的自己。”

同时,我放弃了在微软的人脉,放弃了继续与比尔·盖茨工作的机会,放弃了那安稳的工作,放弃了那“世界第一大IT公司”的荣誉。

我人生中这几次勇于放弃的经历,都使我更加清楚自己的追求和兴趣所在,也使我更有激情去从事自己喜爱的事业。勇于放弃不意味着失去,而是有勇气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

02 有胸怀来接受不可改变的事情

当我们在做出抉择后,应当坦然面对可能发生的任何结果,既不要因为抉择正确而欣喜若狂,也不要因为抉择失误而悔恨终生。

无论你的抉择正确与否,无论它的结果如何,已经做出的决定就无法收回了,你只有坦然接受它,或者在今后想办法补救。对于已经发生的事情,或者自己已经无法控制的事情,任何担忧或悔恨都是多余的。

与其把时间花在无谓的焦虑上,倒不如把这些东西“轻轻”放下,然后一身轻松地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

在微软公司的某个部门里,有一位霸道的经理J,他刚加入公司就拿下属开刀,总是找些莫须有的罪名遣散一些能干的职员,以便把队伍换成“自己人”。

当时,J部门里那些可怜的下属常常来向我求救。有一位名叫S的下属在收到J的处分后向我表明,他可以用证据证明自己没有做错任何事。于是,我帮S上诉到J的老板那里,在铁证之下,S得到了一个新的工作。

但另一个下属D的境遇就完全不同了,他的处境非常艰难,因为J这次在D的计算机里埋下了伪证,然后以受贿为理由解雇了他。我曾多次与D沟通,相信他是被冤枉的。但在证据之下,我无法为他伸冤。

尤其是,我当时刚加入公司不久,还没有足够的职权和信誉来干涉别的部门的事情。经过“重重”的分析,我决定不向任何人提起D的事情,只是看着他一身委屈地离开公司。

事后,有朋友问我:“你难道不会因为自己的文凭无法给S和D争取同样的待遇而懊恼吗?”我回答说:“虽然我对无法挽救D感到万分遗憾,但我必须看清楚,什么事是我无能为力的。

而且,既然已经决定不能帮助他,我就只有‘轻轻’地放下这件事,多想无益。我应该把精力放在我的工作中,这样,也许有一天,我就可以有足够的职权和信誉来帮助其他人。”

让人欣慰的是,多年以后,J被公司解职,S和D则都在新的岗位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03有智慧来分辨两者的不同

在面临选择而感到不知所措的时候,我会用一个特别的“报纸头条测试法”来检验自己的言行。

所谓“报纸测试法”,就是在事后想一想:明天,如果在一份你的亲朋好友都会阅读的报纸上,你做的事被刊登为头条新闻,你会不会因此而感到羞愧?会不会无法面对自己的良心?如果不会,你做的事才对得起你自己的价值观。

我在苹果公司工作时遇到了公司裁员,当时我必须要从两个员工中裁掉一位。

第一位员工毕业于卡内基·梅隆大学,是我的师兄。他十多年前写的论文非常出色,但加入公司后很是孤僻、固执,而且工作不努力,没有太多业绩可言。他知道面临危机后就请我们共同的老师来提出希望我顾念同窗之谊,放他一马。

另一位是刚加入公司两个月的新员工,还没有时间表现,但他应该是一位有潜力的员工。

我内心里的“公正”和“负责”的价值观告诉我应该裁掉师兄,但是我的“怜悯心”和“知恩图报”的观念却告诉我应该留下师兄,裁掉那位新员工。

于是,我为自己做了“报纸测试”。在明天的报纸上,我希望看到下面哪一个头条消息呢:

(1)徇私的李开复,裁掉了无辜的员工;

(2)冷酷的李开复,裁掉了同窗的师兄。

虽然我极不愿意看到这两个“头条消息”中的任何一条,但相比之下,前者给我的打击更大,因为它违背了我最基本的诚信原则。如果我违背了诚信原则,那么我既没有颜面见到公司的领导,也没有资格再作职业经理人了。

于是,我裁掉了师兄,然后我告诉他,今后如果有任何需要我的地方,我都会尽力帮忙。

一个人甚至要同时具备多种看似相互矛盾的品质,才能在复杂的境遇中因具体情景不同而运用正确的一种。

用智慧在各种看似矛盾的因素之间主动选择“完整”和“均衡”,这是“选择成功”的最大秘诀。

全部评论
人生之路,就在于你的每一次选择中
点赞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2022-02-08 16:02

相关推荐

像好涩一样好学:这公司我也拿过 基本明确周六加班 工资还凑活 另外下次镜头往上点儿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评论
1
1
分享
牛客网
牛客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