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千份简历中总结出的写简历三大误区
我在软件研发领域从业7年,最近两年开始承担面试的职责,到写本文为止(2020.11.15)面试的候选人超过了200,期间翻阅过的简历至少有一千份。我关注的候选人都是容器平台方向,覆盖了开发、测试、运维和前端同学。最近的计划是写一系列求职相关的文章,今天是第一篇,分享写简历的三大误区。
简历的目的是吸引对方给出面试机会,求职者需要在简历上呈现出自己与岗位相匹配的能力,与同期候选人进行竞争并胜出才行。找工作就像追女孩子,优秀的女孩子不乏追求者,要想脱颖而出,需要给对方留下非常好的第一印象,才能获得后续进一步接触的机会。见字如面,简历就是你留给面试官的第一印象,所以非常关键。一个好的简历不仅能体现出自己的技术实力,更能体现出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还能反映出行事风格。
1. 列了经历却没有体现出能力
这个是最常见的问题,现象是流水账般按照时间倒序写了工作经历,却没有描述清楚所做事情的难点和最终取得的效果,进而体现不出自己发挥出的价值和能力。做同样的一件事情,在不同的背景下,挑战是不一样的。比如同样是实现一个容器平台,在大厂和创业公司,在团队初创期和稳定期,所遇到的挑战和使用的方***是截然不同的。
写出自己所做项目的效果,就能带出自己的成就。简历中少用带感***彩的无法衡量具体效果的副词、形容词,多用客观易衡量的数字和名词。比如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全部都是名词描述,读完之后一副具象画立刻出现在眼前。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如果想表明自己有很强的编码能力,不如直接说项目中哪些模块是自己设计、实现的,上线后效果怎么样,出现过哪些具体问题,如何解决的。还可以拓展一下,如果再来一遍,会做哪些改进;如果想突出自己的架构能力,可以说明当时的实现方案考虑了哪些因素,做出了几个方案,各自的优劣势是什么,最终方案是如何确定的。
2. 只写了自己擅长的,没写岗位所需的
人很容易在自己擅长的方向上打转,就是拿着锤子找钉子,忘了去匹配这个岗位实际需要的能力。我遇到过一个测试方向候选人,由于Ta之前是做开发方向的,所以简历和面试中主要侧重在讲之前的开发经历,这样显然是不合适的。同样一个职位,一般初创的团队更看重候选人的动手能力和潜力及稳定性,而处于稳定期的团队则会看重候选人是否有相应的领域知识,是否能解决系统维护阶段出现的复杂问题。因此就如同打开每个人手机上的淘宝页面,展示的都是个性化推荐一样,候选人需要根据公司、团队、职位的不同,有侧重点地准备简历。
还有人会问,如果想换方向,简历应该怎么写?比如过去项目经历会和目标职位初看起来不是很匹配。此时需要认真分析做过的项目,萃取出与新领域***享的技能,然后在简历中着重体现这些能力。犹如冰山模型一样,平常面试考察的领域知识其实只是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是可以快速学习到的。好的面试官一般都会侧重冰山下的软实力部分,比如思维方式、协作能力、全局观念等。但我们不能等待面试官的挖掘,需要自己事先凝练到简历里。
3. 夸大事实
典型的例子是写自己负责了某个大系统的设计和实现,但是逐步深入考察后发现候选人只是按照架构师的思路实现了其中几个模块。这样会给面试官留下喜大贪功、好高骛远的印象。拯救微软于水火之中,让其再次伟大的 CEO 萨蒂亚*纳德拉说过:
To be a leader in this company, your job is to find the rose petals in a field of shit.
这句话对每个上班族都适用,我们平常大部分工作时间干的事情非常琐碎。写简历,求职面试的时候,就是要在这些狗屎堆里找到玫瑰花瓣。工作中绝大部分任务的价值,从一开始就是已知的。作为开发人员,需要在接到任务之初就问清楚当前任务的业务价值,然后在功能做完上线之后,去追踪这个任务的效果是否达到预期。这个结果不仅对未来写简历有帮助,还可以在年底拿来作为自己绩效的佐证之一。除了这个体现在团队及公司层面的价值外,还有一类价值:做事过程中自我能力的提升。这类价值是需要自己去做总结归纳的。
如果你感觉到准备简历、面试的过程很辛苦,很难,那很正常,因为要把最近一年甚至几年的经历浓缩一下,如同在沙堆里淘金一样,需要好几遍的过滤才能把金子洗出来。比较轻松的做法是定期比如每周总结,看看这周自己的任务完成情况,锻炼和发挥了哪些能力,体现了哪些价值,然后每半年更新一次自己的简历。
欢迎回复你关于简历、面试的任何问题
#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