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 | #小红的树#

小红的树

http://www.nowcoder.com/practice/66ab364d3fba487eb39bd3460fd484c0

开始时考虑的是暴力解法。
构建树的过程就不说了。这里有一点需要注意,题目中的树并非二叉树,只是一个无环连通图,所以树节点中只能设定保存父节点的指针。
在每次统计节点x的子节点中红色节点的个数时,使用一个辅助队列,开始时将x结点入队。进入循环后,查看队头结点是否为红色,然后遍历整棵树的所有结点,当遇到父节点指向队头结点的结点时,将其入队,重复以上过程,直到队空。
这种遍历思想是层序遍历的遍历思想,既然无法通过子节点来深度优先遍历,那么就用层序遍历的方法实现遍历统计。这样做确实没有用到动态规划的思想,寻找红色结点的时间复杂度为O(q*n^2),在第4个用例(共6个)处超时。看来要AC必须考虑使用动态规划来降低时间复杂度。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vector>
#include <queue>

using namespace std;

struct TreeNode{
    TreeNode* parent;
    bool isRed;
};

int main(){
    int n;
    cin >> n;
    vector<TreeNode> arr(n);
    for(int i = 1;i < n;i++){
        int parent;
        cin >> parent;
        arr.at(i).parent = &arr.at(parent - 1);
    }
    string str;
    cin >> str;
    for(int i = 0;i < n;i++){
        if(str[i] == 'R'){
            arr.at(i).isRed = true;
        }
    }
    int q;
    cin >> q;
    while(q--){
        int x;
        cin >> x;
        x--;
        int count = 0;
        queue<TreeNode*> que;
        que.push(&arr.at(x));
        while(!que.empty()){
            TreeNode* now = que.front();
            que.pop();
            if(now->isRed){
                count++;
            }
            for(int i = 0;i < n;i++){
                if(arr.at(i).parent == now){
                    que.push(&arr.at(i));
                }
            }
        }
        cout << count << endl;
    }
}



动态规划的思想也比较简单。
选择使用邻接表来存储树结构,便于dfs。创建一个一维dp[i]数组来储存以i为头结点的子树中红色结点的个数。通过dfs遍历一次全树,即可将dp数组求出,然后根据输入的x返回对应的dp[x]即可。

这里其实遇到了比较有意思的事。
最开始用动态规划写完后,到第三个用例就超时了。甚至还不如上面暴力的方法。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参考了各位ac大佬的代码,发现逻辑上没有差异。那就只能扣细节了,先将邻接表二维数组table的定义方式改变,改变后第三个用例可以ac,不过第四个用例仍然超时。然后发现大佬们在传涂色信息时用了引用传递,而我用的是值传递,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改为引用传递后,所有用例ac。具体的改变见下方代码。

vector<vector<int>> table(n);//改变前,第三个用例超时
vector<int> table[n];//改变后,第三个用例ac,第四个用例超时

int findRed(int i, string str, vector<int> table[], vector<int>& dp);//改变前,涂色信息字符串使用值传递,第四个用例超时
int findRed(int i, string& str, vector<int> table[], vector<int>& dp);//改变后,涂色信息改为用用传递,全部ac

关于第一个改动使运行速度提升的原因,在查阅vector相关资料后并没有直接的回答。我个人的理解是,vector本身是对数组的封装,其低层实现就是数组,为了保证动态性,执行效率肯定比数组低。第一种定义方式定义了一个二维动态数组,而第二种定义方式虽然定义的也是一个二维数组,但其一维是固定的,一维是动态的,其执行效率必然优于二维都是动态的数组。
关于第二个改动使运行速度提升的原因,我认为是比较显然的。函数在值传递时,为了保护原有数据不被改变,会先创建一个原数据的副本,用于在函数执行中调用,创建副本的操作是有一定开销的。而函数在引用传递时,仅将原数据的地址传入函数的上下文中,其开销远比创建副本来的小,效率固然有明显提升。但这样其实牺牲了数据的安全性,在实际项目中需要斟酌后进行选择。
在之后又测试了将邻接表定义方式改回二维动态数组,而传值用引用传递的情况,结果是在第三个用例处超时。说明动态数组的开销还是较大的,在算法题中还是尽量避免使用vector吧。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vector>
#include <string>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findRed(int i, string& str, vector<int> table[], vector<int>& dp){
    int count = str[i] == 'R';
    for(int j = 0;j < table[i].size();j++){
        count += findRed(table[i][j], str, table, dp);
    }
    return dp[i] = count;
}

int main(){
    ios::sync_with_stdio(false);
    int n;
    cin >> n;
    vector<int> table[n];
    vector<int> dp(n, 0);
    for(int i = 1;i < n;i++){
        int parent;
        cin >> parent;
        table[parent - 1].push_back(i);
    }
    string str;
    cin >> str;
    findRed(0, str, table, dp);
    int q;
    cin >> q;
    while(q--){
        int x;
        cin >> x;
        x--;
        cout << dp[x] << endl;
    }
}
全部评论

相关推荐

目前感觉简历还有很多问题,希望各位能不吝赐教以及非常感谢这位老哥——@黑皮白袜臭脚体育生&nbsp;的项目,学完一遍感觉受益颇丰
小菜鸡只想转正:校友,我的建议是冗余的最好去掉,突出重点,比如985,211双一流的提示,专业技能调整到个人项目之后的位置。专业技能感觉写的太细了?占用篇幅最好腾出一点给项目经历,如果没写手机号和邮箱,记得加上。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02-15 09:23
已编辑
深圳技术大学 Java
德勤 后端 OC 实习140/天,转正税前7k
恶龙战士:不如码农烧烤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2024-12-27 23:45
已编辑
三江学院 Java
程序员牛肉:死局。学历+无实习+项目比较简单一点。基本就代表失业了。 尤其是项目,功能点实在是太假了。而且提问点也很少。第一个项目中的使用jwt和threadlocal也可以作为亮点写出来嘛?第二个项目中的“后端使用restful风格”,“前端采用vue.JS”,“使用redis”也可以作为亮点嘛? 项目实在是太简单了,基本就是1+1=2的水平。而你目标投递的肯定也是小厂,可小厂哪里有什么培养制度,由于成本的问题,人家更希望你来能直接干活,所以你投小厂也很难投。基本就是死局,也不一定非要走后端这条路。可以再学一学后端之后走测试或者前端。 除此之外,不要相信任何付费改简历的。你这份简历没有改的必要了,先沉淀沉淀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评论
3
收藏
分享

创作者周榜

更多
牛客网
牛客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