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招行测认知能力测验之①如何破解数字推理类测试题?

校园招聘(秋招春招),最为常见的认知能力测验,这里整理分析关于认知能力测验的系列文章,希望能帮助大家顺利通过认知能力测评,找到自己心仪的工作,创造不易,谢绝转载。

数字推理测试,是我们在求职中经常会遇到的一类题目,有时候出现在认知能力测验中,有时候也单独出现,这种试题要求被测试者的反应力要快,推理能力也得够强。

如何才能提高这方面的能力? 其实我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唯有多练而已,套用卖油翁的话:唯手熟尔!唯手熟尔!唯手熟尔!





数字推理,其实就是找规律,学过奥数的都知道,找规律算是基本功了,但是找规律也有简单和复杂之分,而认知能力测验中的数字推理,就属于高档版。 比如:

1,3,5,7,9,11,13,15......(单数)

1,5,9,13,17.....每个数等于前一个数+4

1.2.3.5.8.13.......每个数等于前两个数相加.....

1.2.2.4.8.32.......每个数等于前两个数相乘....

规律有很多,但是无非都是加减乘除等数***算的组合,复杂的数字推理,可能就涉及到更多的运算方式,仅此而已


1、熟悉数字推理测试题的题型

如:7,9,-1,5,(),下面选项是4,2,-1,-3。 这种题目都会先给出一些有规律的数字矩阵,然后让参与者进行推断,根据结果进行分数的计取。 7+9=16;9+(-1)=8;(-1)+5=4;5+(-3)=2, 16,8,4,2,这样一分析就可以知道结果选D。

总结下,数字推理可能分为几种,1、挨个对比找规律,或者是间隔一个找规律;2、按顺序两两组合找规律,或者间隔顺序组合找规律。


2、勤加练习,总结规律

试题千千万,题型总是差不多。要说我们把说有的试题都做一遍,显然是不现实的,换个花样能搞出成千上万的试题,我们必须总结题型,举一反三,出什么题没关系,套路总是有限的。

1,2,5,29.....怎么找规律? 这个稍微复杂一点,因为平方运算不常用,我在考虑这种问题的时候,通常是放到最后才会考虑用平方关系。 而这个题就需要用到平方。

5等于1的平方+2的平方;29等于2的平方+5的平方,下一个数字应该是5的平方+29的平方.......

通过加减乘除就能搞定的,那都不算麻烦,一旦用到平方和开根的就会比较费力了,因为数字会比较大。 而我做这类试题的时候,一般是先加减乘除先过一遍,最后考虑平方的关系。

数字之间的规律,通常就是顺序找,或者是间隔找,必成!

再次强调: 多见识不同的题型,多做总结归纳,多刷题才能更健康!


见多识广,题海战术,永不过时。

校招春招秋招社招,在线测评相关的可能还有:职业性格测试,岗位胜任力测试,心理健康测试等等。职业性格测试,可以参考知名的(以下简版仅供参考,实际应用中建议采用完整版)

校招网申测评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

解读校招测评方面内容,包括职业性格,认知能力测验和心理健康测评等。

全部评论

相关推荐

hanliu:1. 排版与格式问题字体与对齐问题:标题和内容的字体大小差异不够明显,无法迅速吸引目光。某些文字看起来有些拥挤(比如校园经历中的“班委成员”部分)。2. 内容逻辑性模块顺序问题:实习经历放在较靠后的位置,实际上这部分内容对应聘来说更重要,建议提前突出。细节表述不够突出:比如教育背景部分的专业课程仅仅列出名字,没有说明自己在这些课程中表现如何或者掌握了什么技能,缺乏量化描述。多余内容:例如“班委成员”和“宣传委员”这类校园经历,叙述过于普通,缺乏和岗位相关的实质性贡献。,建议简写。3. 措辞专业性表达不够精准:例如“协助班长与团支书更好地为同学服务”显得较为笼统,没有实际成果的体现。用词重复:如“学习了焊接”“学习了光检”等重复词语较多,缺乏丰富的动词来展示个人能力(如“负责”“优化”“改进”等)。技能展示不足:虽然列出了UG和CAD证书,但没有明确提到这些技能如何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作用。4. 技能匹配度技能深度不足:虽然列出了掌握的软件和技术,但没有描述技能水平(如“熟练掌握”“精通”),也没有具体案例支持这些技能。缺乏岗位导向性:比如针对机械设计与制造方向,实习经历提到了“E6尾灯项目”,但没有详细说明自己在其中的技术贡献,可能会显得经验描述泛泛而谈。5. 自我评价问题表达空泛:如“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责任心强”之类的描述太常见,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特点。缺乏成果支持:自我评价中的能力没有用具体项目、经历或成就来验证,可信度较弱。 兄弟加油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评论
2
3
分享

创作者周榜

更多
牛客网
牛客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