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群面剖析——如何杀出重围脱颖而出(完)
听说现在的年轻人一听到“群面”就崩溃了。的确,相比于单面,群面是一个不太容易预测和把控的环节,很容易出现意外状况,比如题目天马行空一头雾水,队友不给力场面冷了,或整个场子大家厮杀得不可开交,你插不进去话……别怕,你虚,别人其实也虚。群面的不可控因素的确很多,本节就将教给你,如何在这些不确定因素之下,尽量通过提前准备,将其中70%的因素变成“可控因素”,让整个场子在你的把握范围之内。
本节内容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一、群面中面试官的考察点
二、群面流程与经典题目
三、群面角色及任务介绍
四、面对问题的思维框架
五、实战分享,遇到以下问题该如何解决
一、面试官的考察点
群面,一般是设计在简历和笔试后,一般也是你的第一次面试。对于企业来说,校招投递的简历过多,一个一个面肯定很头大,所以希望先通过群面大比例筛掉一轮。虽然有点“残忍”,但也是现实。
群面确实能看得出一些其他的特质,可能是候选人很难在单人面试中表现出来的。那么我们首先分析一下,群面这个环节的设置,主要是想要考察人的什么能力,面试官在“暗中观察”的过程中,想要挖掘你的哪些能力,以及这些能力在现场你能通过什么形式表现出来。我列了一个表格:
从以上考察点可以看出,一对一的单面挖掘简历过程中,如果你已经准备得比较完备,就比较难看出你的临场应变能力了,所以这也是各大公司偏爱设置群面,让大家“坦诚相见”。
一般来说,群面是6-10人一场,有些同学没有通过笔试的,可能会直接到现场去“霸面”,也有不少公司是接受这种情况的,有HR助理会现场安排“插队”,所以人数也可能浮动,可能上到14人左右。在这里也是给大家一个提醒,平时要多加一些社群,有自己的一群“求职小伙伴”,大家把各类信息互通有无。哪怕没有接到群面通知,也可以直接去现场争取一下,争取了可能不会成功,但不争取但成功率就是0。
再说到群面的淘汰率,我曾经亲历的几场,华为,十几人群面只淘汰了4人,腾讯10人群面进了3人,另一场10人进6人,百度14人进2人。
由此可见,群面不稳定因素比较多,其实也并没有一个特别固定的比例,主要看该组学生整体表现如何。如果这一场大家产生了矛盾争执并且没有很好地解决,直接影响到了pre的结果,那么可能“全军覆没”。但如果某场中大家分工配合得比较好,充分发挥了各自优势,也总结出了优秀结果,那么很可能入选概率就高多了。
再说到群面的淘汰率,我曾经亲历的几场,华为,十几人群面只淘汰了4人,腾讯10人群面进了3人,另一场10人进6人,百度14人进2人。
由此可见,群面不稳定因素比较多,其实也并没有一个特别固定的比例,主要看该组学生整体表现如何。如果这一场大家产生了矛盾争执并且没有很好地解决,直接影响到了pre的结果,那么可能“全军覆没”。但如果某场中大家分工配合得比较好,充分发挥了各自优势,也总结出了优秀结果,那么很可能入选概率就高多了。
二、群面流程与经典题目
1. 群面流程
一般来说,无领导小组的群面流程如下:
常规起下,大家进屋并且围着桌子坐下来时,桌上应该已经准备好了题目和草稿纸,所以一进门大家就可以知道题目是什么。然后面试官会做简单的开场白,并引导大家进行自我介绍。
常规起下,大家进屋并且围着桌子坐下来时,桌上应该已经准备好了题目和草稿纸,所以一进门大家就可以知道题目是什么。然后面试官会做简单的开场白,并引导大家进行自我介绍。
在这里的自我介绍时间很短,大概就控制在30秒,每个人介绍基本的信息,所以不要采用上一节中的模板。但是,“贴标签”这个方法还是非常有效的,找到你的能力最适合在这个场合用到的的“强标签”,这能让大家短时间内记住你,比如你是“创意小能手”,“设计鬼才”,“辩论赛冠军”等等,一会儿大家在混乱的、有需求的环境中,可能会一下想到你,也无形中给你提供了表现的机会。
重点注意,在这里自我介绍时,最好保持注意力听别人讲什么,不要一心低头去分析问题,1来表现出基本的尊重,2来介绍中大概记住一些人的特质,在一会儿群面过程中如果你是leader,就能更有效地去激发每个人的特长,毕竟他们都是一会儿群面中能解决问题的资源。
有些企业的群面会增加额外环节,比如“互评”、“互相淘汰”,这是一个不那么让人舒服的环节,非常容易“内部厮杀”,或氛围尴尬。但在遇到这样的问题时,也别太慌,下文会告诉你该怎么做。
2. 题目类型:
重点注意,在这里自我介绍时,最好保持注意力听别人讲什么,不要一心低头去分析问题,1来表现出基本的尊重,2来介绍中大概记住一些人的特质,在一会儿群面过程中如果你是leader,就能更有效地去激发每个人的特长,毕竟他们都是一会儿群面中能解决问题的资源。
有些企业的群面会增加额外环节,比如“互评”、“互相淘汰”,这是一个不那么让人舒服的环节,非常容易“内部厮杀”,或氛围尴尬。但在遇到这样的问题时,也别太慌,下文会告诉你该怎么做。
2. 题目类型:
1) 互联网商业题目:
- 百度地图要发展五类用户群,你认为该选择什么功能、如何推广?
- 基于百度地图设计社交功能,如何能设计得更好玩?
- 在微信里设计一个支付场景,能让它快速传播
- 百度地图要做国际化,针对出境旅游开发5个功能,如何排序优先级?
- 如何使用互联网,为广场舞大妈提供服务
- 设计一款老年O2O产品
- 给滴滴打车新增一个功能,能让它持续火下去
- 如何用互联网思维救助流浪动物
- 列举出最高品的三个移动端搜索需求,并提出解决方案
2)市场推广题目:
- 某消费品品牌新上了一个新品护发素,应该如何做推广?
- 无人岛的开发与推广
- 给青春偶像剧设计一套微信互动方案
- 给某新出的酸奶设计一套直播方案
- 在今年贺岁场上给某一部电影设计一场发布会,该如何准备?
3)其他题目:
- 5门中学课程排序,优先级及原因说明
- 如果在某大学城开一家咖啡厅,提出6个需要考虑的因素并排序
- 设计一款比大白更受欢迎的家用机器人
- 设计一款智能戒指
- 设计一个在线寺庙
大家不要小看“真题”,和期末考试一样,这些真题都是有极高的参考价值的。建议大家在群面前,“收集题目——分析题目——模拟群面”三步走,多加入一些校招群,多跟进一些论坛更新,可能会有最新的题目共享出来。自己对这类问题可以进行思考,有条件的话拉着周围同学一起进行模拟面试,经过几次演练,慢慢就熟悉了这样的环境,也会心里更有底一些。如果遇上了原题,岂不是更占了很大优势,现场绝不会无话可说。
三、群面角色及任务介绍
一般来说,群面中可能存在以下几个角色:领导者、控场者(计时员)、总结发言者、核心观点提供者。
1. 领导者任务:
- 分析问题,找到问题的症结
- 搭建回答问题的框架,带领大家填充
- 快速了解团队成员的特长优势,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能力
- 推进整个讨论顺利进行
——需要个人有比较好的领导能力、沟通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协调能力
2. 控场者(计时员)任务:
控场者的英文是timer,但是我不想把他翻译成计时员,因为其实他的作用不只是计时员,如果只能告诉大家“讨论已经10分钟了”“只有5分钟”“我们没时间了”等信息,那就并不合格,控场者更是要把控整场讨论的节奏。
- 分配时间、把握时间
- 把控整个讨论的方向和节奏
- 遇到无话可说、争执不下、陷入细节纠结、跑题等境地,控场者需要保持冷静,能站在控场者的角度,把大家拉回正确的赛道,同时给出中肯的意见
——需要优秀的项目管理能力、沟通能力
3. 总结发言者:
- 积极参与讨论,深度参与全程讨论,是leader或核心观点提供者
- 思维缜密逻辑清晰,把团队讨论的结果在规定时间内整合发声
- 有较强的应变能力,能回应面试官可能提出的问题
——需要个人有比较好的口才,明了清晰的思维逻辑,优秀的框架思维和整合能力,灵敏的应变能力
4. 核心观点提供者:
如果你没能抢到前述几个角色,
1,避免过于aggressive。有自己的想法是好事,但不要表现得过于坚持自我而不尊重他人,这是在团队合作中的大忌,这样的人一般都不会通过。 2,避免低调不出声,群面时间有限,如果没有有效发言,无法让面试官记住特定的人。 3,避免过于突出自我。如果是领导者角色的话有时候会反这样的错误,把功劳全部揽到自己身上,从开头到控场到发言都是一个人,这样有时会适得其反。作为领导者,可以多兼顾团队成员的表现,对于没有机会发言的同学,能主动引导邀请表述自己的观点,把合适的工作分配给合适的同学,才是好的领导者。 4,避免自我信心不足。有时群面之后面试官会问每个人,如果让你淘汰,你会选择淘汰谁。这个时候无论你表现得好不好,千万不要自己泄气。 这款粉底液,相比于以往的产品,多了一个新的亮点,如养肤/保湿(一般题干中会给出,或者由大家通过阅读材料总结得出) 新产品主打定位是xx-xx岁的xx肌肤女性用户,她们有xx、xx的特点 其他的粉底液优势、劣势、受众群体、方案主题、主要宣传渠道等 根据以上总结出来的产品优势、受众喜好、竞品的参考,脑暴出一个适合新品的推广主题。 根据本品牌的定位、以往定价、核心受众的承担能力、竞品价格等等,有一个定价、折扣策略 根据对受众分析得出最容易打动这批人的渠道,竞品传播渠道的分析 线上:目标女性常用的渠道,如直播、抖音、小红书、微博、微信……等 线下:女白领聚集的小区广告、写字楼广告、公交车、购物商圈……等 (以上只是单纯的列举,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筛选,不一定每个case都要回答这么完全)
剩余60%内容,订阅专栏后可继续查看/也可单篇购买
0基础7天系统全解——市场岗位,笔试面试都在考些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
如果你的规划不清楚,又想找一份高薪有趣的工作,那么市场岗位是不错的选择。可选行业多(互联网、快消、地产),对专业无要求且待遇较高,工作有趣不枯燥,“容错率”也更高,未来可以转行的路更广。 本专刊是适合0基础小白7天入门的计划!日常工作、适合行业、笔试面试常见问题等,相信你看完能胜过90%的人! 适用对象:大部分文科生,希望转行的理工科生,市场营销专业,海外留学生,希望做市场但无从下手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