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留学生求职为什么变难了?
8月19日,全球化智库(CCG)与智联招聘联合发布《2018年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报告显示:海归就业竞争力提升,六成海归月薪6000元以上,但收入与预期矛盾加剧。同时,金融业超过互联网信息技术服务业再次成为最多海归的行业选择。
现在的就业环境是一个相对平等的环境,换言之,留学生不再受到特别照顾,海归的光环正在消失。
当前我国每年有60多万留学生出国,有50多万留学生回国就业,且回国的留学生呈增长的态势。而2018年国内高校应届毕业生预计820万人,再创新高。
海归群体在国内的优劣势明显:“语言及跨文化沟通能力强”是最大的优势,“不了解国内的就业形势和企业需求”是主要的劣势。
“就业难”的问题,如今同样摆在了海归面前。根据海归报告,雇主在针对海外留学生招聘时,对于学历有明确的规定,78%的雇主表示需要硕士研究生学历。除此之外,是否名校毕业、留学学制长短、是否有行业实习经验,都是留学生们回国就业的关键问题。部分企业也偏好本科在国内,研究生以上学历在国外完成的留学生。
留学生求职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
- 求职空档期长,易产生心理焦虑
与国内应届毕业生在大四刚开学甚至大三的末尾就着手准备校招不同,一些留学生,在毕业归国后,发现已经错过了同届的校招时间,毕业时间的差异,导致在一段时间内,留学生只能找公司的实习岗位,等下一届毕业生毕业前,才能正式同公司签署雇佣合同,而这期间的不确定性变多了。虽然大部分企业对于留学生的招聘限制放宽了,但是人们普遍有着“留学生就是好找工作”的刻板印象,而这一点在亲戚朋友中体现得更加明显。这些因素导致留学生们在签约合适的工作之前,有着很大的心理压力。
- 不了解国内的校招流程
国外招聘程序条理化。一般都以“筛选型面试—挑选型面试—实习培训生—正式录用”这一程序来进行,而国内招聘现在一般需要比较复杂的网申过程,以及今年面试明年入职的这一超长空档期。
- 企业与留学生双方信息了解不足
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知道的海外学校有限,而留学生可能也只知道在行业内领先的几家公司而已。而这些行业领先公司的录取率相当之低。双向的信息不对称也加重了海外留学生回国就业的难度。
- 没有相关实习经验
在校期间去公司实习对于海外留学生来说并不是特别容易,相对于国外更注重社会实践能力,国内的公司更看重的是学校和专业的相关性,以及是否有实际的相关从业经验。
相关建议
- 抓紧时间早做准备,合理规划
尽早做好资料积累是回国留学生最先也最应重视的事情,提醒自己合理安排考试,回国,实习的时间,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 把握职业方向
正确认识自己适合做哪一行业,技术or非技术,在确定自己的求职方向后才能更加具体的去学习相关知识技能。
- 结合国内实际情况
要回国就业,在学习的同时,千万不要忽略对国内市场的关注,国内现在发展比较迅速,特别是创业的氛围也越来越浓,一定要对国内的市场和形势有很好的认识和自己的见解,也可以运用在学校所学到的知识,分析某个产品或者某个公司和行业,这样会对面试和以后在国内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另外,某些不了解海外学制的HR可能觉得一年制硕士反而是减分项。所以打算归国就业的留学生们在目标选取上需要额外留意,要选择能够发挥自己留学生优势和特点的公司&职位,过度无目标的广撒网可能会让你感受到国内求职市场的“不友好”一面,从而对自己对接下来的求职有负面影响。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