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资料 1
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突出的短板。为补充这块短板,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到 2020 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广东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坚持不懈的扶贫开发促使农村绝对贫困基本消除,而农村相对贫困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在新形势下全面了解和掌握当前广东相对贫困的现状,对更加有效地开展农村扶贫开发,形成长效的脱贫机制,促进当前和今后广东农村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在中共广东省委第十一届五次全会上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核心在于“全面”,广东省需要补齐的短板有三块,其中之一便是扶贫开发的短板,胡春华书记强调,要补齐扶贫开发的短板,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实施扶贫攻坚行动计划,坚持开发性扶贫,接力实施扶贫“双到”工程,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确保“十三五”末我省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资料 2
2009 年以来,广东省在扶贫开发工作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双到”模式(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各帮扶单位与贫困村结对帮扶,并选派优秀党员干部驻村工作。小张是珠三角某市直单位的一名干部,被单位选派到粤东某县 A 镇 B 村开展驻村帮扶,下面是他初到 B 村开展帮扶工作的一部分日记。
5 月 13 日,星期一,小雨。
我带着行李在镇扶贫办林主任的陪同下前往 B 村报到,开始我为期两年的扶贫驻村工作。一路上,车辆沿着狭窄的盘山公路蜿蜒前行,两旁尽是光秃秃的山头。路上车辆和行人很少,偶尔能看到运石子的货车迎面开过来。面包车从镇里出发,走了 1 个小时左右,坐在前排的林主任跟司机说:“小李,前面岔路口转右”。车子转入一条泥路,路不宽,沿途散落着低矮破旧的泥房,听林主任说,村里大多数人都住这样的房子,阴冷潮湿蚊虫多。因为刚下过雨,路面坑坑洼洼,面包车颠簸着走了 20 多分钟才到达 B 村村委会。村委会坐落在山腰旁,是一排有 5 间房间的泥砖房,可能是建设时间较早,显得有点破旧。看着眼前的景象,我为当地贫困深感震撼,也坚定了我驻村帮扶的决心。
5 月 14 日,星期二,多云。
今天,召开村两委干部会议,讨论研究脱贫工作。据村党支部陈书记介绍,B 村位于 A 镇东北部,离镇政府驻地 33 公里,村辖区总面积约 5650 亩,其中耕地仅有 350 亩,其余都是山地,是 A 镇山地最多的村。全村 1600多人,村民主要靠种植花果苗木、外出打工和手工制作等维持生活,收入普遍不高。
当我问到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时,陈书记说:“我村集体经济基本上是一张白纸,没有村办企业,村集体唯一的收入是出租 100 亩山地给一个老板开办果苗场,每年只有 5 万元。由于集体没有钱,村里也没有能力改善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希望工作队能给我们出出点子,想想办法。”
村里现有贫困户 48 户,201 人,其中大多数是扶贫工作难啃的硬骨头:有 20 户家里劳动力只有一个,而
家庭成员中至少有一个是残疾的或者得重病的;也有 5 户贫困家庭是因为家里发生重大变故,变成单亲家庭,而子女又比较小,需要长期帮扶的;还有 10 户家庭收入不高,是因为子女考上高中或者大学,无力承担高额教育费用而导致的。
6 月 6 日,星期四,晴。
早上跟村支委老彭到贫困户刘叔家走访。刘叔一家四口,有一个正在读高中的女儿和一个读初中的儿子,
 
老婆芳姨是个传统的农村妇女,在家照顾刘叔和打理自家的一亩承包地。刘叔原来在一家运输公司当长途司机,月收入有 5000 多元,2013 年 10 月开车出了车祸导致双腿截肢,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生活不能自理。需要芳姨照顾日常起居,家庭主要经济支柱一下子倒了。刘叔一家生活陷入了困境。2014 年 6 月,刘叔向村委会申请纳入贫困户帮扶范围,村委会按照上级制定的贫困户标准对刘叔的申请进行了审核、民主评议、公示、上报审批等,从 2014 年 8 月起纳入贫困户帮扶范围。
下午,梅婶到村委会为其准备入读大学的儿子办理贫困户证明,以便申请贫困户子女教育补贴。梅婶是我比较关注的贫困户,老公前几年得癌症去世了,她独自抚养两个小孩,大儿子今年考上大学,光学杂费就要六千多元;小儿子还在县上读高中,每个月光伙食费就得 500 块。现在梅婶在镇上的一家制衣厂当车间包装员,月收入仅 1000 多元,无法承担两个儿子高额的教育费用,生活拮据。
8 月 16 日,星期二,阴天。
跟村干部到果苗场了解村民就业情况。据果苗场郭老板介绍,他承包的果苗场需要 3 个技术人员和 15 个工人,因为村民普遍文化素质较低,也没有果苗培育专业技能,他不得不高价从县里雇用技术人员。本来也想帮忙安置一些贫困户,帮助他们增加收入,但他们不是嫌劳动强度大,就是嫌工资低不肯来,现在场里只有 2 名贫困户,而其他工人都是从隔壁村雇来的。
9 月 13 日,星期五,晴。
晚上,村里老党员老杜过来我宿舍串门。老杜今年 63 岁,党龄有 41 年,曾经担任过村党支部书记,在村民中有很高的威信。我热情地招呼老杜坐下,给他泡了―杯茶。原来,老杜是过来跟我探讨扶贫脱贫工作的。老杜对我说:“小张,关于村里脱贫工作,最近有一些不良思想倾向。比如说,上个星期召开的党员会议上,有干部就提出,要积极向上级和帮扶单位要政策、要项目、要资金、要贫困户指标,这样村里的工作就好开展了,只要把项目和帮扶资金落实好,村里就天下太平了,可以年年享受国家的优惠政策,就算把贫困村的帽子多戴几年也值了。另外,我隔壁家的小林跟我反映,村头的杨家新增了两个劳动力,按道理应该要脱贫了,但是杨家千方百计找理由强调困难,就是不肯摘帽。对于这些思想倾向,我是坚决反对,也希望你能多做做村干部和贫困户的思想工作,这种观念真是不能要的。”
资料 3
C 镇位于粤赣边界,下辖 21 个村(居)委会。总人口 31591 人,其中贫困户 1192 人,贫困人口 4648 人。全镇总面积 243.2 平方公里,其中可开发耕地面积仅为 29200 亩,自然条件较差,经济发展水平落后,是我省重点帮扶的贫困地区。
自省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启动以来,先后有多个对口支援单位驻村帮扶。通过六年两轮帮扶,C 镇被帮扶贫困户生活状况大为改善,被帮扶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C 镇经济社会内生动力明显增强、发展速度显著提高。截至 2015 年底,全镇贫困户人均纯收入已由 2009 年的 2320 元提高到 9371 元,扶贫成效显著。
为了更真实、准确的了解该镇的贫困人口状况,进一步推动在更高层次上的精准扶贫,镇扶贫办组成工作队深入走访了部分贫困村。
塘西村党支部段书记正在给贫困户发放种鸡。段书记说:“这是今年村里向对口帮扶单位积极争取来的,贫困户每户 15 只。我们希望全村贫困户都能通过养鸡早日脱贫致富。”按照发放名册,前来领取种鸡的贫困户有的是病人,有的是残疾人,有的是行动不便的老年人,也有壮年劳动力。
刚领完种鸡的林斌是个三十岁出头的小伙,家里虽然贫困,但是他黝黑的脸上透露出希望摆脱贫穷的强烈愿望:“还是挺无奈的,村里发放扶贫种鸡,不管你能不能养,平均分发下去,他们任务就算完成了。但有些贫困户年纪大、身体差,根本搞不了养殖,往年分发给他们的种鸡也只能拿去卖钱或者等鸡大点了再吃掉,年年如此,生活并没有什么改善。我可不想再过穷日子了,我想成批量的养殖,可才发了 15 只,根本成不了规模啊。”
当工作队走到村尾时,看到镇里几年前大张旗鼓设立的“苗木科技示范园”,如今已大门紧闭,一点也看不出往日的影子。村民们抱怨道:“当时办这个示范园,征了村里的地,说是按照日后租金回报给村集体,开始的时候轰轰烈烈,县里、镇里派专人管理,各级领导都来参观,可风光了!可是仅仅开了不到半年,示范园就因为没有后续资金而关门了,干部和技术人员也撤走了,留下空荡荡的园区,长满了野草。如此扶贫项目别说示范作用,连正常效益都没有,你说建它干嘛?还不如不建呢。”“就是,当时说这里是县长挂点扶贫点,
 
县长一发话,县属企业跟着就来投资了,可现在县长一调走,企业立马撤资,你说这到底是为我们村民谋福利还是给领导脸上贴金呢?”
来到田东村时,贫困户普遍向工作队反映,现在农村的扶贫项目及资金,包括吃低保,都是村干部私下商定后就悄悄上报了。从没有开过村民大会或者搞过公示,镇里有什么优惠政策他们都不知道。贫困户丁大哥说: “就以前几天村里发放的扶贫种茶款为例,我们田东有 8 家人领到扶贫款。在我们村,大家都知道的栽有茶树
的 4 个贫困户,没领到一分钱的补助,倒是好几个家庭条件较好且一棵茶树未栽的人家,凭借与村干部的关系各领了 2000 元的补助。至于低保人员,村里就更是一本糊涂账了。”
在山脚村,贫困户李叔听说工作队来了,赶紧来诉苦:“帮扶确实年年都有,但帮扶单位和帮扶项目换来换去,到头来我连一个项目都没有搞好。”李叔一脸沮丧地说:“最早扶贫单位给我们带来了技术人员,指导我们种辣椒,但是才种了两年,就因为市场价格暴跌,项目根本赚不到钱而中止了。后来又来了扶贫队让我们种番薯,虽然当年番薯大丰收,却由于村内道路破旧,运输货车无法进入,番薯根本运不出去,最后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番薯烂在地里。”李叔没能力跟上帮扶单位的“快节奏”,项目基本上都半途而废。
说起项目来,贫固户张婶也是满肚子苦水:“以前扶贫单位帮我们把水塘挖起来了,说是养鱼成本低,脱贫见效快,于是我们几家贫困户在镇里惠农补助外又东拼西凑了差不多两万元,买了 3000 尾鱼苗放下去养。不知道是咋回事,不到三个月鱼苗就死了上千尾,剩下的鱼长成了,我们也不知道拿去哪里卖,后来寒潮来了好多鱼都冻死了,我们几户钱没赚到,本都赔了进去,不但没有脱贫反而欠下了一屁股的债,像这样的帮扶,没有一点保障,你让我们哪里还有信心啊!”
资料 4
粤西山区 D 镇位于县城西南部,距县城 37 公里,下辖 28 个行政村、1 个社区,118 个自然村,总人口 8903
户、40398 人,面积 204.67 平方公里。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村 16 个,贫困户 1597 户,贫困人口 7632 人。
2009 年以来,D 镇紧紧抓住省市加大扶贫工作力度和扶贫资金投入的机遇,主动对接帮扶单位,多管齐下,扶贫攻坚取得较好成效:解决了大多数贫困村行路难的问题;修建小型饮水工程 43 处,让村民喝上干净卫生的自来水;建设村文化小广场 5 处,经常开展文化下乡活动,丰富村民文化生活;贫困户住房条件得到较大改善。但是,D 镇贫困村大多位于山区,基础设施建设速度跟不上群众的需求,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还不完善,缺乏长期稳定的增收致富渠道。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扶贫攻坚难度大等问题依然挡住 D 镇发展的脚步。
为加快贫困村脱贫步伐,D 镇针对本地森林资源丰富的实际,鼓励贫困村通过发展旅游早日脱贫,对举办乡村旅游点的贫困户一次性给予 2 万元补助。樟宜村是一个贫困村,靠近森林公园,依靠独特的自然景观,加上政府扶持,这几年乡村旅游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很多贫困户靠着补助,摆起几张桌椅办起了小饭馆,收入明显提高。可惜好景不长,看到商机的村民们东一家,西一家的都办起了小饭馆,但这些饭馆、茶馆基本上吃的、喝的都一样,互相之间形成了恶性竞争,不断压价抢客,哄骗游客现象也时有发生,去年以来游客明显减少。
与优美自然风光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樟宜村落后的村镇建设,下面是某机关驻村帮扶队长刘科长与村民之间就该村村道建设的一段对话。
刘:“你们这是在修什么呢?”村民:“在修村道呢。”
刘:“这村道是通到哪?”村民:“去临浦村。”
刘:“临浦村不是在北面吗?你们怎么往东西方向修啊?”
村民:“你刚来没多久吧?这你就不知道了。村书记家在东边,我们想可能是考虑他们家出行方便吧,所以得绕一段路。”
刘:“那绕一段得多花多少冤枉钱啊?”
村民:“钱?我们修到现在村里还没给过钱呢,找村干部要钱,村干部一个月也不来看一次工地,不是忙着照看自己的铺子,就是去打牌,很少有人关心过修路的事情,你还和我提钱!”
刘:“那你们怎么不找村书记?”
 
村民:“找他能有什么用,当时修路他要走他家这边,因为绕远了路,肯定要花多些钱,其他村干部不同意,他撂下狠话,如果不按他意思办就谁都别想修这条路,硬是把路改过来了。其他村干部心里不满,就在修路的事上不用心,出工不出力,处处使绊,上级拨下来的修路款也被村会计扣着,硬是不给我们。”
谢忠民是 D 镇路桥村人,多年来一直都是以种植甘蔗为生。近几年其他镇引进的“高糖、高产”型甘蔗品种全面占据了市场,县糖厂把普通甘蔗的收购价格压得很低,甚至不愿意收购。谢忠民急得直跺脚,多次跑去镇扶贫办找法子,“你看看,其他镇既引进了新品种,又大力推广机械化,生产、收割效率比我们高多少!我也不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甘蔗卖不出去啊。”
谢忠民急的不仅仅是自己的甘蔗没对方的甜、没对方的高产好卖,更让他无奈的是明明可以引进好的甘蔗品种和农机生产,却苦于没钱而拿不出办法。
“我也想过用贷款来引进品种,扩大种植,但我一个普通农民,要砖房没砖房,要拖拉机没拖拉机的,拿什么抵押给银行?银行怎么会贷款给我呢?听说商业贷款还要交好多利息,我要是借了银行的贷款搞砸了,拿什么还钱啊?”
果山村是 D 镇的龙眼种植大村,全村龙眼种植面积超过 1500 亩。今年气候好,满山都结满了龙眼。这里出产的龙眼个大、核小,味道很是鲜美,可眼看就到成熟上市的季节了,却鲜有果商上门来收购,村民们都很心急。
长久以来,由于边远闭塞,村民们也不懂上网,能掌握的市场信息非常有限,一般是等果商上门收购,如果遇到果商压价,村民们也毫无办法。因此,即使龙眼质量很好,依然很难卖到好价钱。除此之外,龙眼树绝收的情形也越来越多,给种植户带来了较大的损失。龙眼树一旦染上了病,就会大面积枯死,造成绝收。经了解,临近的几条村都存在这样的问题。
“镇里也曾组织过一些农民培训项目,但是效果始终不好。”扶贫办的干部对此显得有些无奈。然而村民们却是另外一种说法,李大伯家种植龙眼已经八年了,也经历过一次较为严重的病虫害,谈起这个他感到十分无助:“镇里组织我们去培训,但是专家只是往主席台一坐,就照着书本开始念起来,下课后就匆匆赶回了市里,没到现场看过我们的病树,更别说能给我们什么具体指导了。上课的内容我们大都不懂得操作,镇里的干部也只会拍照和让我们签名,这样子的培训,对我们来说一点儿用都没有!”
村里待业青年小杨对镇里举办的培训也有自己的想法:“村里跟我年纪差不多的待业青年有十几个,我们想学汽车驾驶、摩托车修理或者烹饪,学会之后就有一技之长,可以到外面打工或者创业,家里也就能脱贫了。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镇里只是举办过农业种植培训,而我们年轻人需要的技能培训却从来没有搞过。”
收起 展开详情
(三)通过两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D 镇扶贫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请根据资料 3,就 D 镇进一步做好精准扶贫工作提出对策建议。(40 分) 要求:建议合理、有针对性,条理清晰,表达准确。篇幅不超过 500 字。

这道题你会答吗?花几分钟告诉大家答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