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材料 1:
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到 2020 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 2010 年翻一番。这是我党首次明确提出居民收入倍增目标,表明中央正致力于开启民富时代。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到的“两个同步”值得关注;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不仅如此,报告还进一步就目标的质量和效率提出要求。明确指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提。
发展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要实现共同富裕。实现居民人均收入翻番,意味着到 2020 年将有
7 亿中国人步入中等收入阶层,人均年收入最高可达 2.3 万美元,这是一个鼓舞人心的计划。它体现了中央践行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让人民群众更好地分享发展改革成果的治国理念。在时间、收入水平上的具体量化,让人们看到,一种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指日可待。
材料 2:
收入倍增是全民涨工资吗?有专家分析认为涨工资路上有“四座大山”:民企、垄断企业、物价、困难地区。“按照规划惯例,这个‘翻一番’目标自然是扣除价格因素,这是货真价实的倍增计划。”规划专家、清华大学胡教授说,“这个翻一番”,就是以 2010 年价格基期,按不变价格来计算。
此外,报告中提出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是指所有人——即全体人民人均收入“翻一番”的总体概念,并不意味每个人都在目前水平上翻一番,这要视具体情况而定。收入倍增当然是就平均水平而言的,低收入群体受惠可能更大,收入增长可能不止一倍。
材料 3:
刘树成委员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发言时说,中共十八大首次将居民收入指标纳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意义重大。居民收入翻番的目标可以实现,但有一定难度。为实现居民人均收入翻番的目标,他建议:一、提高居民收入的最根本环节是,把生产搞上去。二、提高居民收入的最重大举措是,抓好国民收入分配大格局的改革和调整。三、提高居民收入的最基本途径是,提高劳动报酬收入。四、重视科研人员脑力劳动报酬的提高。五、防止物价上涨蚕食居民收入的提高,实现没有水分的、实实在在的居民人均收入翻番。
 
材料 4:
下面是一些采访实录:语音采访:
农民工王某:今年 48 岁了,家里一共就两亩多地,上有老下有小,之前生活压力还是比较大的。不过现在孩子都工作了,以前是我一个人挣钱,现在是全家人都在挣钱,相信以后日子会越过越好,只要大家一起努力;奔小康就不远了。眼下最大的愿望就是能进厂有份稳定的工作,再也不用风吹雨打站在街头等活了。
个体老板徐某:做酒行生意已经很多年了,做生意不仅比质量,还要比诚信,也正是基于这一点,生意一直不错,也结交了不少老顾客。希望以后生意越来越好,能再开一个分店,虽然会忙点,但收入会更多。
现场采访一:
11 月 27 日上午,暖暖 的阳光洒满××村,一排排二层小楼整整齐齐。虽已入冬,但水泥小道旁的绿化树依然郁郁葱葱。
一开始一亩多,然后扩展到三亩多,现在已经达到 10 多亩了,其中仅承包的土地就有近 10
亩。现在大棚里夏季种木耳,秋冬种磨菇,常年都有产出,除去成本外,一年能收入 10 多万元。
“有了好政策,还要靠勤劳致富,才能过上好日子。”对于十八大提出的“收入倍增计划”,夫妻俩用一句话说出了自己的理解。
现场采访二:
11 月 28 日上午,在工厂车间,李师傅正在生产线上忙碌着。按件计工,一件 8 元钱提成,
加上基本工资,销售旺季的时候,他一个人每月可以挣到近 4000 元。
“家里的地本来就少,靠地一年收成不了几个钱,维持生活都不够。”他算了一笔账,家里以前的两亩地一年收成加做零工,一年一家人纯收入一万元左右,儿子上学、日常开支等一年下来所剩无几。而如今,土地被征收时政府补贴了一些钱,家里还获得两套还原房,夫妻俩在工厂工作,一年七八万元,除去开支也能省下三四万。
在这家工厂,四百多名工人中 90%都是刚刚变成市民的拆迁区农民,不少人已经住进小区,开始了“蓝领”生活,说起眼下的生活,一张张憨厚的脸上写满了幸福。
“企业发展好了,我们的工资自然就更多。”说起来,李师傅朴实的话语中饱含着期待。材料 5:
虽说我国 GDP 一直保持较快增速,近年来我国资源能源消耗增速低于 GDP 增速,资源能源供需矛盾有所缓解,但是,数据显示,我国 GDP 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 2.2 倍,能耗偏高,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环境脆弱,发展仍处于粗放水平。
一个国家劳动力的报酬与这个国家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是正相关的,如果我国企业未来还是处于底端,那仍然是走低劳动养本的老路,居民收入就不可能上去。只有依靠转型升级,企业的产品附加值提高,才可能使得我国劳动力报酬更高,居民收入才能增加。反过来,增加居民收入也会形成倒逼机制,那些走老路子的企业只能被淘汰,也只有收入增长了,才能拉动内需。
材料 6:
2002 年至 2011 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速为 9.2%,增速远高于未来“翻番”所需要的 7%的速度。但很多人的印象是,收入确实增长了,经济压力却没有大有减轻。
另外,“老百姓也期盼着国家加快解决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问题,”这位负责人表示,“解决这些问题,是进一步践行以人为本理念、落实科学发展观
 
的要求。事实上,收入分配改革不仅仅意味着工资的提高,还意味着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领域制品的弥补,收入分配改革既是做”加法“,提高居民的基本收入,也是做”减法 “,减轻居民在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的负担。”
材料 7:
国社科院的相关研究显示,我国劳动者报酬占 GDP 比重偏低且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劳动者报酬占 GDP 的比重已由 2004 年的 50.7%下降到 2010 年的 45%,更让人忧心的是,据全国总工会相关负责人向媒体透露:“我国劳动报酬占比连续 22%年下降。”这种不断创新低的下降趋势,已经直接影响到居民消费水平的增长、社会总产品的价值实现和经济的正常循环,甚至威胁到我国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社会管理蓝皮书》中显示,反映收入差距的中国基尼系数仍然达到 0.438 的水平,城乡居
民收入比达到 3.3 倍。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乃至不同人群之间,仍然横亘着一道道“鸿沟”。
找到导致劳动收入关系失衡的原因并不难,难在如何对症下药找到提高劳动报酬占比的有效途径。另外,劳动报酬比重的大小并不是根本解决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关键,提高劳动报酬比重,还需合理地分配劳动报酬这块“蛋糕”,否则收入分配的差距不但没有缩小,还会进一步拉大。
材料 8: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研究所发布的《2011 中国薪酬报告》显示,2011 年,中国的居民收入增长仍然远低于财政收入和企业收入增长,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不升反降。而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居民收入分配研究课题组的统计研究,中国的基尼系数在 2002 年达到
了 0.454,在 5 年之后的 2007 年达到了 0.48。国际权威机构的研究则表明,在 2011 年,中国的基尼系数已经突破 0.55。
从形成当今收放分配格局的原因入手实施改革,媒体报道中所谓收入分配改革的“提低、扩中、控高”三大战略才有意义,才能巩固改革的成果。否则,这些硬性拉平收入的措施,只会造成一时的“结果公平”,而为原有分配格局的反弹积蓄更大的能量。实际上,在十分有限的关于收入徒劳无益叫体方案形成过程的报道中,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个方案的难产之处,正是在如何创造更加公平的机会方面,比如,如何处理垄断存在所必然造成的利益分配悬殊。
材料 9:
收入分配的重要性,各方已有共识;社会对收入分配改革也有诸多期盼。关键问题是,在国家发展战略上,如何确定收入分配的目标。这对不久后将要出台的收入分配改革方案,有着“顶层设计的”的意义。“十年翻一番”,预示着每年城乡居民收入的实际增长速度需要达到的 7.2%,这个速度的实现难不?既不难,也不易。
而从国际经验看,日本在上世纪 60 年代初,面临着我们当前同样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挑战。日本适时地推出了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并得到有效执行,其后十年,日本国民收入年平均实际长率达 11.5%,形成了近亿人的中等收入群体,使日本有效地转变成为一个消费社会。
在过去很长时期里,城镇居民收入增速要高于农村收入,尽管 2010、2011 年农民居民收入增速连续两年快于城镇,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所缩小,但未来任务还很艰巨。而不同行业之间也存在着收入差别,一些垄断行业收入过高的现象也较为突出,社会对此呼声也较大。
要实现中国版收入倍增的目标,需要在收入分配改革上有重大突破。应当说,只要明确了方向,下定了决心,有了顶层设计,突破口很多。收入根本的各个环节,都可以成为改革的突破口。
材料 10:
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表示,2020 年实现收入翻番有物质基础。从 1979 年到 2011 年,城乡居民收入年平均增长 7.4%,超过了十年收入翻番所需要的 7.2%、7.3%的速度。2010 年的居民
 
人均可支配收入是 2000 年的 2.73 倍。尤其是近两年城乡居民收入的较快增长已经为实现十年收入倍增计划开了一个好头。
“十二五”规划纲要中首次将居民可支配收入的预期增长目标设置为高于 GDP 增长目标的 7%,国家已经采取各项政策措施提高居民收入,如着力提高居民工资收入水平、通过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居民的潜在消费能力、加大社会保障投入、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等等,马建堂指出,不仅要重视收入总量的增长,也要更加关注公平,把收入分配差距尽可能控制在一个合理的适当的水平上。
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张荣楠认为,中国需要不遗余力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通过动力结构、需求结构、产业结构、要素结构、对外经济结构等增长格局的调整和结构转换,从而跨越难以逾越的“中等收入陷阱”,为提高居民收放创造必要条件。
材料 11: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发展迅猛,国内生产总值已于 2011 年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同时不可否认的是,不同阶层、的利益也在不断分化;基尼系数居高不下,城镇居民之间、城乡居民之间、东部和西部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都在扩大。这显然不利于国家的健康有序发展,也有违共同富裕的初衷和社会公平正义。
在做好做大社会财富这个“蛋糕”的前提下,除了深化收分配制度的改革,从源头上解决好初次分配问题外,还应该坚决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强化国家对收入分配的宏观调控功能。
那么,收入分配的“利民”之路如何走?显然,就是要通过制度确保政府和企业都应该为老百姓“让利”,即政府减部、资方让利、劳动者所得提高。而对于企业,特别是垄断国企而言,必须切实做到让得民,必行更多的社会责任。需要政府针对中小企业也采取相应的减负措施,而与此同时,则需不断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收起 展开详情
第 3 题:以“收入倍增”为主题,联系实际,自选角度,题目自拟,写一篇 1000 字以上的议论文。 要求: 参考给定材料,论点鲜明,论证充分,见解深刻,结构完整,条理清楚,语言顺畅,书写工 整。

收入倍增:梦想照进现实的路径探索

在当今社会,“收入倍增”不仅是个人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景,也是国家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的重要目标。随着科技的飞速进步、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以及政策的积极引导,实现收入倍增的可能性正逐步转化为现实。然而,这一过程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个人、企业与社会三方面的共同努力,以及科学合理的规划与执行。本文将从教育提升、技能升级、创新创业、政策支持四个维度,探讨如何实现收入倍增的梦想。

教育提升:奠定基石,开启无限可能

教育是提升个人能力的根本途径,也是实现收入倍增的基石。在知识经济时代,拥有更高学历和专业技能的人才往往能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和薪酬待遇。因此,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特别是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普及,对于提升全民素质、促进收入增长至关重要。同时,终身学习理念的推广,鼓励人们不断更新知识结构,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是实现职业发展和收入增长的持续动力。

技能升级:紧跟时代,掌握核心竞争力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兴起,传统行业正在经历深刻变革,对劳动力的技能要求也在不断提升。掌握新技术、新工艺,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或复合型人才,是提升个人市场竞争力和收入水平的关键。政府和企业应共同推动职业培训体系的完善,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帮助劳动者实现技能升级,从而在职场中占据有利位置。

创新创业:激发活力,拓宽增收渠道

创新创业是实现收入倍增的有效途径之一。鼓励和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仅能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还能带动就业,提高居民收入。政府应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简化审批流程,提供税收减免、资金扶持等优惠政策,降低创业门槛和风险。同时,加强创业教育和指导服务,提升创业者的市场敏锐度和经营管理能力,让更多人敢于创业、能够创业、成功创业。

政策支持:营造环境,保障公平正义

实现收入倍增,离不开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政策支持。政府应制定科学合理的收入分配政策,通过税收调节、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等手段,缩小贫富差距,保障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为中等收入群体创造更多上升空间。同时,加大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让更多人共享发展成果。此外,建立健全劳动力市场体系,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也是实现收入倍增不可或缺的一环。

总之,收入倍增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通过教育提升、技能升级、创新创业和政策支持等多方面的综合施策,我们可以逐步缩小收入差距,让更多人享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红利,共同迈向更加富裕、和谐的社会。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应成为自己命运的建筑师,不断学习、勇于探索,用实际行动将收入倍增的梦想照进现实。

发表于 2024-12-06 21:09:01 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