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人死亡,4次回应,小米SU7事故闹大,雷军也忍不住发声了
小米有麻烦了。现场燃起熊熊大火,3名青春靓丽的女大学生身亡。惨剧之下,人们质疑随之而来:
智驾风险提示是否太晚?自动紧急刹车系统(AEB)为何没有触发?车辆碰撞后为何发生燃烧?事故发生后车门是否落锁关闭?
在目前已公开的4次回应里,隐藏有哪些关键信息?
此次小米SU7事故,还有哪些疑点有待还原?
01
3人身亡,女友遇难,两人只差一个婚礼
3月29日晚,23岁的女大学生罗某驾驶一辆小米SU7行驶在德上高速上。
这本该是三位即将毕业的年轻女孩人生新篇章的起点,却因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让三个家庭陷入永夜。
事故发生在当晚22时44分。
根据车辆数据回溯,这辆小米SU7标准版,在开启NOA智能辅助驾驶状态下以116km/h巡航。
当系统于22:44:24发出"注意前方障碍"预警时,1秒钟后,作为司机的罗某接管车辆,在最后时刻踩下刹车,并向左打方向盘22.0625度。
这让碰撞时速从116km/h降至97km/h,却仍未能改写结局。
车辆随后开始燃烧。安徽高速出行服务的交通事故信息显示,3月29日23时12分,交警来电称德上高速祁门往枞阳方向一辆小轿车着火;3月30日0时19分,现场明火已扑灭。
网传的“车门打不开”说法,最早来源一位自称是现场救人的大哥,根据他的说法,3个女大学生中的其中2个是当场死亡的,后排的一个是他用棍子砸碎车窗后拖出来的,当时车门已经打不开,非常烫手。
罗某男友,也即事故车辆车主,在收到事故报警信息后联系了罗某父母。在收到信息后,遇难者罗某一家立即开车前往安徽事故现场,在次日凌晨2时40分左右抵达事故第一现场。
“她们本该在六月穿上学位服,而不是让父母通过DNA确认身份。”
罗某男友介绍,其车辆为小米SU7标准版,于武汉交付,他与女友均是小米的忠实粉丝,他本人长期在深圳,购买车辆的目的是方便女友出行。
“跟女友相识多年,两人只差一个婚礼。“
车主表示,事故发生后,他与女友家人,曾多次询问事故调查进展,但均未收到任何反馈。
罗某的父亲说,他从交警处得知,事故发生后,后排的女生被对面的车主砸窗救出,当时还有生命体征,被紧急送往医院,但最后依然没有存活下来。
02
4次回应,聚焦3大疑点,小米是否担责?
这场悲剧将小米汽车推至舆论风暴中心,一天内四份关键回应相继涌现。
分别是受害者家属的事件陈述、小米集团发言人公布的官方时间线、小米汽车回答网友的技术答疑、以及雷军的公开声明。
但仍有核心疑点尚未解开。
疑点一:AEB为何失效?
据小米官方通报,事故发生时车辆处于NOA智能辅助驾驶状态,以116km/h行驶。
系统检测到施工路段障碍物后发出风险提示并减速,驾驶员在1秒内接管,但最终仍以97km/h撞向隔离带。关键问题在于:宣传中“夜间120km/h可刹停”的AEB为何未触发?
技术层面的争议聚焦于两点:
1.涉事车辆为标准版,未配备激光雷达,仅依赖纯视觉识别。夜间光线不足、施工路障(锥桶、水马等)形态不规则,可能导致系统误判或延迟。
2. AEB功能在100km/h以上时检测距离缩短,且对侧向障碍物敏感度较低。小米虽宣传其AEB性能,但实际场景中系统可能因“边界条件”未触发指令。
当然,这是当前造车势力普遍存在的通病,并非小米一家之过,但确实暴露了纯视觉方案在极端环境中的脆弱性。
顺带一提,受此次事件影响。4月2日,A股市场激光雷达概念股集体大涨。两家龙头企业,港股速腾聚创高开7%,美股禾赛科技隔夜暴涨17%。
疑点二:车门锁死?
家属控诉称,碰撞后车门因断电锁死,乘客未能逃生。
而小米回应称,车辆配备“机械应急拉手”,若遇到车辆断电车门锁死的情况,可尝试在车辆下方找到应急解锁。
“车辆配备了机械把手,在断电的情况下也可以打开。”
根据更多业内人士的说法,在此次事故中,大概率只存在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是,发生撞击后,车内人已被撞晕,所以没能及时开锁;另一种情况是车撞坏了,比如线束等被撞断,导致无法传输车辆解锁信号。
疑点三:电池爆燃?
车辆搭载的弗迪/宁德时代磷酸铁锂电池,在97km/h撞击下发生热失控。小米虽强调电池包通过14层防护测试,但有两个细节耐人寻味:
其一是标准版未采用PRO/Max系列的“电芯倒置技术”,碰撞时能量释放方向直接威胁乘员舱;
其二则不得不提到,舆论发酵后的第二天,宁德时代就火速发布声明“切割关系”,表示涉事车辆未使用其电池。
而根据小米SU7标准版的公开信息显示,自2024年5月起采用双供应商策略(宁德时代与弗迪电池),订单随机分配电池。
这种双供应商混装策略,可能存在供应链透明度缺失的问题。
03
结语
小米SU7车祸不仅是单一事件,更是智能汽车狂飙时代的一个缩影。去年开始,车企纷纷宣传自家智驾技术的好,但每次事故后,却都只是舆论在强调警惕滥用智驾。对普通人来说,分清辅助驾驶和智能驾驶其实并不容易。
或许,唯有将“安全冗余”置于“技术跃进”之上,让每项创新都经过极端场景的淬炼,才能避免下一个家庭在火光中破碎。
正如茨威格所言:所有命运的馈赠,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码。
只是每一次,我们支付的代价都太过惨痛。
截止至发稿前,小米市值两天缩水超1200亿港元,股价较历史最高点跌超25%。
智驾风险提示是否太晚?自动紧急刹车系统(AEB)为何没有触发?车辆碰撞后为何发生燃烧?事故发生后车门是否落锁关闭?
在目前已公开的4次回应里,隐藏有哪些关键信息?
此次小米SU7事故,还有哪些疑点有待还原?
01
3人身亡,女友遇难,两人只差一个婚礼
3月29日晚,23岁的女大学生罗某驾驶一辆小米SU7行驶在德上高速上。
这本该是三位即将毕业的年轻女孩人生新篇章的起点,却因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让三个家庭陷入永夜。
事故发生在当晚22时44分。
根据车辆数据回溯,这辆小米SU7标准版,在开启NOA智能辅助驾驶状态下以116km/h巡航。
当系统于22:44:24发出"注意前方障碍"预警时,1秒钟后,作为司机的罗某接管车辆,在最后时刻踩下刹车,并向左打方向盘22.0625度。
这让碰撞时速从116km/h降至97km/h,却仍未能改写结局。
车辆随后开始燃烧。安徽高速出行服务的交通事故信息显示,3月29日23时12分,交警来电称德上高速祁门往枞阳方向一辆小轿车着火;3月30日0时19分,现场明火已扑灭。
网传的“车门打不开”说法,最早来源一位自称是现场救人的大哥,根据他的说法,3个女大学生中的其中2个是当场死亡的,后排的一个是他用棍子砸碎车窗后拖出来的,当时车门已经打不开,非常烫手。
罗某男友,也即事故车辆车主,在收到事故报警信息后联系了罗某父母。在收到信息后,遇难者罗某一家立即开车前往安徽事故现场,在次日凌晨2时40分左右抵达事故第一现场。
“她们本该在六月穿上学位服,而不是让父母通过DNA确认身份。”
罗某男友介绍,其车辆为小米SU7标准版,于武汉交付,他与女友均是小米的忠实粉丝,他本人长期在深圳,购买车辆的目的是方便女友出行。
“跟女友相识多年,两人只差一个婚礼。“
车主表示,事故发生后,他与女友家人,曾多次询问事故调查进展,但均未收到任何反馈。
罗某的父亲说,他从交警处得知,事故发生后,后排的女生被对面的车主砸窗救出,当时还有生命体征,被紧急送往医院,但最后依然没有存活下来。
02
4次回应,聚焦3大疑点,小米是否担责?
这场悲剧将小米汽车推至舆论风暴中心,一天内四份关键回应相继涌现。
分别是受害者家属的事件陈述、小米集团发言人公布的官方时间线、小米汽车回答网友的技术答疑、以及雷军的公开声明。
但仍有核心疑点尚未解开。
疑点一:AEB为何失效?
据小米官方通报,事故发生时车辆处于NOA智能辅助驾驶状态,以116km/h行驶。
系统检测到施工路段障碍物后发出风险提示并减速,驾驶员在1秒内接管,但最终仍以97km/h撞向隔离带。关键问题在于:宣传中“夜间120km/h可刹停”的AEB为何未触发?
技术层面的争议聚焦于两点:
1.涉事车辆为标准版,未配备激光雷达,仅依赖纯视觉识别。夜间光线不足、施工路障(锥桶、水马等)形态不规则,可能导致系统误判或延迟。
2. AEB功能在100km/h以上时检测距离缩短,且对侧向障碍物敏感度较低。小米虽宣传其AEB性能,但实际场景中系统可能因“边界条件”未触发指令。
当然,这是当前造车势力普遍存在的通病,并非小米一家之过,但确实暴露了纯视觉方案在极端环境中的脆弱性。
顺带一提,受此次事件影响。4月2日,A股市场激光雷达概念股集体大涨。两家龙头企业,港股速腾聚创高开7%,美股禾赛科技隔夜暴涨17%。
疑点二:车门锁死?
家属控诉称,碰撞后车门因断电锁死,乘客未能逃生。
而小米回应称,车辆配备“机械应急拉手”,若遇到车辆断电车门锁死的情况,可尝试在车辆下方找到应急解锁。
“车辆配备了机械把手,在断电的情况下也可以打开。”
根据更多业内人士的说法,在此次事故中,大概率只存在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是,发生撞击后,车内人已被撞晕,所以没能及时开锁;另一种情况是车撞坏了,比如线束等被撞断,导致无法传输车辆解锁信号。
疑点三:电池爆燃?
车辆搭载的弗迪/宁德时代磷酸铁锂电池,在97km/h撞击下发生热失控。小米虽强调电池包通过14层防护测试,但有两个细节耐人寻味:
其一是标准版未采用PRO/Max系列的“电芯倒置技术”,碰撞时能量释放方向直接威胁乘员舱;
其二则不得不提到,舆论发酵后的第二天,宁德时代就火速发布声明“切割关系”,表示涉事车辆未使用其电池。
而根据小米SU7标准版的公开信息显示,自2024年5月起采用双供应商策略(宁德时代与弗迪电池),订单随机分配电池。
这种双供应商混装策略,可能存在供应链透明度缺失的问题。
03
结语
小米SU7车祸不仅是单一事件,更是智能汽车狂飙时代的一个缩影。去年开始,车企纷纷宣传自家智驾技术的好,但每次事故后,却都只是舆论在强调警惕滥用智驾。对普通人来说,分清辅助驾驶和智能驾驶其实并不容易。
或许,唯有将“安全冗余”置于“技术跃进”之上,让每项创新都经过极端场景的淬炼,才能避免下一个家庭在火光中破碎。
正如茨威格所言:所有命运的馈赠,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码。
只是每一次,我们支付的代价都太过惨痛。
截止至发稿前,小米市值两天缩水超1200亿港元,股价较历史最高点跌超25%。
全部评论
相关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03-15 20:20
门头沟学院 Java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04-02 21:49
重庆邮电大学 大数据开发工程师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