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面试 是已经约面了吗
点赞 1

相关推荐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南宋著名词人、军事家、政治家。他是中国文学史上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苏轼并称“苏辛”,其词作以雄浑豪放、忧国忧民著称,同时兼具细腻婉约之风,展现了深厚的家国情怀与人生感慨。---### **生平经历**1. **少年抗金**     辛弃疾生于金国统治下的北方,自幼目睹山河破碎,立志抗金复国。21岁时(1161年),他组织两千义军加入耿京领导的起义军,担任掌书记。次年,叛徒张安国杀害耿京投敌,辛弃疾率五十骑突袭金营,生擒张安国并带回南宋,展现了非凡的胆识与军事才能。2. **南归后的仕途**     南归后,辛弃疾历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他提出《美芹十论》《九议》等抗金方略,主张练兵备战、收复失地,但因南宋朝廷主和派当权,他的主张未被采纳,反而多次遭贬谪。中年后长期闲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自号“稼轩”,寄情田园。3. **晚年壮志未酬**     晚年虽短暂被起用参与北伐,但因权臣排挤再度去职,最终在忧愤中病逝,临终前仍高呼“杀贼!”---### **文学成就**1. **豪放与沉郁并存的词风**     辛弃疾的词以豪放雄健为主,常以战场、历史、山河入词,抒发报国之志与壮志难酬的悲愤,代表作如《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同时,他也有清新婉约之作,如《青玉案·元夕》中“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传诵千古。2. **题材广泛,创新突破**     他的词突破了传统题材,融入军事意象、民间口语与典故,风格多样,既有金戈铁马的壮烈,也有田园山水的恬淡,被誉为“词中之龙”。3. **影响深远**     辛弃疾现存词作六百余首,数量为两宋词人之冠。其作品对后世文人如陆游、陈亮、文天祥等影响深远,清代学者评价其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 **政治与军事思想**- 辛弃疾不仅以文学闻名,也是具有战略眼光的军事家。他主张积极备战、强化边防,提出“聚兵为屯,寓兵于农”的策略,并注重战术灵活性与地形利用。- 在地方任职时,他平定茶商叛乱、赈济灾荒、整顿治安,展现出卓越的理政能力。---### **历史评价**辛弃疾一生以收复中原为志,却命运多舛,终未实现抱负。他的词作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兴亡紧密结合,成为南宋爱国精神的缩影。近代学者梁启超评价其词:“回肠荡气,至于此极,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的形象跨越时空,既是沙场点兵的铁血英雄,也是笔下生花的文学巨匠,被誉为中国古代罕见的“文武全才”。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牛客热帖

更多
牛客网
牛客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