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税战,对我们有哪些影响?
中美关税战打起来了,美国宣布对中国电动车、太阳能板、电池等商品加征34%的关税,算上之前的20%,关税已经达到了54%。这波操作对我们普通人到底有啥影响?生活中是会更贵还是更便宜?工作会不会受影响?我尽可能说清楚
一、普通人生活:哪些会变贵?哪些会捡漏?
其实贸易战不是今年才打的,打了好几年了,这些年里咱妈没闲着,大力开展一带一路,跟东南亚包括中东地区都积极开展合作,目的就是为了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加上咱们本身国内市场就大,去年开始国补就是为了拉动内需。所以咱们是有备而来的,即便这次关税到了54%,但是国内整体的物价不会受到太大影响,不像美国人现在都开始恐慌囤货。
1. 风险:这些可能要涨价
- 进口商品:部分依赖美国进口的行业将面临成本上涨压力,比如大豆、猪肉、玉米等美国进口农产品。(但是我们还有巴西、阿根廷等替代市场,短期价格可能会上涨,但长期来看不会有太大压力)
- 高科技产品:特斯拉等美国汽车品牌叠加关税,终端售价或暴涨;苹果、戴尔等美国品牌叠加关税后,售价可能会上涨500-1000元。
2. 机会:这些可能更便宜
- 国产电动车打折:出口受阻的车企可能在国内降价促销,比如比亚迪、蔚来推优惠活动。
- 太阳能板“白菜价”:国内光伏产能过剩,老百姓装屋顶太阳能可能更划算。
二、工作机会:哪些行业受影响最大?
- 风险行业
- 传统外贸工厂:服装、家具等依赖美国订单的工厂,可能裁员或搬到东南亚。
-低端制造业:美国推动产业链转移,东莞、苏州的电子代工厂压力加大。
-新兴机会
高科技岗位:芯片研发、新能源技术等领域加速国产化,人才需求暴涨,工资可能更高。
“一带一路”相关:企业开拓东南亚、中东市场,会需要翻译、海外销售等岗位。
三、普通人如何应对?
1. 消费盯紧国产替代
- 买电动车、家电时多关注国产大牌(如华为、比亚迪),性价比可能更高,且国补力度会更大,大概率会持续到明年。
- 装光伏选国内品牌,比进口货便宜一半,还能拿政府补贴。
2. 职业规划往“安全区”靠
- 避开美国重点打压的行业(如低端制造),转向新能源、半导体、人工智能等受政策扶持的领域。
- 学个小语种(如阿拉伯语、泰语),跟着企业出海赚“一带一路”的钱。
就业确实是目前比较大的难题,应届生人数激增,岗位供给不足,这不是大家能力的问题,是国际形势的问题,全国从上到下都在面临挑战。
个体适应、降低预期、灵活就业确实很难,如果有一天,1000多万的毕业生没有工作、选择去基层就业了,那不叫脱下孔乙己的长衫,那叫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路要走。
#中美关税战对我们有哪些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