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信科技Java后端一面
基本都是八股,多背多看就行了。
1.List 有哪些实现,Arraylist 和LinkedList之间的区别是啥?
List 是一个有序,可以重复的列表,List 是一个接口,下面有三个实现类,LinkedList、ArrayList、Vector。
三个实现类的创建方式
Vector<Integer> vector = new Vector<>();
ArrayList<Integer> arrayList = new ArrayList<>();
LinkedList<Integer> linkedList = new LinkedList<>();
讲一讲 三个的区别?
从线程安全角度考虑:
Vector是线程安全的,其他两个都不是线程安全的。Vector 方法上面都加上了**synchroniozed**关键字。标记为同步方法,是线程安全的。
常用的是后面两个。
ArrayList 是基于动态数组实现的,LinkedList是基于双向链表实现的。
ArrayList: 查找效率高,但是需要扩容。 插入和删除效率低,适用于查询场景较多的情况
LinkedList 是基于双向链表的,插入和删除效率高。
在多线程的情况下面,ArrayList中添加了1000个数字,但是最终只有995个,中间有五个数字消失了。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List<Integer> list = new ArrayList<>();
// 创建多个线程同时向 ArrayList 添加元素
for (int i = 0; i < 1000; i++) {
new Thread(() -> {
list.add(1);
}).start();
}
// 等待所有线程执行完成
try {
Thread.sleep(2000); // 简单等待2秒,实际项目中应使用更好的同步机制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输出 ArrayList 的大小,期望是1000,但由于线程不安全,结果可能不正确
System.out.println("ArrayList size: " + list.size());
}
为什么会出现不一致的问题呢? 这个涉及到原子性的问题了,add方法 需要判断当前容量、插入到数组中下一个位置、修改当前的 Size。这是多个操作,如果当前容量还有一个,两个线程都读取到同一个 size,两个线程同时进行判断容量之后,都插入到数组中的位置,此时其实就发生了问题。会出现覆盖或者遗漏现象。
方法上面是没有加同步的,所以出现了这个问题.
解决线程安全问题
使用 <font style="color:#DF2A3F;">Collections.synchronizedList</font>
方法将 ArrayList
包装为一个线程安全的列表。
List<Integer> list = Collections.synchronizedList (new ArrayList<>());
使用 <font style="color:#DF2A3F;">CopyOnWriteArrayList</font>
,它是 java.util.concurrent
包的一部分,专为并发环境设计。
List<Integer> list = new CopyOnWriteArrayList<>();
拓展
如何提高 ArrayList 的性能,根据项目需要初始化大小,减少扩容的次数。
已经有一个 list 了, add 的时候新建一个集合,只需要扩容一次。
<font style="color:#DF2A3F;">CopyOnWrite 写时复制</font>
https://zhuanlan.zhihu.com/p/452676926
写时复制(Copy-on-write,简称COW)是一种计算机程序设计领域的优化策略。其核心思想是,如果有多个调用者(callers)同时请求相同资源(如内存或磁盘上的数据存储),他们会共同获取相同的指针指向相同的资源,直到某个调用者试图修改资源的内容时,系统才会真正复制一份专用副本(private copy)给该调用者,而其他调用者所见到的最初的资源仍然保持不变。这过程对其他的调用者都是透明的。此作法主要的优点是如果调用者没有修改该资源,就不会有副本(private copy)被创建,因此多个调用者只是读取操作时可以共享同一份资源。
https://blog.csdn.net/weixin_44742132/article/details/89709308
2Redis的数据类型
Redis的基本数据类型,Redis有八种数据类型
基础的五种数据类型
string :用来存储字符串或者二进制的数据包括图片、音频等信息,存储验证码
set: 去重的set集合 ,去重校验、用户标签、共同好友,求两个列表的共同好友
列表: list 列表 ,可以用来当作简单的消息队列。
Zset: 有序集合,给每一个成员关联一个分数,根据分数进行有序排列。 场景:排行榜
hash: 存储对象的多个属性。 存储对象、键值对信息。
bitmap: 基于字符串实现的位数组,可以进行位操作.处理缓存穿透,构建布隆过滤器。
HyperLogLog: 用来处理大量数据的去重计算
- 统计网站的独立访客数(UV)。
Geospatial: 地理空间,支持地理坐标和地理相关的查询。查找附近的餐馆、加油站。
后面可以继续了 Redis 数据类型底层的结构吗,比如 Zset 的跳表结构。
3 Redis的内存淘汰策略
Redis的内存是有限制的,可以在配置文件中设置内存的大小。
maxmemory 100mb //指定最大内存为100mb
对于内存淘汰有下面几种策略:
1.不淘汰,最简单的不淘汰内存。
- 所有的键都使用LRU淘汰策略
- 带过期时间的使用LRU淘汰策略
- 所有键随机淘汰
- 带过期时间的键随机淘汰
- 带过期时间的优先淘汰
- 所有键使用LFU算法
- 带过期时间的键使用LFU算法
主要有 LRU 和 LFU、随机淘汰。
LRU 缓存淘汰基于双向链表和 hash 表,在腾讯面试的时候经常要求手写出来.
4.TCP和HTTP的区别,网络模型是哪七层模型
TCP是传输控制协议,在传输层,在两个端点之间提供了可靠的、面向连接、基于字节流的服务,保证数据按序到达并且无误。
HTTP是应用层的协议,HTTP是超文本传输协议,用来传输图片、文字、音频的协议。
TCP 需要通过三次握手建立连接、四次挥手释放连接。 面试会问到 流量控制、拥塞控制 等内容。
HTTP 客户端发送请求,服务器返回HTTP响应。**基本请求 ****get、delete、put、post**请求。 这边又可以衍生出来好多关于计算机网络的问题。
比如幂等性校验,幂等性是多次操作产生一样的结果**。get 和 post 请求的区别?**
一些常见的 http 状态码? 比如 301,302 等是什么含义,502,504,403 等。Http1.1 和 1.0 区别
网络模型包括了
应用层、 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一共七层结构
- **应用层**处理具体的应用程序任务(如网页浏览、文件传输等)。
- **表示层**负责数据格式的转换、加解密等。
- **会话层**管理会话并确保对话的可靠性。
- **传输层**保证端到端的数据传输可靠性。
- **网络层**负责数据包的路由和转发。
- **数据链路层**确保数据在物理网络上传输时无误。
- **物理层**负责通过硬件实现比特流的传输,从数字信号转为电信号。
5.Exception和Error有什么区别?
Throwable 是 Java 异常体系的跟类,所有的错误和异常都继承自它。主要有两个子类 Error 和 Exception。
Exception: 标识程序出现是逻辑上面的错误,可以被捕获进行处理,后序还是可以继续执行的。
受检编译的时候就会被检查 sql exception、ClassNotFoundException、IOException,必须处捕获或者声明。
非受检异常 不需要显式的捕获或者声明。 通常是程序逻辑错误,比如 空指针、下标越界。程序运行的时候会出来,都是 RuntimeException 的子类。
Error 是系统级别的错误,程序无法再运行的,比如 内存不足、栈移除、虚拟机错误等。
-
<font style="color:#DF2A3F;">OutOfMemoryError</font>
:内存不足。 OOM,经典的问题,比如 threadlocal 导致的内存泄露问题,都是 OOM 的一种。 -
<font style="color:#DF2A3F;">StackOverflowError</font>
:栈溢出。 -
<font style="color:#DF2A3F;">VirtualMachineError</font>
:虚拟机错误(例如JVM崩溃) -
getMessage()
:返回异常的详细信息。 -
printStackTrace()
:打印异常的堆栈跟踪,帮助定位异常的发生位置。
6如何处理异常
在开发中使用全局异常处理器+自定义异常来处理。
设置全局异常处理器。
使用RestControllerAdvice 实现全局异常处理。
@RestControllerAdvice
public class GlobalExceptionHandler {
@ExceptionHandler(Exception.class)
public Result handleException(Exception ex) {
return Result.error(ex.getMessage());
}
}
自定义一个登录异常:
public class LoginException extends RuntimeException{
public LoginException() {
}
public LoginException(String message) {
super(message);
}
public LoginException(String message, Throwable cause) {
super(message, cause);
}
public LoginException(Throwable cause) {
super(cause);
}
public LoginException(String message, Throwable cause, boolean enableSuppression, boolean writableStackTrace) {
super(message, cause, enableSuppression, writableStackTrace);
}
}
7创建线程的方式
第一种创建线程的方式 继承Thread类,有个缺点是继承Thread之后就不能继承其他类了,因为Java是单继承机制。
public class MyThread extends Thread{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System.out.println("aaa");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hread thread=new MyThread();
thread.start();
}
}
第二种可以实现Runnable接口。
public class MyRunnable implements Runnable{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System.out.println("aa");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Runnable runnable=new MyRunnable();
Thread thread=new Thread(runnable);
thread.start();
}
}
通过线程池创建线程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ExecutorService;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Executors;
public class MyRunnable implements Runnable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System.out.println("aa");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ExecutorService executorService = Executors.newFixedThreadPool(10);
for (int i = 0; i < 5; i++) {
executorService.submit(new MyRunnable());
}
executorService.shutdown();
}
}
**ExecutorService executorService = Executors.newFixedThreadPool(3);**
:- 创建一个固定大小的线程池,大小为 3。即线程池中最多只能同时有 3 个线程在执行任务。
**executorService.submit(new MyTask("Task-" + i));**
:- 使用
<font style="color:#DF2A3F;">submit()</font>
方法提交任务。任务会被线程池中的线程执行,执行结果会异步返回。
8 你知道的设计模式有哪些
面试官您好 我对单例、工厂、策略、代理、模板设计模式比较熟悉。
单列模式保证一个实列在全局的唯一性.双重校验锁来实现
策略:用来简化 ifelse 的分支结构
涉及模式分类
创建型模式:关于对象的创建,提供一种创建对象的方式,增加了代码的灵活性和复用性。
结构型模式:关注类和对象之间的组合关系
行为型模式:对象之间的通信
常见的一些涉及
创建型模式(Creational Patterns)
这些模式主要关注对象的创建,提供了一种创建对象的方式,增加了代码的灵活性和复用性。
- 单例模式****(Singleton Pattern)
- 目的:确保一个类只有一个实例,并提供一个全局访问点。
- 应用场景:配置管理器、日志记录器等需要全局唯一实例的场景。
- 工厂方法模式****(Factory Method Pattern)
- 目的:定义一个用于创建对象的接口,让子类决定实例化哪一个类。
- 应用场景:需要在运行时决定创建哪个对象的场景。
- 抽象工厂模式****(Abstract Factory Pattern)
- 目的:提供一个创建一系列相关或相互依赖对象的接口,而无需指定它们具体的类。
- 应用场景:需要创建一系列相关对象的场景,如UI组件的不同风格。
- 建造者模式(Builder Pattern)
- 目的:将一个复杂对象的构建过程与其表示分离,使得同样的构建过程可以创建不同的表示。
- 应用场景:对象构建过程复杂,或者需要不同的表示方式的场景。
- 原型模式(Prototype Pattern)
- 目的:通过复制现有的实例来创建新的实例,而不是通过新建操作。
- 应用场景:创建对象的成本较高,或者需要大量类似对象的场景。
结构型模式(Structural Patterns)
这些模式主要关注类和对象的组合,通过继承和组合实现更大的结构。
- 适配器模式(Adapter Pattern)
- 目的:将一个类的接口转换成客户希望的另一个接口,使得原本由于接口不兼容而无法一起工作的类可以一起工作。
- 应用场景:需要使用现有类,但其接口与需求不符的场景。
- 装饰器模式(Decorator Pattern)
- 目的:动态地给一个对象添加一些额外的职责,就增加功能来说,装饰器模式比生成子类更为灵活。
- 应用场景:需要动态地给对象添加功能,而不改变其结构的场景。
- 代理模式(Proxy Pattern)
- 目的:为其他对象提供一种代理以控制对这个对象的访问。
- 应用场景:需要在访问对象时进行控制或增强功能,如懒加载、安全控制等。
- 外观模式(Facade Pattern)
- 目的:为子系统中的一组接口提供一个一致的高层接口,使子系统更易使用。
- 应用场景:需要为复杂子系统提供简单接口的场景。
- 桥接模式(Bridge Pattern)
- 目的:将抽象部分与实现部分分离,使它们可以独立变化。
- 应用场景:抽象和实现需要独立扩展的场景。
行为型模式(Behavioral Patterns)
这些模式主要关注对象之间的通信和职责分配。
- 观察者模式(Observer Pattern)
- 目的:定义对象间的一种一对多的依赖关系,当一个对象状态发生改变时,所有依赖于它的对象都会收到通知并自动更新。
- 应用场景:事件处理系统、订阅-发布系统。
- 策略模式(Strategy Pattern)
- 目的:定义一系列算法,并使它们可以互相替换,让算法独立于使用它的客户端。
- 应用场景:需要在运行时选择不同算法的场景。
- 命令模式(Command Pattern)
- 目的:将请求封装为对象,从而使你可以用不同的请求对客户进行参数化。
- 应用场景:需要对操作进行排队、记录或撤销的场景。
- 责任链模式(Chain of Responsibility Pattern)
- 目的:使多个对象都有机会处理请求,避免请求的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的耦合关系。
- 应用场景:需要多个对象处理同一个请求的场景,如事件处理。
- 状态模式(State Pattern)
- 目的:允许一个对象在其内部状态改变时改变其行为,对象看起来好像修改了它的类。
- 应用场景:对象的行为依赖于其状态,且状态会改变的场景。
- 中介者模式(Mediator Pattern)
- 目的:用一个中介对象来封装一系列的对象交互,中介者使各对象不需要显式地相互引用,从而使其耦合松散。
- 应用场景:对象之间关系复杂,直接交互会导致高度耦合的场景。
- 迭代器模式(Iterator Pattern)
- 目的:提供一种方法顺序访问一个聚合对象中的各个元素,而又不暴露该对象的内部表示。
- 应用场景:需要遍历不同集合的场景。
Spring中的设计模式包括了
1.单列模式,每一个Bean的作用域都是单列的,确保容器中只有一个bean。
2.工厂模式: 管理和创建对象实例,使得创建逻辑与使用逻辑分离。
3.代理模式 AOP切面编程,使用 CLIB 的动态代理实现。
@Service
public class UserService {
@Transactional
public void createUser(User user) {
// 用户创建逻辑
}
}
Spring通过代理在createUser
方法执行前后插入事务管理逻辑。
4.模板方法模式
Spring的JdbcTemplate:JdbcTemplate
简化了JDBC操作,封装了连接管理、异常处理等步骤,开发者只需关注具体的数据库操作逻辑。
9.Cookie和Session的区别是什么
Cookie 和 Session 出现的根本原因是由于 Http 协议本身是没有状态的,每一个请求都是独立的。
在Web开发中,Cookie和Session都是用于在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维护状态信息的重要机制。由于HTTP协议本身是无状态的(每个请求都是独立的,服务器不会记住之前的请求),因此需要借助Cookie和Session来实现用户的会话管理和状态保持。
-
Cookie:
-
客户端存储:Cookie数据存储在用户的浏览器中,每次请求都会自动携带相关的Cookie信息发送到服务器。
-
Session:
-
服务器端存储:Session数据存储在服务器内存或持久化存储(如数据库)中,客户端只保存一个唯一的Session ID(通常通过Cookie传递)。
-
Cookie:
-
容量限制:每个Cookie的大小通常限制在4KB左右,不适合存储大量数据。
-
Session:
-
容量较大:Session存储在服务器端,可以存储较大和复杂的数据,几乎不受容量限制(受服务器资源约束)。
-
Cookie:
-
相对不安全:由于Cookie存储在客户端,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查看和修改Cookie内容,存在被篡改或盗用的风险。尽管可以使用
HttpOnly
和Secure
等标志来增强安全性,但仍需谨慎处理敏感数据。 -
Session:
-
相对安全:Session数据存储在服务器端,用户无法直接访问或修改,降低了敏感数据被泄露的风险。唯一暴露给客户端的是Session ID,虽然Session ID本身也需要保护(如防止会话劫持),但总体安全性更高。
-
Cookie:
-
可控的过期时间:可以通过设置
Expires
或Max-Age
属性来定义Cookie的有效期,过期后自动删除。也可以设置为会话Cookie(关闭浏览器后自动删除)。 -
Session:
-
服务器端管理:Session的生命周期由服务器控制,通常基于用户活动的超时机制(如30分钟无操作则失效)。当用户关闭浏览器时,Session并不会立即失效,除非服务器配置了会话终止策略。
-
Cookie:
-
适用于:
- 存储少量非敏感数据,如用户偏好设置、记住用户名等。
- 实现“记住我”功能,保持用户登录状态。
- 跟踪用户行为(需注意隐私和合规性)。
-
Session:
-
适用于:
- 存储敏感数据,如用户认证信息、购物车内容等。
- 需要在多个页面之间共享复杂的数据结构。
- 实现用户会话管理,保持用户在整个访问过程中的状态。
Session 在分布式系统中会失效,因为分布式系统中需要跨多个 JVM,可以用 Redis 来存储 Token。
这边可以引用了 LocalStorage 存储数据到浏览器中,比如将 一些数据 存到 localstorage 中。在取出来使用,类似于 pinia 状态管理,需要跨页面,可以用 localstorage 来存储数据。
将一些数据存储到浏览器的内存中.
还可能会问道 JWT 的临牌校验,由哪些部分组成。
10.数据库中索引的种类
按照数据结构来看索引包含了 b+树 ,hash 索引.
B+树: 大部分都是支持b+树索引的,三层就可以存储千万级别的数据,查找效率很高。 可以引申到 B+树三层为什么能够存储千万级别的数据.
hash索引 只支持精确查找,不支持范围查找。
11.聚簇索引和非簇索引的区别
聚簇索引决定了数据在磁盘上的物理存储顺序,每一张表只能有一个聚簇索引(主键一般是聚簇索引)
**叶子节点包含数据:在聚簇索引的B树结构中,叶子节点直接存储数据行。 **
非聚簇索引不决定数据在磁盘上的物理存储顺序。它们是独立于数据表的结构,包含索引列的值和指向实际数据行的指针(如行地址或聚簇索引键)。存储id 非聚簇叫做二级索引
在非聚簇索引的B树结构中,叶子节点存储索引列的值和指向数据行的指针。 这个指针就是主键ID,这个时候就需要发生回表查询
name是非聚簇索引,b+树中叶子节点存储的是id值,还需要到聚簇索引中去查找一遍,这个过程叫做回表查询。
二级索引中只是存储了主键值,不存储其他数据,如果想要查询那么就需要进行回表操作,回表操作来说是比较消耗性能的。
12.左连接的关键字是什么 左连接和右连接有什么区别
左外连接的关键字是 left join
左外连接相当于查询表1(左表)的所有数据,当然也包含表1和表2交集部分的数据。
SELECT 字段列表 FROM 表1 LEFT [ OUTER ] JOIN 表2 ON 条件 ... ;
右外连接相当于查询表2(右表)的所有数据,当然也包含表1和表2交集部分的数据。
SELECT 字段列表 FROM 表1 RIGHT [ OUTER ] JOIN 表2 ON 条件 ... ;
- 左连接(LEFT JOIN):保留左表(
<font style="color:rgb(52,73,94);">FROM</font>
子句中指定的第一个表)的所有记录,即使右表中没有匹配的记录。 - 右连接(RIGHT JOIN):保留右表(
<font style="color:rgb(52,73,94);">JOIN</font>
子句中指定的第二个表)的所有记录,即使左表中没有匹配的记录。
左连接查询时左边的数据驱动右边,右连接查询是右边的数据驱动左边。如果不指定那么 mysql 自动选择小的数据驱动大的数据。
13.HashMap底层的数据结构
这个基本就是八股吟唱 hashmap 的结构,jdk1.8 之前是数组+链表实现的,jdk1.8 之后是数组+链表或者红黑树实现。
如何求 hashcode 的,高位和低位进行异或操作,保证了 hash 值分布更加的均匀。
hashmap 为什么不安全的,哪一个是安全的 concurrentHashMap 是安全的,为什么?底层是 CAS 自旋+Synchronized 操作
hashmap 的扩容机制、是否允许 null 值等等。
14.如何遍历一个HashMap
Map<String, String> map = new HashMap<>();
map.put("a", "apple");
map.put("b", "banana");
map.put("c", "cherry");
//直接遍历 set
for (String key : map.keySet()) {
System.out.println(key + ":" + map.get(key));
}
// 通过entrySet进行遍历的方式
for (Map.Entry<String, String> entry : map.entrySet()) {
System.out.println(entry.getKey() + ":" + entry.getValue());
}
//结合jdk8的stream流进行遍历
map.entrySet().stream().forEach((entry) -> System.out.println(entry.getKey() + ":" + entry.getValue()));
//只是遍历value
for(String value : map.values()) {
System.out.println(value);
}
// lambda表达式遍历
map.forEach((k,v)->System.out.println(k + ":" + v));
#Java面试##亚信科技Java#牛牛的面试专栏,希望自己在25年可以拿到一份大厂的SP Offer 你的点赞和收藏都是我持续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