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书测试开发实习生面经
1.自我介绍 2.你主要负责功能测试的什么方面呢? 3.我看你有自动化测试代码编写的经历,你写代码的逻辑是什么样的
在编写自动化测试代码时,我通常遵循以下几个逻辑步骤和原则,以确保代码的高效、稳定和可维护性:
1. 需求分析与测试场景设计
- 理解测试需求:首先,明确要测试的功能是什么,系统的业务流程如何,用户的行为模式是怎样的。这为后续的测试用例编写和自动化策略制定提供基础。
- 设计测试场景:根据需求设计出可能的测试场景,包括正向测试、边界测试、异常测试等。确保覆盖到系统中的各个功能点。
2. 选择合适的自动化框架
- 框架选择:根据项目的需求和环境选择合适的自动化框架。例如,Web 测试可以使用 Selenium、Playwright,API 测试可以使用 RestAssured 或 Postman,移动端测试可以使用 Appium 等。
- 分层设计:一般会根据业务功能设计不同的层次: 测试层:编写测试用例。业务层:封装实际的业务操作。工具层:提供通用的操作方法和工具,如元素定位、浏览器操作封装等。数据层:处理测试数据的准备和清理。
3. 编写清晰、可维护的代码
- 模块化设计:每个测试模块(如登录、注册、查询等)分开编写,避免代码重复,增加可重用性。例如,封装常用操作如登录、表单提交等为单独的函数。
- 命名规范:变量、方法和类的命名要清晰、简洁,能准确反映功能或行为。这样有助于其他人阅读和理解代码。
- 注释和文档:对于复杂的业务逻辑,适当增加注释,说明关键代码的功能。编写测试文档,记录测试的输入输出、预期结果等。
4. 选择合适的断言策略
- 断言操作:我会根据测试场景选择合适的断言方法,保证测试的有效性。例如,页面元素的存在与否、文本是否匹配、返回结果是否符合预期等。
- 分阶段验证:分阶段(如前端、后端)验证测试结果,确保每个环节的结果都是正确的。
5. 环境管理与数据准备
- 环境独立性:确保每个测试用例能够在独立的环境中执行。通过 Docker、虚拟机等技术,确保测试环境是干净和可控的。
- 数据准备与清理:自动化测试通常需要特定的测试数据。测试开始前准备好数据,测试结束后清理数据,保证不会影响后续测试。
6. 错误处理与日志记录
- 错误捕获:使用
try-catch
等结构捕获运行时错误,确保测试在发生错误时能够及时报告,并且不会直接导致整个测试流程的中断。 - 日志记录:记录测试执行的日志,包括每个步骤的开始和结束、重要的输入输出参数、错误信息等,以便后续分析和调试。
7. 结果报告与监控
- 测试报告:使用 TestNG、JUnit 等框架生成测试报告,展示每个测试用例的执行情况,包括成功、失败、跳过等状态。
- 持续集成(CI):将测试集成到 CI/CD 流水线中,确保每次代码变更后都能自动执行测试,及时发现问题。
8. 容错与自愈机制
- 重试机制:对于一些由于环境问题(如网络问题、加载时间过长等)导致的偶发性失败,我会添加自动重试机制,减少因临时故障而导致的测试失败。
- 断言重试:对于某些不稳定的页面元素或者外部接口,可以设计一个断言重试策略,自动重试,确保断言能够成功。
9. 性能与并发测试
- 性能测试:对于关键接口或者功能,设计性能测试用例,测试其响应时间、吞吐量等,确保系统在高负载下也能正常工作。
- 并发测试:模拟并发用户行为,测试系统的并发处理能力和稳定性。
10. 持续改进
- 定期回顾和优化:根据测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技术的进展,不断优化测试脚本,提高测试的覆盖率、执行效率和稳定性。
- 测试用例的更新:随着产品迭代,不断更新和补充测试用例,确保测试覆盖到最新的功能点。
总结:
我编写自动化测试代码的逻辑是以需求为导向,确保每一部分的代码都具备良好的可维护性、稳定性和可扩展性,同时注重自动化测试的执行效率与结果的准确性。通过合理的框架、设计模式、日志记录、断言机制等手段,实现了高效的自动化测试过程。
4.除了这些,在这个岗位上你还做了什么样的任务 5.你日常接触到的安卓端和iOS端有什么区别 6.代码测试: 和栈有关,括号消除问题(写不出来会有引导) 7.如果给你一个跨店满减 满300-50 的活动,你会从哪些方面设计测试用例(答得不全会有引导) 比如:边界值,跨店,邮费,自带优惠券,凑单,除的尽除不尽 8.是否知道迭代 10.介绍具体的业务线(感觉招的实习生主要偏向功能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