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老程序员的 “肠子悔青” 忠告:重读大学我会这样做逆袭人生

1. 从“做题家”到“多赛道玩家”:观念的转变

我来自一个小县城,典型的“农村做题家”。高考是我人生的第一个高光时刻,但进入大学后,我依然保持着高中的学习节奏:早上5、6点起床,晚上12点睡觉,整天泡在图书馆里啃专业书。奖学金拿了一些,比赛也参加了一些,但回头看,这种“单线程”的努力模式,其实让我错过了很多可能性。毕业后虽然也靠移动互联网红利挣了人生第一桶金,在一线城市买了房,但晚婚晚育一人勉强养一大家人,随时面临35+的失业。

大学不是高中的延续,而是一个全新的起点。高考是独木桥,大学却是多条赛道的起点。有些人靠专业能力拿到高薪offer,有些人靠兼职创业实现财务自由,还有些人早早找到人生伴侣,毕业后直接进入“家庭事业双丰收”的模式。我大学时太专注于“学好专业、找好工作”,却忽略了其他赛道的可能性。

比如,我有个同学,大学时就敏锐地抓住了移动互联网的红利。当时iPhone刚火起来,他一边上课一边做App Store开发,毕业时已经赚了几百万。现在回头看,如果当时我知道“不挂科就行,剩下的时间全力搞App开发”,或许我的人生轨迹会完全不同。

现在的时代更是如此,自媒体、电商、AI工具遍地开花,普通人也有机会打造“一人公司”。大学是一个试错成本极低的阶段,与其把所有时间都用在刷GPA上,不如多尝试几条赛道,找到自己的兴趣和优势。

2. 找对象:大学是“低成本试错”的最佳时机

大学时,我对找对象这件事完全没上心。一是觉得自己穷,靠助学贷款和奖学金过日子,谈恋爱太奢侈;二是觉得“先立业后成家”才是正解。结果毕业后进了IT行业,发现公司里几乎全是男生,加班又多,找对象成了“地狱难度”。

现在回头看,大学其实是找对象的黄金时期。大家年龄相仿,圈子单纯,试错成本低。我有个同学,大学时就和一个女生在一起,两人毕业后一起买2套房,早早享受了房地产的红利。而我呢,虽然赚得比她和她男朋友都多,但是比她们晚买房,没有享受到炒房的红利。

我的建议是:大学时可以“重点培养一个,广泛接触多个”。重点培养一个是指,找到一个合适的人,认真经营感情;广泛接触多个是指,保持和其他异性的联系,但不要越界。这样即使毕业后分手,也不至于“社交圈清零”。

3. 副业兼职:从“赚生活费”到“打造个人品牌”

大学时我做过的兼职主要是家教和勤工俭学,赚点生活费。虽然这些兼职能缓解经济压力,但对个人成长帮助不大。如果让我重新选择,我会更注重利用专业技能做副业,比如接外包项目、写技术博客,甚至尝试做自媒体。

现在的自媒体环境比我们那时好太多了。小红书、公众号、抖音看起来烂大街,但其实门槛并不高,尤其是有了AI工具的加持,普通人也能做出爆款内容。比如,你可以用ChatGPT帮你写文案,用MidJourney生成配图,甚至用AI工具帮你剪辑视频。这些工具大大降低了创作成本,让“一人公司”成为可能。

4. 专业学习:从“理论派”到“实战派”

大学时我学了很多理论课,但真正对工作有帮助的并不多。现在看来,数据结构、算法、编程语言(C/Java/Python)、数据库、计算机网络这些课是核心,其他课程可以适当放水。

我建议大家在大学时做好两件事:一是深入学习1-2个方向,达到招聘网站的要求;二是多参加有价值的比赛和项目。比如ACM、数学建模、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这些比赛不仅能锻炼实战能力,还能为简历加分。

5. 考公还是考研:多手准备,别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我大学时对考公完全没概念,直到大四才临时起意去考了一次,结果自然是没上岸。现在回头看,考公确实是一条不错的出路。我有个同乡,比我小几岁,现在已经是一线城市的副处级干部,成了某个镇领导班子的最年轻成员。

不过,考公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而且未来的“铁饭碗”也不一定那么铁。比如,深圳已经开始用AI替代部分公务员的工作,未来公务员裁员也不是不可能。所以,即使你打算考公,也最好结合副业一起做,别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至于考研,我觉得性价比在下降。除非你打算走学术路线,或者目标岗位明确要求研究生学历,否则不如早点进入职场积累经验。

6. 准备找工作:热门岗位+未来趋势,两手抓

我大学时主攻的是移动开发,结果毕业时移动开发的岗位很少,导致校招时经历了不少挫折。如果让我重新选择,我会准备两个方向:一个是当前热门岗位多的(比如Java开发),另一个是未来有前景的(比如AI、区块链)。

另外,刷题是必不可少的。我建议从大二开始就刷LeetCode和《剑指Offer》,争取在大三暑假拿到大厂实习机会。实习不仅能让你提前接触职场,还能为校招加分。

7.参加专业比赛:提升能力与竞争力

参加有价值的专业比赛,对大家的成长非常有帮助。给大家推荐几个比赛:

ACM 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这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它能锻炼你的算法设计、编程实现和团队协作能力。在这个比赛中,你会遇到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选手,和他们同场竞技,能让你看到自己的差距,也能学到很多东西。

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天梯赛),这个比赛主要考察的是学生的编程基础和团队协作能力,它的题目难度适中,比较适合刚接触竞赛的同学参加。通过参加这个比赛,你可以巩固自己的编程知识,提高自己的编程速度和准确率。

“互联网 +”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这个比赛不仅能锻炼你的技术能力,还能培养你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在比赛中,你需要提出一个创新的项目 idea,并将其落地实现,这对提升你的综合能力非常有帮助。

数学建模竞赛(国赛 / 美赛),数学建模竞赛要求你运用数学知识和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的问题。通过参加这个比赛,你可以提高自己的数学应用能力、编程能力和论文写作能力。在比赛中,你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个完整的数学模型的建立、求解和论文撰写,这对团队的协作能力和时间管理能力也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8. 社团活动:从“凑热闹”到“练领导力”

大学时我参加了一些社团,但基本都是“凑热闹”,没怎么认真参与。现在回头看,社团其实是锻炼领导力和社交能力的好机会。比如,你可以竞选社团负责人,组织活动,甚至拉赞助。这些经历不仅能丰富你的简历,还能让你提前接触社会。

9. 如果重回校园:我会选择这样逆袭人生

如果现在让我重回大学读计算机专业,我会根据自身条件和外部环境,制定一条清晰的逆袭路径。大学四年是人生中最自由的时光,也是试错成本最低的阶段。我会充分利用这段时间,不仅学好专业,更要打造自己的IP和可持续收入管道,为未来铺路。

(1) 死磕大模型赛道:AI时代的黄金机会

如果我是一个学校比较好、智商也比较高的学生,毫无疑问,就业和副业我会选择死磕大模型这个赛道。大模型(如GPT、BERT等)是AI领域的新质生产力,正在深刻改变各行各业。无论是自然语言处理、图像生成,还是自动化工具,大模型都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

我会花最多时间研究大模型的应用场景,比如:

  • 自媒体:用AI生成爆款文章、视频脚本,甚至自动化运营账号。
  • AI+工具:开发基于大模型的工具,比如自动生成PPT、自动写代码的插件。
  • 电商:利用AI优化选品、生成商品描述,甚至自动化客服。

如果肯努力,半年或一年后月入几千是大概率事件。如果运气好,甚至有可能在毕业时实现几百万的身家。

(2) 大数据开发或嵌入式开发:稳扎稳打的备选方案

如果我觉得自己学校一般、能力也一般,我会选择更稳妥的路径,比如大数据开发或嵌入式开发。这两个方向门槛相对较低,但需求量大,就业前景好。同时,我会用Java后台开发或C++后台开发作为备份,确保自己有多条出路。

大数据开发的核心是掌握Hadoop、Spark等框架,以及数据分析和可视化的技能。嵌入式开发则需要熟悉C/C++、RTOS(实时操作系统)以及硬件相关知识。这两个方向虽然不如大模型那么“性感”,但胜在稳定,适合那些想稳扎稳打的人。

(3) 打造个人IP和可持续收入管道

我不会把思维局限在“学好专业、找好工作”这种狭隘的框架里,而是会利用大学四年的自由时光,打造自己的IP和可持续收入管道。比如:

  • 技术博客:持续输出高质量的技术文章,建立个人品牌。
  • 开源项目:参与或发起开源项目,积累行业影响力。
  • 自媒体:运营公众号、抖音、B站等平台,分享技术干货或生活趣事。

(4)选择性参与社团活动,好好谈恋爱,同时把考公当成B计划。

17年+码农经历了很多次面试,多次作为面试官面试别人,多次大数据面试和面试别人,深知哪些面试题是会被经常问到。 在多家企业从0到1开发过离线数仓实时数仓等多个大型项目,详细介绍项目架构等企业内部秘不外传的资料,介绍踩过的坑和开发干货,分享多个拿来即用的大数据ETL工具,让小白用户快速入门并精通,指导如何入职后快速上手。 计划更新内容100篇以上,包括一些企业内部秘不外宣的干货,欢迎订阅!

全部评论
多赛道发展不错
点赞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昨天 00:14 北京
你怎么知道大学班里又不是全都是男生,还想培养一个,接触多个。往往男生才是被多培养的对象,有的想当舔狗的机会都没有,你不舔大把人排着队去舔
点赞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昨天 08:44 上海

相关推荐

评论
1
收藏
分享

创作者周榜

更多
牛客网
牛客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