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老程序员的 “肠子悔青” 忠告:重读大学我会这样做逆袭人生
1. 从“做题家”到“多赛道玩家”:观念的转变
我来自一个小县城,典型的“农村做题家”。高考是我人生的第一个高光时刻,但进入大学后,我依然保持着高中的学习节奏:早上5、6点起床,晚上12点睡觉,整天泡在图书馆里啃专业书。奖学金拿了一些,比赛也参加了一些,但回头看,这种“单线程”的努力模式,其实让我错过了很多可能性。毕业后虽然也靠移动互联网红利挣了人生第一桶金,在一线城市买了房,但晚婚晚育一人勉强养一大家人,随时面临35+的失业。
大学不是高中的延续,而是一个全新的起点。高考是独木桥,大学却是多条赛道的起点。有些人靠专业能力拿到高薪offer,有些人靠兼职创业实现财务自由,还有些人早早找到人生伴侣,毕业后直接进入“家庭事业双丰收”的模式。我大学时太专注于“学好专业、找好工作”,却忽略了其他赛道的可能性。
比如,我有个同学,大学时就敏锐地抓住了移动互联网的红利。当时iPhone刚火起来,他一边上课一边做App Store开发,毕业时已经赚了几百万。现在回头看,如果当时我知道“不挂科就行,剩下的时间全力搞App开发”,或许我的人生轨迹会完全不同。
现在的时代更是如此,自媒体、电商、AI工具遍地开花,普通人也有机会打造“一人公司”。大学是一个试错成本极低的阶段,与其把所有时间都用在刷GPA上,不如多尝试几条赛道,找到自己的兴趣和优势。
2. 找对象:大学是“低成本试错”的最佳时机
大学时,我对找对象这件事完全没上心。一是觉得自己穷,靠助学贷款和奖学金过日子,谈恋爱太奢侈;二是觉得“先立业后成家”才是正解。结果毕业后进了IT行业,发现公司里几乎全是男生,加班又多,找对象成了“地狱难度”。
现在回头看,大学其实是找对象的黄金时期。大家年龄相仿,圈子单纯,试错成本低。我有个同学,大学时就和一个女生在一起,两人毕业后一起买2套房,早早享受了房地产的红利。而我呢,虽然赚得比她和她男朋友都多,但是比她们晚买房,没有享受到炒房的红利。
我的建议是:大学时可以“重点培养一个,广泛接触多个”。重点培养一个是指,找到一个合适的人,认真经营感情;广泛接触多个是指,保持和其他异性的联系,但不要越界。这样即使毕业后分手,也不至于“社交圈清零”。
3. 副业兼职:从“赚生活费”到“打造个人品牌”
大学时我做过的兼职主要是家教和勤工俭学,赚点生活费。虽然这些兼职能缓解经济压力,但对个人成长帮助不大。如果让我重新选择,我会更注重利用专业技能做副业,比如接外包项目、写技术博客,甚至尝试做自媒体。
现在的自媒体环境比我们那时好太多了。小红书、公众号、抖音看起来烂大街,但其实门槛并不高,尤其是有了AI工具的加持,普通人也能做出爆款内容。比如,你可以用ChatGPT帮你写文案,用MidJourney生成配图,甚至用AI工具帮你剪辑视频。这些工具大大降低了创作成本,让“一人公司”成为可能。
4. 专业学习:从“理论派”到“实战派”
大学时我学了很多理论课,但真正对工作有帮助的并不多。现在看来,数据结构、算法、编程语言(C/Java/Python)、数据库、计算机网络这些课是核心,其他课程可以适当放水。
我建议大家在大学时做好两件事:一是深入学习1-2个方向,达到招聘网站的要求;二是多参加有价值的比赛和项目。比如ACM、数学建模、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这些比赛不仅能锻炼实
剩余60%内容,订阅专栏后可继续查看/也可单篇购买
17年+码农经历了很多次面试,多次作为面试官面试别人,多次大数据面试和面试别人,深知哪些面试题是会被经常问到。 在多家企业从0到1开发过离线数仓实时数仓等多个大型项目,详细介绍项目架构等企业内部秘不外传的资料,介绍踩过的坑和开发干货,分享多个拿来即用的大数据ETL工具,让小白用户快速入门并精通,指导如何入职后快速上手。 计划更新内容100篇以上,包括一些企业内部秘不外宣的干货,欢迎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