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夹娃老兵回忆录
首先祝各位牛油蛇年大吉,又是一年春节假期,感觉一年中最放松的时间就是过年在家闲着的时候,虽然闲的不知道干啥但是状态很松弛,恍惚之间已经毕业5年了,写写自己这几年的经历,给大家新年假期供个乐子。
秋招碰壁
19年下半年,当时在学校跟着老师做了一些不痛不痒的外包项目,自以为加上icpc竞赛奖牌和项目经验完全可以弥补学校是渣本xx学院的劣势,结果被无数的感谢信疯狂打脸,不光是面试过不去的问题,更多是笔试能进面的机会都很少。人生中第一场面试蘑菇街,因为牛客在我们那会并不像现在这样被人所熟知,并不知道八股文的重要性,也没有跟同行的交流机会,没做啥准备。面完当场就感谢信+1,当时给我整抑郁了好几天,一直以来都自认为自己的水平还不错,起码在我们学校里还是排得上的,经历了秋招后彻底老实了,收集了各种八股,课也不上就是背,潜心准备春招。。。。
再战春招
20年初大四下学期,正赶上疫情肆虐全球,学校不通知返校,也没有所谓的招聘会,对我们这一届来说是喜忧参半吧,喜是可以在家安心复习面试不用再去应付上课,忧是疫情原因很多公司会缩减hc,印象里整个春招过程也不太顺利,相比秋招来说虽然大部分机会都进入面试了,但面试结果都不尽人意。
开始的策略是先小厂练手再大厂收汁,结果小厂offer拿不到,大厂笔试过不去。心如死灰,不敢打开牛客,一打开就是满屏的offer收割机,offer比较,腾讯ssp,xx大厂校招白菜价之类的,跟大部分牛油校招时候一样。目标从去大厂,降到去小厂,再到能去北上广深就可以。。。这会是心态接近崩溃的时候,想过好几次放弃,我父母受教育水平也不高,看我一门心思想去大城市当外来务工人员,不太顺利又不体面,开始疯狂劝我去考公考编。
这个阶段谁经历过谁知道,压力老大了,家里人也不理解,身边的同学都准备在省内找个三四千的工作先混着,连个沟通交流的人也没有。晚上老是幻想有offer之后得多幸福,一直到4月初,好在一直没放弃,再差不多试了三四十个公司左右吧,拿到了几个offer,最终选择去了北京的一家大数据独角兽公司,各方面福利都还可以。
大家也不必焦虑,我记得当时在贝壳找房校招群加了个朋友,我俩当时笔试都没过,他还劝我说不用太焦虑,一个萝卜一个坑,总会有我们的机会。这里也宽慰下还没有找到理想工作的牛油们,不一定非要校招进大厂,小厂也有不错的薪资待遇,当作跳板也可以沉淀一段时间再去尝试大厂。
斯是陋室
人生第一次离开山东省去这么远的地方,充满着对未来的期待和恐惧,作为一个资深外来务工人员,外来后首要解决的事就是租房,这里给广大即将成为外来务工人员的牛油们一些租房建议。
- 租房一定不要租跟房东一起住的,事会特别多
- 尽量避免租二房东的房子(二房东即先整租这个房子,再把房间外包出去),也可以理解为出租屋外包
- 租房子前尽量电器、灯、衣柜、空调都拍个照或者坏的直接让中介换掉(切记要再付款前让他们换,要是付了钱基本不会再理你了),有一些黑心中介会把一些本来就坏的东西算作是你弄坏的。
- 不要觉得上班通勤一小时不算久,很久。。。很消耗精力,尽量近一点。
- 当你发现房间有一个蟑螂,那么这个房间会有无数个蟑螂。
- 有条件可以选择链家、贝壳,平台租房虽然有手续费但是很省心
- 退房时据理力争不要怂,越怂越坑你钱,不行就打12345
楼主精准的踩了每一个坑,希望你们永远不会懂那种周末想去公司都不想待在自己出租屋的感觉。
励精图治
校招生进公司一般是不会上来就承担研发任务,都是先熟悉各种研发流程,各种模块代码,开通各个服务器权限,偶尔会有一些遗留bug交给你去修改。这应该是在公司里最美好的时间段,俗称新手保护期。大家也不必焦虑能不能胜任工作,会不会被嫌弃等等问题,你只要好学一点,工作认真一点,基本上都会有好果汁吃,公司对校招生还是很宽容的。
当初一点都没接触过linux命令,记混了当前目录是怎么打了,在公司mac电脑上尝试了下rm -rf /* 和rm -rf *的区别,结果给电脑删报废了,多亏当时资产管理不是很完善,换了本新的。。。。
我那时候真的认为乘着互联网的风口实现阶级跨越,所谓好风凭借力,每天充满斗志,不过逐渐就会发现,很难,真的很难,能积攒一些个人财产就很不错了,你会发现公司很多非常多厉害的人也就这样,可能职级会比普通人高一些收入更高一些,但生活水平并没有根本性的改变。当时我们组leader一位广西老表,农村出身,中国人民大学毕业,思维特别活跃,学东西也快,精力也很充沛,别人中午睡觉他搁那研究技术,蹉跎岁月十余载,北京买了房还是背了一身债,头发掉光了也没老婆。。。
在北京一共待了四年,四年一直在这一家公司,说起来好听是从一而终,其实是每一年都想跳走,每次又因为各种原因停在了原地,在加上公司每一年都给予了我一个还不错的涨幅。期间为了心里的大厂梦,拒绝了很多涨幅很高的小公司,这里也给大家一些建议。
一定要想清楚自己背井离乡外出努力工作是为了什么,如果仅仅是钱,早点放下大厂执念,能顺利进去当然好,不顺利的话就早跳去一些涨幅高公司,不必太在意大小。每一年的形势都不一样,千万别像我一样,小厂看不上大厂进不去,导致后面就一直在老东家从一而终。。。。
迷途知返
工作第四年的时候,我又开始蠢蠢欲动,这次我自认为准备的万无一失,有自己的开源项目,公司的项目我基本都掌握透了,工作年限也非常合适,结果大环境不好,找人内推学校都过不去初筛。很多公司比如字节是有学校黑名单的,学校不行一切免谈。我在老东家待了4年,有一些关系很好的leader跳去字节继续当leader,饭也吃了酒也喝了,面试也安排上了,然后告诉我学校不通过被hr叫停了。
这件事对我打击还是挺大的,搞得我很宿命论,感觉自己可能就是进不去大厂吧,我印象应该是面完转转,虽然不是啥大厂,但起码还是个挺有名气的厂子,面试回答的都很好,起码我认为都挺好,跟面试官聊的也不错,就是没给过,更加印证了自己的想法。
在某个下午摸鱼的空挡,刷到了高中同学已经生了二胎的朋友圈,回想这四年好像也没有认识几个新朋友,每天就是地铁上班,打车下班,周末有时候会复习一下为跳大厂准备,大部分时间都在焦虑中浪费掉,想了想自己来北京的初衷就是奋斗几年后再回二线城市发展,现在似乎已经到了那个时候,感觉可能是时候说一句曼巴out了。
登堂入室
毕竟楼主是山东人,决定好要离开北京后首先考虑的就是去国企,可能是我的运气都在回国企这等着我呢,在国资委官网投了几家大国企都很快得到了笔试邀请,总之回国企的路子还相对比较顺利。
薪资直接砍掉一半,但是真正意义上实现了work life balance,目前而言还是挺享受这个状态,为了不让自己的技术慢慢退化,还在不断维护自己的开源项目。
浅浅的打个广告吧,毕竟楼主现在收入也是不太可观,有兴趣的点个star也感激不尽,鄙人开源了一个数据流转系统DatalinkX,支持海量数据的增量或全量同步,同时支持HTTP、Oracle、MySQL、ES等数据源之间的数据流转,支持中间transform算子如SQL算子、大模型算子,底层依赖Flink、Seatunnel引擎,提供流转任务管理、任务级联配置、任务日志采集、智能问答等功能。
用作项目经验再合适不过,童叟无欺。
闲聊
春节这几天DeepSeek的崛起,大家虽然都在看热闹,现在我是真有点害怕,回来后偶尔也会用大模型做一做应用,一直以为国内外大模型技术差距甚远,没想到这么快赶超上来了,新兴高效的生产力的崛起往往会带来劳动力的大量淘汰,大浪淘沙就看谁能及时转型,个人认为还是要保持竞争力,不要沉浸在增删改查里不抬头,目前看昔日土木马上成为今日的计算机。。。
#如果校招重来我最想改变的是#